第4章 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1)
- 人生的路很長,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 李默然
- 4460字
- 2015-07-17 11:17:20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每個人卻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沒有必要把精力花在怎樣迎合別人上。跟隨本心,慢慢發現,探索那個真正的自己,才是快樂本源。
01
接納真實的自己,并且學會愛自己
誰都想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們總期望著自己更漂亮些,更動人些,因為美麗不僅帶給人們感官的愉悅,還能增強自信。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一個人接納另一個人很難,但一個人接納自己更難。我們時常對自己不滿,為自己的缺點懊惱,千方百計地想要掩飾自己。面對自己時,我們常常會陷入懼怕與悔恨中,無法自拔。
但是,自己又不像別的物件,不喜歡了就可以隨時扔掉;也不和別人一樣,合得來便相處,合不來便分手,用不著去委曲求全。我們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扔掉,除非結束自己的生命。自己隨時都在糾纏著自己,無論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罷,滿意時,它和你在一起,不滿意時它同樣不會離開你。生命的無奈也在于此。
接納真實的自己
有的人很早就接受了自己,有的人至死都無法接受自己。盡管我們知道,相貌、性格和生命一樣,都是我們所不能自由選擇的,然而,對于自己的不滿意,卻時刻折磨著我們。丑陋使我們不敢大聲講話,不敢仰起頭走路,不敢面對他人的注視,在美麗的人面前,我們更本能地感到自卑。
性情也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雖然我們并不對自己的容貌與性情負完全的責任,但我們卻不得不每日面對它。蘇格拉底能夠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才宣稱自己自知其無知。我們雖不能像蘇格拉底那樣,自知學淺,但接受自己是無知的,卻是可以做到的事。
對于自己的優點,有的人故作不知,卻在期待從他人的口中說出贊揚的話。雖然只是說的人不同,可這其中的奧妙就很深了。自己說的,那叫自我吹噓,叫逞能;別人說的,是“客觀”,是“實事求是”。聰明的人最善用這一招,臨了還會讓對方說一句,你真謙虛。
對于自己的缺點,我們難以接受,更不愿意被別人指出,尤其是當眾指出。領導每次作完報告都要說“歡迎批評指正”之類的話,你可千萬不要當真。這意見不能“指”,更不能“正”,只能當作沒有,最好本來就沒有。不然,你肯定會免費獲得許多“小鞋”穿。
比較聰明的一種是: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知道了,自己覺察出問題,神不知鬼不覺地改掉,這才是上上之策。
明智的做法就是,三緘其口。不要那樣不厭其煩地告訴別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那其實是在自欺欺人。內向的人,希望自己能開朗些,外向的人希望自己能深沉些,直率的人希望自己能圓滑世故些,圓滑世故的人希望自己能簡單快樂些,而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做人不要掩飾自己,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也不要我行我素,剛愎自用。接納自己,實質上就是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優點,我們便會多一分自信,接受自己的缺點,我們便會多一點理智。表現得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平和、不做作、不炫耀。
接納自己需要勇氣,也需要毅力。接納自己,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長大、成熟的過程。這當然是一個痛苦的經歷,因為我們會逐漸發現,自己不是那樣完美,也不可能變成理想的自己,接納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缺點,直面自己的優點需要勇氣,直面自己的缺點更需要坦誠,需要包容。
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明白自己想做的不一定就能做,明白自己做的不一定全能做好,我們便會自信、自制、自強,生活便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相反,斤斤計較自己的缺點,不原諒自己的失誤,則會使我們沮喪、自卑。
現實粉碎著我們的理想,也粉碎著自己的夢。接受真實的自己,客觀地對待自己,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你要學會愛自己
不懂得珍愛自己的人,也不會真正懂得去
珍愛別人。人的一生總要有個重心,你把什么當作自己生命的重心呢?事業,愛情,親情,友情……總之,是他人,還是自己?
我們都曾聽過:某人為了遷就父母的想法,選了一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娶了自己不愛的人,要么是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某人看別人在商場中大發利市,便盲目跟從,結果經營不善,虧損累累……所有這些都是源于你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承擔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所以你才努力地把自己的一切依附于他人。事實上,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能肯定地相信自己,別人的鼓勵是根本產生不了什么作用的。
懂得珍愛自己,把自己當作生命的中心,說通俗些就是倡導人“自私”,雖然這與我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仁”道大相徑庭。
我們中國人素來以“愛人”為美德,而以“愛己”也就是“自私”為恥。“愛己”就會遭人議論,為人不齒。
其實,自私不是件壞事。相反,一味妥
協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像童話里那只善良、軟弱的仙鳥,為報答救命恩人,每次都拔下自己的一根羽毛,滿足他的需要。終于,在嚴寒的冬夜,沒有了一根羽毛的它凍死在廣場的雕塑上。它至死也不會明白,正是它的所謂“善良”“愛人”,才培養了對方的貪欲和惰性,也使它失去了生命。
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重心,只有自己才完全屬于自己,無論年少年老,無論得失成敗,都是自己。苦也罷,累也罷,為著自己,無怨無悔,勤勤懇懇。
當我們把自己作為生命的重心時,我們就把自己當作知己,當作朋友,我們和自己談心,交流,監督自己,懲罰自己,獎賞自己,安慰自己,沒有偽裝,沒有隱私,獲得靈魂的安寧,接受正義的審判。為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為自己的憂傷而憂傷。
02
掙脫自卑的牢籠
從前,有一個美國人,相貌極丑,街上行人都要回頭對他多看一眼。他從不修飾,到哪兒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仿佛要故意襯托出他那瘦長條的個子,走路姿勢難看,雙手晃來蕩去。
他是小地方出生的人,盡管后來身居高職,但直到臨終,舉止仍是老樣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開門,不戴手套就去歌劇院,總是講不得體的笑話,有時在公眾場合忽然就憂郁起來,不言不語。無論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講壇、國會、農莊,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都顯得格格不入。
他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蒙羞,母親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對這些缺點非常敏感。
沒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沒有人比他升得更高。他后來任美國大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一個人有這么多的弱點而不去克服,難道也能得到像林肯那樣的成就?其實,林肯并不是用每一個長處抵每一個短處以求補償,而是憑偉大的睿智與情操,使自己凌駕于自己的一切短處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他用學習的方法來克服早期的障礙。
他非常孤陋寡聞,在20歲以前聽牧師布道,他們都說地球是扁的。他在燭光和燈光前讀書,讀得眼珠子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識無涯而自己所知有限,總是感覺沮喪。他填寫國會議員履歷,在教育一項下填的竟然是:“有缺點。”
可見,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而是對一切他所缺乏的知識進行全面的補償。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婚姻美滿,集中全力以求達到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標,他渴望把他的獨特思想與崇高人格里的一切優點奉獻出來,從而造福人類。
強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并非沒有軟弱的時候,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在于他善于戰勝自己的軟弱。
一代球王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但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后來他設法在球場上忘掉自我,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從此便以銳不可當之勢踢進了1000多個球。
球王貝利戰勝自卑的過程告訴我們:不要懷疑自己、貶低自己,只需勇往直前,付諸行動,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現在的問題是:假定你有一兩種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轉弱為強,辦得到嗎?當然,這并不容易,但是辦不到嗎?事實上,我們唯一的阻礙,不是我們不能改變自己,也不是改變的困難,而是我們不愿改變。只要別人或是別的事物改變了,你就會看到,我們把自己調整得多好。
現在就是開始的時候了,任何人都有自卑的時候,但不能因自卑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03
好好質疑那些“不能”
人在出生前,已經具備了一切最完美的條件,且成功地成為唯一的勝利者。再次喚醒我們沉睡的潛能,所有足以帶領我們邁向巔峰的成功因子,都早已安置在你心里,只要我們了解、開始發揮潛能,無需經過任何訓練,我們將立刻成為成功跑道上的最佳選手。
一對老夫婦省吃儉用地將4個孩子撫養長大。歲月匆匆,他們結婚已有50年了,擁有極佳收入的孩子們,正秘密商議著要送給父母什么樣的金婚禮物。
由于老夫婦喜歡攜手到海邊享受夕陽余暉,孩子們決定送給父母最豪華的愛之船旅游航程,好讓老兩口盡情徜徉于大海的旖旎風情之中。
老夫婦帶著頭等艙的船票登上豪華游輪,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船令他們贊嘆不已。而船上更有游泳池、豪華夜總會、電影院,等等,真令他們倆感到驚喜無限。
美中不足的是,各項豪華設備的費用皆十分昂貴,節儉的老夫婦盤算自己不多的旅費,細想之下,實在舍不得輕易去消費。他們只得在頭等艙中安享五星級的套房設備,或流連在甲板上,欣賞海面的風光。
幸好他們怕船上伙食不合胃口,隨身帶著一箱方便面,既然吃不起船上豪華餐廳的精致餐飲,只好以方便面充饑,間或想變換口味吃吃西餐,便到船上的商店買些西點面包和牛奶。
到了航程的最后一夜,老先生想想,若回到家后,親友鄰居問起船上餐飲如何,自己竟答不上來,也是說不過去。和太太商量后,老先生索性狠下心來,決定在晚餐時間到船上的餐廳用餐,反正是最后一餐,明天即是航程的終點,也不怕寵壞了自己。
在音樂及燭光的烘托之下,歡度金婚紀念的老夫婦仿佛回到初戀時的快樂時光。
在舉杯暢飲的笑聲中,用餐時間已近尾聲,老先生意猶未盡地招來侍者結賬。侍者很有禮貌地問老先生:“能不能讓我看一看您的船票?”老先生聞言不由得生氣,“我又不是偷渡上船的,吃頓飯還得看船票?”嘟囔中,他拿出了船票。
侍者接過船票,拿出筆來,在船票背面的許多空格中劃去一格。同時驚訝地問:“老先生,您上船以后,從未消費過嗎?”老先生更是生氣,“我消不消費,關你什么事?”
侍者耐心地將船票遞過去,解釋道:“這是頭等艙的船票,航程中船上所有的消費項目,包括餐飲、夜總會以及其他活動,都已經包括在船票內,您每次消費只需出示船票,由我們在背后空格注銷即可。老先生您?”
老夫婦想起航程中每天所吃的方便面,而明天即將下船,不禁相對默然。
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在我們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上天已經將最好的頭等艙船票交給了我們。是的,我們在物質上、心靈上,完全可以享有最豪華的待遇,只要我們愿意出示船票。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浪費了本來屬于我們的頭等艙船票。
當然也有許多人在他們的一生里,只是過著猶如借方便面充饑一般的生活。他們不是沒有得到應有的船票,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船票的價值。甚至當有人好意提醒時,他們或許還會像那位老先生一樣大發雷霆。
現在,我們應該已十分明白自己的價值了。在我們懂得運用自己的優勢之后,別忘了順便扮演侍者的角色,提醒周圍的人也能夠清楚自己的價值。可不要像老夫婦的孩子們一樣,只給了頭等艙船票,但未告知其用途。
其實,我們可以擁有最豪華的人生旅程,如同侍者所作的提醒,我們已被正式通知了。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這是關系一個人一生事業成敗的基本條件,必須要與一個人到底適合做什么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