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們對“孩子”了解多少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 陳陳
- 725字
- 2015-06-02 19:54:06
普遍現象
身為父母,我們經常對孩子感到不滿,總是抱怨、氣憤、傷感、落淚……我們那么愛他們,可是他們卻讓我們頭疼不已!
當我們失落時,不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真的認識孩子嗎?”
這個問題似乎很可笑,誰會不認識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們真的了解他們嗎?
反省:讓我們想一想
孩子有什么愛好,有什么優點,有哪些缺點,有哪些特別之處……對以上問題,我們或許還可以猜一猜。
反省:接下來想一想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煩惱,如何看待對周圍事物,怎樣看待我們,怎樣看待自己……面對以上問題,我們就茫然了。
反省:再想想
孩子正處于哪個年齡階段,現在處于哪個心理階段,有哪些心理和行為特征……到此,還有多少人能對答如流。
提高認識
這些問題并非隨便問問,而是涉及相關內容。
第三類問題涉及的是孩子們的共性,我們的答案反映了我們對孩子成長規律的了解程度。
第一、二類問題涉及孩子的個性特征,我們的答案反映了我們對孩子個性特點的了解狀況。其中第二類問題涉及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是否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反映了我們對他們心靈的關懷程度。
現在,我們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認識孩子了。恐怕對于許多父母,孩子是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如果我們并非真正認識孩子,怎能有針對地教育他們?
改變觀念
想要真正認識孩子,首先我們必須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會有哪些特征,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即共性;其次,我們必須學會觀察、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個體差異。
只有認識共性、掌握規律,才能科學施教;只有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才能因材施教。這兩點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的前提。
關于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個體差異,我們將在第十一章“家庭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二節中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