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不快樂的人,多是被錯誤的意識所操縱

人們的開心快樂和自由幸福并不少,也并不缺,你感受不到開心快樂和自由幸福,不是生活不好或生活欺騙了你,而是你錯誤和畸形的意識扭曲了真實,葬送了幸福,就像色盲看不到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之光一樣。要脫離苦海,唯有從轉(zhuǎn)變自己的意識上下手,擺脫那些錯誤的觀念,你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未來。

1.不放過你的,是你的思想

你是有思想的人。你的生活就是由你的思想所形成的,你生活中的每個層面都受到思想的控制。然而,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的想法是不真實的。所謂的受苦,其實90%以上來自我們錯誤的想法。

比如:馬姬在自己操辦的宴會上發(fā)現(xiàn)一位客人一直沉默寡言,似乎不開心。馬姬覺得自己對此負有責任。但是,無論她怎么引導,這位客人就是不大說話。馬姬覺得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己的錯。

羅謝爾在街上與一位鄰居擦肩而過,這位鄰居卻沒向她打招呼。羅謝爾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卻沒有想到鄰居在一門心思考慮自己的問題,所以沒有注意到她。

希爾達感到不安——她認為丈夫離開休息室是因為不愿意跟她待在一起。其實,丈夫跑到另外一個房間,只是由于休息室的電視干擾了他閱讀一篇有趣的文章。

我們覺得自己應該為某事負責,然而這件事情并不是我們造成的;或者,我們錯誤地以為別人的言行是針對我們的。這樣的情況,大多是我們自找罪受。

有些時候,我們也會僅憑一次經(jīng)歷,就用“總是”、“從來不”、“每個人”這樣的詞匯來思考。例如,“每當情況開始好轉(zhuǎn),就總會出亂子”,“每次我試圖與他(她)溝通,都毫無用處”,“我總是把事情搞砸”,“10年過去了,我卻一事無成”,“大家都覺得我是個傻瓜”。

海姿在過去的10年間經(jīng)歷了三段感情,每一段感情都以分手告終。在第三次分手之后,海姿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我沒有能力維持一份感情。我總是被拋棄。男人不可信——他們沒一個好東西。”這種想法使她感到憂傷。

海姿有必要檢討自己在前幾段感情中存在的問題,從中吸取教訓。但是,對以往的關系以偏概全,只會使她感到痛苦、沮喪,不愿再嘗試新的感情。海姿如果能夠認識到過去的感情并非都以自己被拋棄而告終(是她自己了斷了一些關系),并非她交往的所有男人都不可靠,這將對她大有幫助。她還應該提醒自己:盡管她還沒找到白馬王子,這并不表明她不能擁有一段幸福的感情。

也有些時候,我們會走極端,認為事物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壞的,忽略了中間狀態(tài)。相應地,我們會把人或事評價為好的或壞的、正面的或負面的、成功的或失敗的,并不能認識到大多數(shù)情況既不是美妙絕倫的,也不是慘不忍睹的,而是處于一種中間狀態(tài)。

伊恩最近在工作中出了一個錯誤,給他的團隊正在從事的項目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錯誤以后,伊恩對自己說:我已經(jīng)徹底沒了指望,完全不夠資格。這樣一想,他不禁感到無能、羞愧。

這時,伊恩的思維發(fā)生了扭曲,因為他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對工作通常是游刃有余而又一絲不茍的,但是就像別人一樣,他有時也會犯錯誤。其實,不是因為在工作中犯了錯誤,而是因為只看到極端的情況,才導致伊恩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自責。

當然,我們還常常被以前的錯誤糾纏不休。比如說,某件事情其實已經(jīng)過去了,但你的思維還是不放過自己,所以夜深人靜的時候,你一個人坐著,喝著最心愛的巧克力牛奶,這個時候,你腦海中突然想起某件挫敗的事,這個念頭一出來就破壞了整晚的氣氛,這就是被我們的念頭、思想害的。

就是這樣的思想促成了我們眾多的不安情緒,例如焦慮、內(nèi)疚、憤怒、憎惡、自卑等,令我們難受不已。其實,從上面這些例子你就可以看出,不放過你的,往往是你的思想。如果你改變了你的思想,你就會改變你的生活品質(zhì)。

2.人生,應該有追求,但絕不能強求

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春色,雄鷹追求藍天,風帆追求激流,人生,更應有追求。

有位哲人說過:“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是追求者。”是啊,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不懈地追求和積極地進取。一個人,是選擇平平淡淡過一生,還是轟轟烈烈活一回,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活著要有追求,能夠在不懈追求中,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失敗和打擊帶給我們煩惱和憂愁。當我們的追求未能如愿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呢?曾國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萬事不可強求”的豁達態(tài)度,也許對我們會有所啟示。

曾國藩還在家書中這樣教育自己的弟弟們:“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yè)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自衛(wèi)其身。”可見他是多么看重過程,但是,對于結(jié)果他又是另一種態(tài)度。

曾國藩曾經(jīng)這樣教育自己的兒子:“凡富貴功名,皆由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做圣賢,全由自己做主,不與天命相干涉。”這句話對其子曾紀鴻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也充分說明了曾國藩“萬事不可強求”的這種態(tài)度,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有些事情是強求不來的,否則物極必反。

從古至今,在官場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莫不是胸懷坦蕩、豁達開朗之人。即使在官場不如意時,也不要將自己局限在追求功名的思想中。只要努力,以后一定會有機會。

也許,在曾國藩的字典里,“成”與“敗”的意義是非同一般的,是依靠著“盡力”與“沒盡力”來定義的,只要盡力了,那就是“成”,只要沒有盡力,便是“敗”。

曾國藩能夠在這個封建社會即將崩塌、清代即將滅亡的時代成就一番事業(yè),并被稱作清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成為倡導洋務運動的先鋒,這些成就跟他的獨特心態(tài)是緊密相連的。

在當時那樣的一個客觀環(huán)境惡劣,且十分不成熟的年代,如果主觀能力還沒有修煉到家就想出人頭地,很有可能會摔得更狠,這些都是人為所強求不來的。

所以,曾國藩堅持著自己的觀點:不論能力怎樣,都可能有無法施展的時候,而出人頭地的能力卻全部是由自己磨煉出來的。

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他堅信,只要自己修煉到家、功底深厚、厚積薄發(fā),就一定有可以施展的一天。

就這樣,憑借著自己堅忍和刻苦的精神,曾國藩從一個不起眼小山村里的一介書生成為一代名臣大儒,最后更是官居一品。他曾經(jīng)力挽狂瀾,挽救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曾經(jīng)首倡洋務運動,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曾經(jīng)著書立說,傳播了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文化。

可以說,曾國藩所成就的這一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萬事不可強求”的心態(tài)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在富貴功名面前,曾國藩的坦然和坦蕩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的耕耘沒有滿意的收獲,如果你的付出沒有相應的回報,請不要煩惱、痛苦,以“得之,吾幸,不得,吾命”的心態(tài),才能活得灑脫、快樂。

現(xiàn)代社會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和對物質(zhì)、感情需要的日益增多,每個人的心難免有些超負荷,有時候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煩惱也就隨之而來,這就更需要我們以平淡的心態(tài)去看待得與失。

其實,生活之中不如意事之多不可預知,有多少是我們?nèi)肆λ茏笥业哪兀勘热纾覀兊某錾荒茏笥遥L大不能左右,老去不能左右,離開更不能左右。想想,人這一世該有怎樣的過程和結(jié)局,也應該是早就注定好的吧?

人這一生該有怎樣的故事,該遇到怎樣的人,該有怎樣的幸福,該有怎樣的劫術,該以怎樣的形式走完怎樣的人生,這一切,又何嘗不是早有定數(shù)呢?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所以才會苦苦掙扎,求索,探尋,不甘,原來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場虛空而已。離開才是最終的歸宿,消失才是最終的結(jié)局。奮斗一世所得來的,不管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金錢,財產(chǎn),房屋,名譽,職稱,地位,試問你能帶走哪一樣呢?不過是留給后人享用或評說罷了。

所以,絞盡腦汁,心機用盡,到頭來又有什么意思呢?豈如安然一點,淡定一點,與世無爭一點,做自己喜歡做的,做道德良知允許做的,只管做,成功與否又何須計較?也斷然計較不起。有句話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說的就是這個了。

萬事不強求,盡力而為就好。當放正心態(tài)的時候,越是淡然,越是無欲無求,沒準會有意想不到的美好眷顧你呢?到那時,收獲的豈不更多?即便沒有意外的驚喜,也早在自己意料之中,所以不會傷心,不會失望,不會感覺生無可戀。所以,平淡地看待生活吧,珍惜得到的,努力追求能夠得到的,這樣的人生就足夠精彩。

3.什么東西都想得到,往往什么東西都得不到

獵人怎樣抓住機靈淘氣的猴子呢?他們在巖石上鑿一個口很小的洞,里面放上猴子愛吃的花生,猴子把手伸進去,抓了滿滿一把花生,怎么也拿不出來,舍不得放棄那么多的花生,這時獵人就把猴子抓住了。

生活中,我們也會像這些猴子一樣,總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xiàn),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jié)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但是,什么東西都想得到,往往什么東西都得不到。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人的環(huán)境不同,能力不一,這一切決定了取舍的標準。該取,毫不猶豫,勇往直前;該舍,毫無隱痛,絕不可惜。

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夏秋相交的午后,一棵果實累累的柿子樹被一場大風攔腰吹斷了。冬天風也很大,為什么柿子樹卻安然無恙呢?主人說那是因為夏秋之際是柿子樹最為繁華的時節(jié),背負了太多的沉重,就像英雄往往魂斷于盛年。而在深秋或寒冬,華葉落盡,果實卸下,生命開始簡單而平靜,在面對風霜雨雪的襲擊時,就顯得寧靜泰然了。主人一番頗顯哲理的話,使我深受啟發(fā)。不是快樂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習慣于追求太多,或者說背負的貪婪太多而忽視了簡單的快樂。

生活原本沒有那么多復雜,是我們在追求金錢、名譽、地位、愛情等諸多物質(zhì)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疲憊了人生。必須有所選擇,才能成功。

1744年8月1日,拉馬克出生于法國畢伽底。他們一家人兄弟姊妹11個,他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因此也最受父母寵愛。拉馬克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后當個牧師,于是送他到神學院讀書,后來由于德法戰(zhàn)爭爆發(fā),拉馬克當了兵,他因病退伍后,愛上了氣象學,想自學當個氣象學家,他整天仰首望著多變的天空。后來,拉馬克在銀行里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再后來,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太多的夢想令拉馬克充滿了奮進的熱情,然而,很多年過去了,他卻依然一事無成。

后來,有一次拉馬克在植物園散步時遇上了法國著名的思想家盧梭,盧梭很喜歡拉馬克,常帶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這位青年被科學深深地迷住了。他發(fā)現(xiàn)他最喜歡的事業(yè),其實是植物學。于是,拉馬克決定放棄原有的諸多夢想,專心投身于他所熱愛的科學事業(yè),并打算為此奮斗終生。

自此,拉馬克花了26年時間研究植物學,35年時間研究動物學,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

生活就是這樣,我們隨時要懂得拋開雜念。人一生中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花在你最喜歡的事業(yè)上,你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大大增加。

世上原沒有什么東西是絕對可以擁有的,所以我們應該忘記和放棄不值得堅持的一切,不要再為無謂的渴望而勉強自己。在記得忘卻與釋然的瞬間里回到平常的自己,然后去做那些值得做的事情,我認為這就是很難得的了!

是啊,人生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nèi)^斗、去追求,但并不是所有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同時得到。當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你必須當機立斷,抓住時機,馬上出擊。常言道: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果斷作出選擇,將我們有限的生命充分地利用起來,將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自己最美好的人生奮斗中。這樣,即使你會失去很多——那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時你也會得到很多。記住: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你若想成為一名非同凡響的角色,你就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如果對目標游走不定,只會讓你前功盡棄、一無所獲。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想要得到一切的人,最終可能什么也不會得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明智的選擇,會幫我們卸下船頭的負荷,更好地駕馭生命之舟。

4.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永遠看不到終點

你是否總在盡力讓所有人都滿意自己,而自己卻活得很辛苦?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如果不能表現(xiàn)得比別人好的話,別人會無視你的存在,吸引不了別人的眼光?你是不是不敢讓自己有任何懈怠,事事要求完美,一有小小差錯就忐忑不安?仔細想想,這對你真的十分有意義嗎?你活得開心嗎?

要知道,在這個地球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完美,只是人們的一個目標、一個努力方向,卻不應該成為一個人的追求。

中國有一句古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一走向絕對,就走入了誤區(qū)。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數(shù)的人卻不止一次地犯著同樣的錯——過分追求完美。他們常常在生活中尋找完美之人,不僅是對自己的各個方面要求做到完美,也要求別人是完美之人。正是由于陷入這種誤區(qū),使得很多人錯失良機,失去友情、愛情,失去自我,以至于改變了對世界、生活的看法。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未婚的先生來到一家婚姻介紹所,進入大門后,迎面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美麗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美麗的。于是他推開“美麗的”門,迎面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年輕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年輕的。他推開“年輕的”門,迎面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善良溫柔的;另一扇上寫著:不太善良溫柔的。他推開“善良溫柔的”門,又見到兩扇門。一扇門上寫著:有錢的;另一扇門上寫著:不太有錢的。他推開了“有錢的”門……

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他先后推開過美麗的、年輕的、善良溫柔的、有錢的、忠誠的、勤勞的、文化程度高的、健康的、具有幽默感的九道門。當他推開最后一道門時,只見門上寫著一行字:您追求得過于完美了,這里沒有這樣完美的,請您到大街上找吧。原來他已經(jīng)走到了婚介所的出口。

還有,以前有一個很好很好的男人,可以說是個近乎完美的人,可他就是還缺個他心目中的好妻子。于是,他開始不畏艱難地尋找他心目中的完美的那另一半。他遇見了很多不同的人,有漂亮的,聰明的,溫柔的,可就是沒達到他那心中那完美的程度,總是不滿意這個不滿意那個。他就一直找一直地找,終于在30年以后,他遇見了他心目中的那個完美的另一半。可惜,那個他心目中完美的女人也跟他一樣在找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男人。而經(jīng)過了30年時間的沖刷,這個好男人已經(jīng)不再年輕,不再帥氣,不再有強壯的身體了,他在追求完美的時候,自己卻一步步地接近死亡,這注定是個悲慘的結(jié)局。

這兩個故事不只是講婚姻,更是在講有關完美的話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我們?yōu)槭裁捶且タ燎笸昝滥兀?

然而,生活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想追求完美,總是不知足。當人沒錢的時候就想要有錢,有了錢以后又想有地位,有了地位又想有名氣……總是在無止境地追求著完美,什么時候才能休息片刻呢?

莉娜是一家公司分部的經(jīng)理,可近來莉娜卻越來越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有些力不從心。

莉娜說,自己也不知為什么,每天從早到晚,總是怕工作完成得不夠出色,可越怕,工作就越容易出錯。而一旦出現(xiàn)工作失誤,又會成天想著上司不滿意,一想到上司不滿意,又會想到下屬會超越自己,隨之而來就是感到焦慮,脾氣也漸漸變得暴躁起來,動不動就發(fā)火。工作效率急劇下降不講,注意力也無法集中,整天感到疲乏,精力也大不如前。

莉娜說,這樣一來,自然在單位跟同事關系相處不好,而回到家對老公和孩子,也跟在單位似的,發(fā)號施令,老公讓她悠著點,工作不要太拼命,多留點時間給家人。兒子也時常說人家父母都如何如何重視孩子,抱怨自己對他關心不夠。莉娜自己卻覺得很委屈,自己走到今天這一步容易嗎?為什么連家人都不支持自己、理解自己呢?

莉娜目前面臨著工作緊迫和危機的雙重壓力,她想把工作做得比以前更為出色,可老公和孩子又希望莉娜不要太累,處在工作和家人之間,忙碌的莉娜想把兩頭都照顧好,可往往事與愿違,忙了工作,又忘了家,看到家人,內(nèi)心又覺得有愧,導致出現(xiàn)身心疲憊的狀況。

其實,莉娜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學會如何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情,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時間,盡心努力做好工作,讓自己滿意即可,而不是一味苛求自己。

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永遠看不到終點。完美只是個虛有的詞語而已,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完美的,每個事物有好的一面就會有壞的另一面,不要盲目地追求完美,不要為了那個不存在的完美而錯過了路邊的那美麗的風景。

5.人不喜歡被他人定型,卻習慣定型自己

有一個心理老師給他的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個組去看,照片上這個人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他給第一組學生介紹說:“此人是個罪犯”;給第二組學生介紹說:“這是一位著名的學者”,然后,請兩組學生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征進行評價。

評價的結(jié)果出來了,第一組學生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很兇、狡猾,下巴外翹反映他頑固不化的性格;第二組學生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家、思想家的精神。

為什么兩組學生對同一人的照片面部特征作出的評價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其實,在我們的心里是不是也像這兩組學生那樣呢?習慣性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無論是對接觸過的人和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接觸的人、未接觸過的人、還有聽別人講的,我們會不會習慣性地產(chǎn)生自己的看法后,就給別人“定型”了呢?

其實,事實怎樣,只有了解之后才能知道。不要盲目地給他人貼上“標簽”。況且,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定型,都不喜歡別人不了解自己就給自己妄下結(jié)論。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除卻別人給你定型,你是否也會習慣性地給自己定型呢?例如,你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成功,你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能力欠缺的人,你認為自己智商不高,你認為自己不會交際,你認為自己很笨……總之,在很多情況下,在沒有經(jīng)過自己努力經(jīng)過證實過的情況下,我們很輕易地就給自己下了一個結(jié)論。

一天,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先生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一位上高中的女孩打來的。女孩在電話里跟羅伯特教授談了自己的學業(yè)、人際關系,也談了自己和父母的關系。總之,她的談話中心只有一個:“我真的什么都不行!”她很壓抑,也很痛苦。

“是這樣嗎?”羅伯特教授問。

“是的。我和同學的關系非常不好,大家都不喜歡我。我的學習成績很一般,老師對我視而不見。媽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無法滿足她的愿望。我喜歡的男孩不再喜歡我了,我的生活里沒有陽光……”女孩好像對什么都失去了希望。

“那你為什么要打這個電話?”羅伯特教授追問。

“不知道,也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吧!”女孩繼續(xù)說著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不會和人打交道;不會聊天;不想上學;幼稚乏味;什么都不懂……羅伯特教授很納悶:一個女孩為什么要把自己說得如此不堪呢?

經(jīng)過進一步的交談,羅伯特教授了解到女孩的父母都是老師,因而對她的要求很高,很多都是她無法實現(xiàn)的。在家的時候,父母經(jīng)常指出她的不足,對她加以指責。慢慢地,女孩就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經(jīng)過一番交談,羅伯特教授終于明白了她的問題所在——缺乏鼓勵!一個人如果長期得不到鼓勵和肯定,生活在被否定的環(huán)境中,那結(jié)果就會是——自我否定,女孩很輕易地給自己定型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

在電話里,羅伯特教授幫著那位女孩找到了她的許多優(yōu)點——有上進心、是個懂事的孩子、說話聲音很好聽、很有禮貌、語言表達能力強、做事情認真、能夠和人溝通……“你看看,我們才聊了一會兒,我就發(fā)現(xiàn)你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你怎么能說自己什么都不行呢?”羅伯特教授說。

“這能算優(yōu)點嗎?沒有人這樣說過呀!”女孩驚訝地說。

“從今天開始,請把你的優(yōu)點寫下來,至少要寫滿10條。然后,每天大聲念幾遍,你的自信心會慢慢回來。要是發(fā)現(xiàn)有了新的優(yōu)點,別忘了一定要加上去呀!”

女孩高興地答應著,輕松地放下了電話。

在第二天的課上,羅伯特教授給他的學生講了這個女孩的故事,說完之后,他很嚴肅地告訴學生:“在我們的身邊,可能也有很多人像那個女孩一樣,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我希望你們今天聽了這堂課之后,徹底打消那種念頭,無論什么時候,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給自己定型。”

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潛力大部分都沒有被挖掘和利用。由于妄自菲薄,或由于某個特殊時期的某個特殊原因,人們潛意識中否定了自己,埋沒了自我;或者把自己偶然找到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后來一直走下去。走得越遠,就越?jīng)]有勇氣換到另一條路上,盡管看到了旁邊那條路的寬闊和遼遠。

就這樣,我們輕易地給自己定了型,于是,我們生命的潛力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條道上釋放,而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就像無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們?nèi)绻皇怯脕韺懽鳎蔷褪蔷薮蟮馁Y源浪費。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被浪費的。

那么,如何改變這樣的情況呢?你需要沉下心來重新鑒定自己,重新認識自己。

美國著名新聞記者悉尼·哈里斯說過:“世界上90%的痛苦來自于人們對真正自我的知之甚少。人們不能認清自己的能力、缺點,甚至自己真正的美德。面對真正的自己,我們就好像在面對陌生人。更可悲的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種狀態(tài)會持續(xù)一生,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

曾經(jīng)有人問過邁克爾·喬丹:“你到底如何訓練你自己?”喬丹回答說:“第一個我對我自己的要求超過任何人的想象,比任何人都還要嚴格,當你認為我遠投不行的時候,我立刻把缺點變成我的優(yōu)點,當你認為罰球不準的時候我立刻投得要比你準。當你覺得我跳得沒有你那么高的時候,我要立刻想辦法變成灌籃王。”

憑著對自己的了解,喬丹不斷提高自己,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明星。

徹底的認識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主題;認識自己并且在人生戰(zhàn)場中運籌帷幄,是人生的大智慧。

不要擅自給自己加上了這樣一頂又一頂?shù)拇竺弊樱屪约菏プ孕牛V闊的發(fā)展空間。了解自我的優(yōu)點和缺點,認清真實的自己,你的未來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6.最迷惑人的,往往是最沒有太多價值的

人類總是按照事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去評價事物的好壞優(yōu)劣。如:只稱贊一匹馬的力量和速度,而不去夸獎它的鞍轡;稱贊一條獵狗的敏捷而不夸贊它的頸圈;稱贊一只鷹的翅膀而不是贊賞它的系腳帶和鈴鐺。但人類并不根據(jù)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去評論人類本身,而常常是著眼于他所擁有的金錢、地位、權力,名氣——這一切恰恰是他身外而非內(nèi)在的東西。因此,這就從根本上造成了許許多多的人追求的是人的外在的浮華,而非人的內(nèi)在品性的厚重。

最迷惑人的,往往是最沒有太多價值的。生活中不少人一味追求外在感觀的享受,眼耳鼻舌身意每天不斷向外攀緣,從而沉溺于色聲香味觸法中,隨著外在誘惑而迷失自我。因此,我們要有寧靜的心境,放棄外在的一切,向內(nèi)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在人生起伏得失中,禁得起社會考驗。

能夠堅定不移地追求內(nèi)在品質(zhì)完善的人,在每一個時代都只是少數(shù)。所以能夠成功者更是屈指可數(shù)——他們便是所謂的偉人。這就更顯出了這種追求內(nèi)在品質(zhì)的偉大。貝多芬說得多么震撼人心:王公貴族成千上萬,但貝多芬只有我一個!歲月能沖刷掉人們一切美麗的或虛假的外殼,留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內(nèi)在品質(zhì)。因此,只有內(nèi)在的品質(zhì)才永遠屬于自己。

舉例來說,就像兩個演員,一個為偶像派,而另一個則為實力派,在如今這個“娛樂泡沫”的時代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偶像派或許會憑借其靚麗的外表、時尚的穿著,成為短時間里知名度最高的明星,而實力派則恰好相反,他們處事低調(diào),大多數(shù)也沒有靚麗的外表,所以他們的人氣在短時間內(nèi)不比那些偶像派明星。不過內(nèi)在的修養(yǎng)終究會蓋過外表的浮夸,最后被我們記住的還是那些實力派的明星。

所以當一個人站在你面前,無需過分去在意他精致的五官,或高挑的身材,請你去觀察他的眼神、表情、行為動作以及精神面貌。這樣有利于你認清眼前到底是值得欣賞的真美,還是只限于外表卻敗絮其中的空殼。

一個人真正的美,不是漂亮的外殼,而是迷人的內(nèi)在美。內(nèi)在美才是最吸引人的美,它遠遠勝過外在美對人的吸引力。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地使自己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動人,更加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這種對最高層次的美的追求絕非沒有意義,因為美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美這樣滋潤心靈,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淳樸、更和悅、更有智慧,也更恬靜。內(nèi)在美,才是真的美!

所以,我們不妨也努力往追求內(nèi)在的方向去邁進一步。也許,成不了偉人,也不想成為偉人,但我可以這么說:人內(nèi)在的東西是永恒的充實。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內(nèi)在的提升呢?

(1)我們不再以外在的價值(金錢、富有、榮辱、名利)來評判自己的存在。看待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每個生命內(nèi)在的本質(zhì)是相通的。每個人都有通往內(nèi)在這個更高意識的階梯,并且每個人都是在通往這個更高層面的路途之中。

(2)我們不執(zhí)著于對物質(zhì)的占有,對嗜好欲望懂得節(jié)制。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我們對自我內(nèi)在的探求;從容地面對我們的情緒;面對它的出現(xiàn),我們能有所警覺,不會讓它無盡地蔓延,并且知道我們需要找方法改善它,而不是只活在習慣中。懂得需要從物質(zhì)的索求中尋找心的解脫,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靈健康的基礎。

(3)我們能在世俗的生活中,依然保有超然的姿態(tài),不會迷失自己內(nèi)在的堅持。在面對逆境和困難時,可以暫時放下得失,去進一步深入內(nèi)心尋找成長。每一個障礙都是對我們的提醒,是我們今生要完成的課程,我們學會如何面對它時,它就會成為我們的智慧,煩惱就不會再出現(xiàn),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在困難中學習、收獲和解脫的過程。

(4)我們在忙碌之余,可以靜下心來獨處,傾聽自我內(nèi)在的聲音,書寫自己的心靈話語。

(5)我們將用心體會他人和其他生命,關心他人的內(nèi)在感受,而不是以貌取人,以世俗的標準去評判他人。

(6)我們開始關注諸如瑜伽、禪坐、冥想等休閑方式和修行旅程,關注生命本身的意義。

人的存在是伴隨著生理的成長、物質(zhì)的需求、情感的依靠、精神的支柱、靈魂的成長。最終選擇什么樣的生活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品味人生,認識世界,要善于透過表面看內(nèi)在。所以,你想過有品質(zhì)的生活,就要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價值,不要在意外表。

7.痛苦與不幸往往是虛榮在作祟

虛榮不是實體存在的事物,可是有些人卻因為虛榮付出了自己的人生,正如《項鏈》中所說的那個故事:

教育部職員駱塞爾的妻子瑪?shù)贍柕聻榱藚⒓咏逃块L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拿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鉆石項鏈。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后,她脫衣時突然發(fā)現(xiàn)項鏈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在首飾行里,他們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鏈,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由于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寬裕,面對這一筆大數(shù)目,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后買了一串真的鉆石項鏈還給物主。但此后,他們整整花了10年工夫,才還清了債務。后來的一天,瑪?shù)贍柕屡鲆娕逊鼇硎繚崳谘哉勚兄老惹敖杞o她的項鏈是件贗品,而她卻賠了真的項鏈。

駱塞爾夫人對自己的生活極為不滿,夢想像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那樣高貴、風雅的生活,這種理想雖然并不高貴,她確實虛榮,但誰不想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呢?誰愿意忍受貧困與丑陋呢?況且瑪?shù)贍柕乱彩且粋€美麗動人的姑娘,她不該是城市平民的一員,于是她心里就平添了幾許的不平與怨恨,由于當時法國現(xiàn)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無情地沖擊著人們的心靈、生活和婚姻。可憐的瑪?shù)贍柕乱淹耆惶摌s心俘虜。她不想掩飾自己的虛榮與渴望,她吸引了無數(shù)羨慕的眼光,圍繞她的是全場人的贊嘆和奉承,她快活到了極點。

就這樣,年輕而又幸福的女人為了追求那一時的奢侈和自尊,換來的卻是10年辛苦勞作的代價,而最后得到的卻是伏來土潔夫人那殘酷的回答。讀到這里,不禁思緒萬千,瑪?shù)贍柕碌牟恍沂翘摌s心在作怪,這篇文章揭露的現(xiàn)實值得研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這種事情并不少見,這其實就是一個被資本主義階級虛榮心所腐蝕而導致青春喪失的悲劇形象!這其中的虛榮心,其實每個人都有,差別在于,有的人很少,而有的人則很多。

《項鏈》深刻地揭露了虛榮心的可怕,當一個人有了虛榮心時,他會干出許多讓人吃驚的事情,就像駱塞爾夫人,用了10年來還清這筆本不該她來償還的債務。

虛榮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實在是很多。曾經(jīng)男孩和女孩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有一天,男孩女孩牽著手去逛街。當經(jīng)過一家首飾店門口時,女孩一眼看見了擺在玻璃柜中的那條心形的金項鏈。女孩心想:我的脖子這么白,配上這條項鏈一定好看。男孩看見了女孩眼中那依依不舍的目光,他摸摸自己的錢包,臉紅了,拉著女孩走開了。幾個月后,女孩的20歲生日到了。在女孩的生日宴會上,男孩喝了很多酒,才敢把給女孩的生日禮物拿出來,那正是女孩心儀的那條心形的金項鏈。女孩高興極了。過了半晌,男孩才憋紅著臉,搓著手,囁嚅地說:“不過,這、這項鏈是……銅的……”男孩的聲音很小,但客廳里所有的客人都聽見了。女孩的臉驀地漲得通紅,把正準備戴到自己那白皙漂亮的脖子上的項鏈揉成一團隨便放在了牛仔褲的口袋里。“來,喝酒!”女孩大聲說,直到宴會結(jié)束,女孩再也沒看男孩一眼。

不久后,一個男人闖進了女孩的生活。男人說,他什么也沒有,只有錢。當他把閃閃發(fā)光的金首飾戴到女孩身上時,同時也俘虜了女孩那顆愛慕虛榮的心。對于女孩來說,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長,當女孩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時那個男人失蹤了。當房東再一次來催她繳房租時,她只得走進了當鋪,把自己所有的金首飾擺在了柜臺上。老板瞇著眼睛看了一眼說:“你拿這么多鍍金首飾來干什么?”女孩一下子愣住了。接著老板的眼睛一亮,扒開一堆首飾,拿出最下面的那條項鏈說:“嗯,這倒是一條真金項鏈,值一點錢。”女孩一看,這不正是男孩送她的那條假金項鏈嗎?當鋪老板把玩著那條心形的項鏈問:“喂,你打算當多少錢”,女孩忽然一把奪過那條項鏈就走了。這個女孩往回走著試圖找尋自己曾經(jīng)丟棄的愛情,可是原地已經(jīng)沒人了,正是她的虛榮心毀了她的愛情。

痛苦與不幸往往是虛榮在作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zhuǎn)瞬即破的肥皂泡,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并不屬于自己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干一番事業(yè),通過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榮譽來。

曼妙的世界,不盡的人生,總有快樂,也總有挫折,總有歡愉,也總有痛苦。當挫折與不幸不期而至,當痛苦與艱辛悄然來臨,我們才發(fā)現(xiàn)虛榮所帶來的是不盡的苦難。正如《項鏈》故事中告誡的,那些愛慕虛榮的人,要么努力奮斗,開辟美好的未來,要么安貧樂道,守身如玉想入非非和不切實際只會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失去幸福和人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留坝县| 弥勒县| 沁源县| 大竹县| 邹城市| 揭东县| 宁化县| 军事| 文昌市| 万全县| 德州市| 白沙| 克东县| 富平县| 永仁县| 姜堰市| 吉隆县| 盖州市| 台州市| 随州市| 南岸区| 彭州市| 个旧市| 融水| 通州区| 庆城县| 麻阳| 石景山区| 宁波市| 天全县| 瓮安县| 澄迈县| 鄢陵县| 新民市| 南投市| 班戈县| 柳州市| 临漳县| 修水县|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