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菜籃”是福佑身體健康的“搖籃”(1)
- 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
- 趙德喜
- 4919字
- 2015-06-22 11:59:49
菜籃子里藏著深奧的養生經。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從養生學的角度來選擇蔬菜,把買菜當成買“補藥”,就會讓家人的身體變得更健康、更長壽。因此菜籃子就是福佑我們身體健康的“搖籃”!
陽氣不足吃韭菜
《本草綱目》記載:韭菜可以安撫五臟六腑,可以除胃中燥熱。韭菜的“韭”字,最初寫作“九”。在《易經》的象數理論中,一、三、五、七、九屬于陽數,其中“九”又是最大的陽數,所以稱之為“九菜”,說明其具有很強的生發陽氣的作用。而韭菜的“韭”字,也具有九畫,暗合了陽數的“九”字。另外,在種韭菜的時候,需要把地分成一垅一垅的,形同“韭”字,而且韭菜葉的形狀也和“韭”字的形狀相似,所以把“九菜”改稱為“韭菜”。
韭菜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中醫認為,韭菜性溫,味辛,有助于體內陽氣的生長。生食則辛而行血,熟食則甘而補中。性味可以入肝、腎二經,具有補腎壯陽、除濕清血、散血解毒、調和臟腑和暖胃的功效。在古代,每當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吃韭菜,來祛除邪氣。
韭菜被很多人稱為“起陽草”,是名副其實的壯陽之物,所以有人把韭菜稱為天然的“偉哥”。韭菜籽可以暖和腰膝,補肝臟、腎臟,可以治療遺精、遺尿、小便頻繁、便血等病癥,而且對女人的白帶過多也有很好的療效。
根據《黃帝內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原理,春天是補的季節,也是吃韭菜的最佳季節。《隨園食單》記載:“韭白拌雞蛋,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內加酥更妙。”相信很多人都會制作這道韭菜美味了。首先是把韭菜切成末,把雞蛋炒好放進韭菜末中,加入適量的鹽、香油和味精攪拌均勻;接著是搟面皮,用兩個面皮和餡包起來,并用手把周圍的邊捏緊,不要讓餡露出;在平底鍋里放適量的花生油,看油鍋燒熱的時候,把韭菜合子放到鍋中,烙到兩面均呈金黃色,就可以吃了。為了避免把韭菜合子烙焦煳,一定要用文火,韭菜保持七八分熟即可。韭菜生食味辛、性溫,散瘀行氣、止血消腫;熟食味甘、性溫,可補腎益陽、溫中暖下。所以經常吃韭菜合子,具有補陽健胃的作用。
韭菜治脾胃虛弱
對于脾胃虛弱、食欲不佳的老年人,可以經常吃一些韭菜羹。具體做法是:取韭菜200克,洗凈切碎,鯽魚1條(大約250克),放在一起煮羹,煮熟后放入調料即可以食用。每隔三五天吃一次,長期堅持,對身體具有大補的作用。
小貼士
吃韭菜要講究季節,不同的季節,韭菜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三四月份的韭菜吃起來又嫩又香,六七月份的韭菜臭,十一十二月份吃韭菜常常會導致小便頻繁,五月份的時候吃韭菜,使人有全身疲勞無力的感覺。
用對姜,身體就能萬壽無疆
《本草綱目》記載:姜,味辛,性溫。可蔬、可果、可藥。長期服用可以通神明、散風寒、化痰涎、開胃氣、止嘔吐、解百毒。姜歸肺、脾、胃經,生用可散發,熟用可以和中。姜在古代也寫成“疆”,具有“疆御百邪”之意,所以說,經常吃姜,可以讓你的身體萬壽無疆。
南宋有一個名叫楊吉老的老中醫,曾經用生姜救過一個官員的性命。這個官員名叫楊立三,喉嚨生癰,潰瘍腫痛,找過很多郎中診治,均無療效。后來有人向他推薦楊吉老,楊吉老診脈后說:“此病需吃生姜500克,方可投藥。”為了保住性命,楊立三只好按照郎中的吩咐,開始吃生姜,剛開始吃的時候,感覺又香又辣,越吃越有味,吃完250克的時候,感覺喉嚨舒服了很多,吃到500克的時候,感覺辛辣無比。此時,喉嚨中的膿血已經收盡,可以正常地吃粥下菜。幾天后,楊立三的病痊愈,親自上門拜訪郎中楊吉老,詢問為何生姜可以治自己的病。楊吉老笑道:“大人您在南方為官,南方人以鷓鴣為美食,此鳥好食半夏之嫩頭,積毒體內,您乃食多了鷓鴣肉,久之便會發作,故今以姜治之。大人之病現已痊愈,無須再服其他藥。”
生姜治嘔吐
姜被稱為“嘔家圣藥”。因為嘔吐是由于氣逆不散所致,而生姜味辛,剛好可以驅散體內的惡氣。反胃嘔吐的時候,不妨切一片薄薄的姜片含在口中,幾分鐘后,嘔吐的癥狀就會緩解。另外,生姜也是治療孕婦嘔吐的良藥。
幾年前,我遇到過一個孕婦,早孕反應非常嚴重。大部分人只是一般性的嘔吐。而她一天要嘔吐五六次,晚上還是嘔吐不止,吃什么吐什么,這樣別說養胎兒了,連自己的營養也跟不上。在我的建議下,她老公幫她買回家一捆甘蔗和5千克生姜,每天都動手熬姜汁甘蔗水。具體的做法是,甘蔗一根,去皮后洗凈擦干,用刀切成小條,放入榨汁機內榨汁;生姜一大片,去皮后洗凈擦干,榨姜汁一湯匙左右;把姜汁和甘蔗汁一起放在小碗中,下火煎10分鐘即可飲用。她用這個方法堅持了一段時間,嘔吐的癥狀慢慢消失了。再見到她的時候,人果然胖了很多,面色也紅潤起來。
生姜可以提神醒腦
中醫認為生姜可“通神明”,即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當有人中暑昏厥的時候,可以為病人灌下一杯姜汁,病人很快就會清醒過來。對于常因暑熱而感覺胸悶、心悸、頭昏的人,也可以適當地吃一些生姜。另外,很多人在夏天的時候貪涼,整天坐在屋里吹空調或風扇,容易引起風寒感冒,及時煮一些生姜紅糖水喝,可以驅除體內的風寒,使感冒痊愈。
小貼士
生姜宜在白天食用
俗話說:“上床蘿卜下床姜。”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姜宜在白天食用,不宜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食用。因為姜性溫,主升發,而夜間則是人體精氣收斂的時候,如果晚上吃姜,則是反其道而行之,違背了人體規律。另外生姜開胃,白天吃可以增加食欲,故晚上不宜吃。
無蔥不炒菜——能發汗,治傷寒
在古代,如果家里有四個兄弟,就會依次稱之為“伯仲叔季”,老大稱之為“伯”,老二稱之為“仲”,老三、老四分別稱之為“叔”和“季”。中醫把“蔥”取名為“菜伯”,就是說蔥居于所有菜類的首位,具有老大哥的風范和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蔥,性溫,味辛平,藥性入手太陰肺經和胃經。又有人形象地把蔥叫作“和事菜”,這是由蔥本身的特性所決定,蔥生用可以主辛散,具有開散的作用,熟用性偏甜、偏溫,主甘溫。
愛吃烤鴨的人就會發現,我們吃烤鴨的時候,會將切碎的蔥絲和鴨肉夾在餅中一起吃,這樣吃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味美,而且包含了一定的養生之道。從食物性味上來說,鴨肉性寒,而生蔥性溫,兩者同吃可以使溫寒相互中和,剛好符合健康飲食的特性。
蔥白姜糖水治風寒感冒
我曾遇到一個六十歲左右的病人,因為外出淋雨著涼,第二天早晨起床后高燒不退,渾身發冷,吃了兩次藥都效果不大,輸液又擔心多花錢。但就這樣煎熬下去,更不是辦法。病人的女兒正好認識我,打電話問有沒有退燒的好法子。聽她一副著急的樣子,我立即給她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子——每天用蔥和生姜煮水喝。
具體做法就是取生姜一大塊切成厚片,蔥白一根,切成段狀,然后放在鍋里,加入適量的水煮,當水煮沸之后,加入適量的紅糖,然后再煮一會。煮好之后,放入一個大口的容器里,把鼻子湊到姜湯的上面,用姜湯的熱氣熏鼻子。等湯不太燙的時候,趁熱喝下。如果一邊喝蔥白姜糖水,再加上熱水泡腳,將會更有利于身體排汗,身體冒汗時,感冒的癥狀自然就會好轉。
老年人若經常喝一些蔥白姜糖水,可以預防和治療風寒引起的感冒,而且還具有補氣養血的效果。如果在熬水的時候加入白術30克,菟絲子20克,黃芩30克同煮,還可以健脾益氣,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以免寒邪侵入五臟。
蔥治癃閉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員外患了癃閉,小便不通,腹脹如鼓,實在痛苦難忍。吃什么藥都吐,不見效果,家人已經開始為他準備后事。此時,剛好有一個江湖郎中搖著撥浪鼓路過他家門前,員外的家人把這個郎中請到家中,抱著僥幸的心理,看能否醫治員外的病癥。郎中對員外進行了望、聞、問、切,并吩咐員外的家人拿一根洗凈的蔥來,郎中把蔥插入員外的尿道,很快員外就能夠排出小便。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調理,員外的病癥痊愈,用重金賞謝了這位郎中。
蔥白治失眠多夢、健忘
大棗20枚,蔥白7根,將大棗洗凈,用水泡發,把泡好的棗放入鍋里,加適量水,用文火燒沸,約20分鐘后,再加入洗凈的蔥白,繼續用文火煎10分鐘即可服用。服用時吃棗喝湯,每日2次。
蔥白通小便
把1500克蔥白切細,炒過,分成兩份裝在布袋中,交替熨小腹部,氣透后小便即通。
蔥的食療方
蔥120克,水發海參200克,清湯250毫升,油菜心2棵,料酒、濕玉米粉適量。先將海參洗凈,用開水汆一下;用熟豬油把蔥段炸黃,制成蔥油備用;把海參下鍋,加入清湯煮沸,再加入油菜心,然后放入醬油、味精、精鹽、料酒等調料煮開,再用濕玉米粉勾芡澆于海參、菜心上;出鍋前把蔥油淋入湯中即可食用。可治療肺陽虛所致的干咳、咯血及腎陽虛所致的陽痿、遺精等病。
木耳的力量
黑木耳別名木耳。因生長在腐木之上,而且形狀又和人的耳朵相似,故得名木耳。黑木耳有很強的藥用價值。歷代醫學家都對黑木耳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性甘平,主治益氣不饑,輕身強志,并有治療痔瘡、血痢下血等作用。中醫認為黑木耳具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可以治腰腿疼痛,手足抽筋麻木,痔瘡出血和產后虛弱等病癥。
黑木耳治療痔瘡、血痢下血
中醫認為,黑木耳味甘,性平,入胃、大腸經,有涼血止血功用。宋朝的劉涓子在《鬼遺方》一書中有黑木耳治療痔瘡出血的記載;另外,元朝的吳瑞在《日用本草》中稱黑木耳“治腸癖下血”。
我遇到一個30歲的男性病人,因為在機關單位上班,所以外出應酬就難免。有一次和領導一起吃飯,吃了很多燒烤也喝了不少酒,晚上回家之后就感覺肛門灼熱脹痛,大便干且夾有鮮血,便后手紙上也沾有鮮血。用了兩天治痔瘡流血的藥物也沒有效果。后來經朋友介紹找到了我,我給他開了黑木耳的方子:黑木耳6克,柿餅30克,煮爛后食用。病人回家后按照這個方子吃了3次木耳柿餅湯,痔瘡出血的癥狀就消失了。后來他就把這個方子當成一種日常的食療方法,一個月吃上2~3次,雖然還像原來一樣應酬,但是痔瘡流血的癥狀再沒出現過。
黑木耳治血管硬化、冠心病
我有一個病人,得了冠心病,血管幾乎都堵塞了,他的兒子要帶他到美國做心臟搭橋手術。一個月之后,美國醫生給他做了一個冠狀動脈造影。醫生看了造影之后說:“你沒有病,血管全是通的,不需要搭橋。”這個朋友幾乎不相信醫生的診斷。醫生問他最近吃了什么藥,他告訴醫生在來美國之前,有一個老中醫給了他一個治療血管硬化的偏方,他一直堅持在用。美國醫生更是好奇,問他究竟是什么方子,他便用中文寫給醫生:10克黑木耳,50克瘦肉,3片姜,5枚大棗,6碗水,文火煲,煲成2碗水,加味精、鹽少量,每天吃一次,連吃45天。
黑木耳的藥膳方
1.木耳粥
【原料】木耳5克,糯米5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鍋內加水400毫升,然后把木耳、糯米放入鍋中,用文火煮到米花湯稠,再蓋緊鍋蓋燜5~10分鐘。然后放入白砂糖即可食用,每日清晨空腹溫熱食用。
【功效】此藥膳可以治療氣血虧虛,過勞體弱,肺陰虛所導致的干咳少痰、喉干喉癢、痰中帶血等病癥,對大便干結、痔瘡等病癥也有很好的療效。
2.木耳金針烏雞湯
【原料】烏骨雞1只,黑木耳15克,金針菜30克。
【做法】將烏骨雞去內臟,洗凈;黑木耳、金針菜用清水浸軟后分別用清水洗凈,與烏骨雞一齊放入燉盅內,加清水適量;燉盅加蓋,放入鍋中用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后食用。
【功效】此藥膳具有清腸解毒、補益脾胃的作用,適用于腹瀉或者便秘的人,而且可以有效預防結腸癌。
3.豬肝木耳湯
【原料】黑木耳25克,豬肝50克。
【做法】將黑木耳和豬肝洗凈,用水燉服。
【功效】此藥膳適用白帶有赤色和腥臭味的女性。
芋的養生秘密
《本草綱目》記載:芋,味辛,性平滑,有小毒。在性味歸經上,芋歸肺、胃二經,所以具有寬腸胃、養肌膚的功效。吃冷芋頭,可治療煩熱、止渴,熱芋頭具有添精益髓、調中補虛的功效,可治療中氣不足。說到這里,我提醒一句:走起路來上氣不接下氣的胖子們要注意了!因為中醫認為胖補氣,瘦補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胖子尤其需要多吃芋頭。
芋頭治蜂刺傷
關于芋頭的作用,《本草綱目》中有這樣一件事:劉湯在王屋山隱居的時候,曾經看見一只大黃蜂誤入蛛網,蜘蛛本想縛住它,最后反而被刺傷墜地。很快,蜘蛛開始腹脹欲裂,然后緩慢地爬入草叢,用嘴巴咬開芋梗,使傷口對著芋梗來回摩擦,過了一段時間,腹部的腫脹開始消散,逐漸就恢復到受傷前輕盈的樣子了。
從此以后,但凡有人被蜂刺傷,當地人就會把芋梗敷在傷口處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