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宦海沉浮

徐繼畬,字健男,號松龕,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于山西五臺縣東冶鎮。父廣軒(潤第,鄉人稱老進士)時年35歲,應恩科會試中第四十二名,以內閣中書留京。旋即因母多病,假歸,于介休縣教學,繼畬生于書香門第當為事實。父在繼畬4歲時入京供職。繼畬7歲隨母入京省侍父親,得名“繼畬”。8歲就讀于本宅私塾。

據家鄉徐氏父老傳說,先生之啟蒙師姓周名五,人稱周五先生。某日,周師攜繼畬出塾路經東冶鎮之東街,街之南北兩面均為商店,店伙中對廣軒先生之獨子多熟識者。一店伙見其師生二人偕行,便呼曰: “繼畬,你跟著上哪里去?你前面的是誰?”繼畬口不答言,而舉起右手伸其小拇指以對,周師訝其生不答話,回頭一看,正見其右手伸小拇指以對,心中私忖以為對己之輕蔑。后偕回塾內,周師怒斥之下命繼畬說出伸小拇指之理由,否則,重責不饒。繼畬隨答曰: “我回答的是‘周五師’三字”。周師一聽,更怒形于色曰: “小拇指為何代此三字?你給我說明理由。”繼畬不慌不忙對師伸其小拇指曰: “老師姓周,《百家姓》開首一二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周不是第五指嗎?一二三四五,五不是第五指嗎?天地君親師,師不也是第五位嘛?!敝芟壬⒖剔D怒為喜,獎其穎異,頻以手撫摩其頭。于是一時傳為佳話。徐崇壽: 《徐松龕先生繼畬年譜》,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1頁。以下簡稱《徐松龕年譜》。

繼畬幼時讀書隨父,因父親窮研《周易》及先儒諸理學書,故多受這方面的國學熏陶。十三四歲在京讀書,同時受業于父親及嘉慶六年進士王月潭先生。他與王月潭之子秋寶、萬昌遂成同學。1853年山西平陽城被叛軍攻破后,秋寶和幼子殉難,繼畬為此回憶往事道: “余與秋寶同學京寓,讀史、漢、八家古文,初執筆學為八比文。兩老人得暇互教之。先君子為批改文課,講授經文則先師為多。寒夜篝燈,高吟互答,恒至夜半。先師臥而聽之,甚以為樂。憶之忽如昨日事?!薄端升愊壬返谒木?,影印本,第11—12頁。1915年刻于太原,臺北: 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嘉慶十五年(1810年),16歲的繼畬在父親安排下與續夫人結婚。徐、續兩家,世結姻親之好。續夫人年長一歲,性端嚴,不茍言笑。繼畬與結發妻子情意甚篤,共同生活了36年。盡管妻子沒有生育,可是在她生前,繼畬沒有納妾。同年,繼畬開始邁上科舉之途。

18歲州試第一,19歲山西鄉試第四。22歲主講五臺崇實書院。其后幾年曾隨堂叔東堂(先后任順天西路同知、南路同知、河間知府、通永道等)一邊幫辦一些事務,一邊讀書。

道光六年(1826年)應丙戌正科試,中式,在朝考265人中入館選者51人,山西籍僅繼畬一人,榮獲第一名,謂之“朝元”。父親喜而提筆“朝元”二字,制匾懸于巷口。次年父卒,乃扶父柩返里。

丁憂服闋后,授編修,轉陜西江南兩道御史。多次上疏,陳言“政體宜崇簡要”,道光帝十分賞識。道光十六年(1836年)召對,陳述時事,翌日即擢廣西潯州知府,開始了頗為風光的仕途。次年調任福建延建邵道。十八年到任,整頓治安,境內肅然。

鴉片戰爭爆發,閩海騷動。繼畬調任汀漳龍道。英艦侵擾廈門,繼畬親自督兵防守漳州。發誓“以此土為安危,與此城為存亡”《致趙盤文明經謝石珊孝廉書》,《徐繼畬集》,文集,第三卷,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5年版。表現了堅強的抗敵決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兼任糧臺事,駐泉州。四月授廣東鹽運使,五月授廣東按察史。二十三年四月遷福建布政使,即奉令移駐廈門,兼辦通商事務。前此先生曾晉京陛見,帝垂詢海外形勢、各國風土人情等,具以所知而對,遂命纂書進呈。四月回任,此事迄未語人。自此留心外務,隨時采訪,廣為征集資料。此間得晤美國傳教士雅裨理雅裨理 (David Abeel,1804—1846),《瀛寰志略》寫作契機和基礎材料的獲得,都與繼畬和美國新教教士雅裨理分不開。雅裨理抵達廈門鼓浪嶼是1842年2月24日,次年與繼畬相識。,得到許多幫助。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授廣西巡撫,束裝北上迎摺,至衢州,奉諭入京。次年《瀛寰志略》編纂近尾聲。奉諭入京在杭州時又被調補為福建巡撫,即折回。1848年《瀛寰志略》在福州完成初刻版。

在福州,繼畬辦理洋務,與外人以誠信相接,堅守要約,通商諸國咸傾心向慕,一時也相安無事。

1850年,道光帝崩,受先帝囑托而作之《瀛寰志略》未得進呈而遭頑固派攻擊。適于此時,林則徐自云貴總督上返福州養病,因英人入城問題與徐繼畬意見相左,乃與士紳一道聯合抵制繼畬。此事驚動朝廷,彈章數起。繼畬的防夷策略終不為人所解。咸豐元年(1851年)三月入京陛見,與語移時。上知先生無他,顧左右頓足東指曰: “徐繼畬乃老成人,何謂欺詐?”《徐松龕年譜》,第58頁。命留京供職,降補太仆寺少卿(正四品)。

咸豐二年秋放四川鄉試正考官。四川考試試務甫畢,以先生前在福建巡撫任內起解泉州軍臺犯官何士邠遲延,再被吏部議革職。辦理完四川鄉試進呈文等件遞后,即由石家莊徑行歸里。

咸豐三年,繼畬又奉命襄辦團練,防堵太平軍。六年主講平遙超山書院。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創辦于山西平遙,初名為古陶書院,后改為超山書院。咸豐六年(1856年),應超山書院之邀,徐繼畬出任該院主講達十年。

同治四年(1865年)閏五月,年邁的繼畬奉詔入京,命在總理衙門行走。次年總理衙門重刻《瀛寰志略》,此書終得正名。1866年初被任命管理同文館,此間參與洋務派改革計劃的設計。1867年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卸任前美國駐華公使,參見本書《熱衷洋務的親王: 恭親王奕訢》一章。,代表約翰遜總統向徐繼畬贈送華盛頓畫像。1869年春病休歸里。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卒于故里東冶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长乐市| 澳门| 舒兰市| 奈曼旗| 道真| 湘乡市| 开江县| 竹山县| 慈利县| 平和县| 安义县| 西城区| 凌海市| 扶余县| 夏河县| 凤庆县| 宜宾市| 基隆市| 武乡县| 天长市| 茌平县| 绥中县| 嘉兴市| 新兴县| 祁阳县| 冷水江市| 宜章县| 灵丘县| 乐清市| 永靖县| 宾阳县| 肥乡县| 青铜峡市| 康定县| 襄垣县| 昌宁县| 夏津县| 怀仁县| 浏阳市|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