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海國圖志》對中國及日本的影響

(一) 對中國后世的影響

1. 同時代的影響:

著名學者陳澧雖指出魏源理論之很多可辯之處,仍高度評價此書及此人: “其書羅列荒遠之國,指掌形勢,可謂奇書。”“魏君可謂有志之士矣,非毅然以振國威、安邊境為己任,何其編錄之周祥、議論之激切如此哉!”(清)陳澧: 《書海國圖志后呈張南山先生》,《東塾集》卷二,參見黃麗鏞: 《魏源年譜》,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陳澧對此書的許多意見后來與魏源交流,遂成好友。

姚瑩姚瑩(1785—1853),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因以十幸名齋,又自號幸翁。安徽桐城人。祖父為古文大師姚鼐,桐城派古文主要創始人。嘉慶進士。曾任臺灣兵備道,加按察使銜。1838年,在臺灣禁除鴉片,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擊退英軍對臺灣的三次進攻。戰后革職入獄。1843年出獄后貶官川、藏。1850年任湖南按察使。著有《康輶紀行》、《中復堂全集》。是魏源的朋友,贊嘆魏源做了件大好事。“瑩自嘉慶中每聞外夷桀驁,竅深憂憤,頗留心茲事,嘗考其大略,著論于識小錄矣。然僅詳西北陸路,其西南海外有未詳也。及乎兵備臺灣,有事英夷,欽奉上詢英地情事。當時第據夷酋顛林所言,繪陳圖說。而俄羅斯距英地遠近,莫能明焉,深以為恨,乃更勤求訪問。適友人魏默深貽以所著《海國圖志》,大獲我心。”(清)姚瑩: 《康輶紀行自敘》,《中復堂全集·康輶紀行》卷首。同治六年安福縣署刊本。

姚瑩還認為魏源為國人雪恥: “英夷及西洋人每笑中國無人留心海外事者,其笑固宜,有志之士焉可不一雪此言哉?然而,舉世諱言之。魏默深獨能著書,詳求其說,已犯諸公之忌。瑩以獲咎之人,顧不知忌諱耶?特不忍自負其心,冀中國有人一雪所恥耳!”(清)姚瑩: 《與余小坡言西事書》,《中復堂全集·東溟文后集》第八卷。

2. 對洋務派的影響:

魏源師夷長技所含內容: 軍事技術、練兵養兵之法,創立海軍(水師科)、創設譯館、介紹并了解西方政治制度以及外交戰略“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等等。這些開創性的見解對洋務派而言影響最深。

曾國藩深受魏源思想的影響。其師唐鑒是魏源的朋友。曾在鴉片戰爭期間居北京為翰林,雖以攻理學為主,但也重視經濟之學。他說: “經濟之學,吾從事者二書焉,曰《會典》,曰《皇朝經世文編》。”(清)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家訓日記》,辛亥年七月影印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鎮壓太平天國后,曾國藩常派人到魏源長子魏耆處借書看。

左宗棠,求學時是長沙城南書院院長賀熙齡的學生,賀熙齡是賀長齡的弟弟,與魏源交誼很深。魏源代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左宗棠近水樓臺,早就閱讀過。此外,左宗棠和林則徐為至交,又曾教讀陶澍之子陶桄,并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陶桄。左宗棠的侄子娶胡林翼的妹妹,胡林翼又是陶澍的女婿,胡林翼的兒子娶陶澍的孫女即左宗棠的外孫女。左宗棠結識的這些人大多和魏源是莫逆之交。通過這些復雜的關系,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人的思想,有了相傳的薪火。

左宗棠在光緒元年受魏源族孫魏光燾之托,為重刻的《海國圖志》作敘。他說: “海上用兵,泰西諸國互市者紛至,西通于中,戰爭日亟。魏子憂之,于是搜輯海談,旁摭西人著錄,附以己意,所欲見諸施行者,俟之異日。嗚呼,其發憤而有作也。”左宗棠特別指出同、光年間“福建設局造輪船,隴中用華匠制槍炮,其長亦差與西人等”,都是學習了魏源的主張“師其長技以制之”的結果。(清)左宗棠: 《重刻海國圖志敘》,《左文襄公文集》第一卷。

其他如馮桂芬、郭嵩燾等洋務派也多從魏源之書中受益。洋務運動后期大員張之洞很重視魏源的思想。他說: “近人若邵陽魏源于道光之季節譯外國各書、各新聞紙為《海國圖志》,是為中國知西政之始。”(清)張之洞: 《勸學篇·外篇》,影印本,中華書局1991年版。

3. 對維新派的影響:

早期維新思想家王韜說: “中土之蔽,則在甘坐在循,罔知遠大,溺心章句,迂視經猷,第拘守于一隅而不屑馳觀乎域外。不然者,當魏默深撰《海國圖志》時,西事之書,無可采擷,甚至下及馬禮遜之《每月統紀傳》,修辭飭句,蔚然成篇,其用心亦良苦矣。”(清)王韜: 《代上丁中丞書》,《弢園尺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03頁。

又說: “魏默深之《海國圖志》,以淵博勝,皆藉西人以談西事。然于原書之外,增益裒多,不啻十之六七,無不取擷精英,勤乎咨訪,削繁甄要,就我范圍。大抵西人之收往往質而不華,疏而未備,使其循文按實,遽筆簡編,非失之略,即失之俚,徒費楮豪,難致馴雅。徐魏二君所以不屑謹守其繩墨者,職是故也。”同上書,第105頁。

王韜中肯地評價魏源的開創意義: “當默深先生時,與洋人交際未深,未能洞見其肺腑,然‘師長’一說,實倡先聲。惜者昔言之而不為,今日為之而猶徒襲皮毛也。”(清)王韜: 《扶桑游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康有為早年就曾讀過《海國圖志》。及長,游歷香港后知道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光緒五年,己卯,二十二歲。乃復閱《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清)康有為: 《康南海自編年譜》,《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戊戌變法》第4冊,神州國光社1953年版。

梁啟超多次評價魏源的著作。他認為魏源的《海國圖志》對日本維新運動產生了“激刺”: “魏氏又好言經世之術,為《海國圖志》,獎勵國民對外之觀念。其書在今日,不過束閣覆瓿之價值。然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陰,西鄉隆盛輩,皆為此書激刺,間接以演尊攘維新之活劇,不龜手之藥一也。或以霸,或不免于洴澼絖,豈不然哉!”“數新思想之萌蘗,其因緣故不得不遠溯龔魏。”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飲冰室合集·文集》,中華書局民國25(1936)年版。

(二) 對日本維新運動之影響

日本幕末時期,開國論與鎖國論兩種思潮激蕩社會。1850年,《海國圖志》三部第一次舶載入日本,被禁止發行。1853年,又一部傳入日本,同樣被禁。1854年,日本被迫與美國簽訂和約,開國在即,日本人急需外國資料。此時又有十五部《海國圖志》傳入日本。除御用七部外,其余八部允許公開發售。1854—1856年間達二十多種翻刻版本。蕭致治: 《評魏源的〈海國圖志〉及其對中日的影響》,載《魏源思想研究》。魏源的《海國圖志》改變了吉田松陰的世界觀

《海國圖志》對日本幕末開國思想的影響,有三個方面: 一、 使幕末日本知道世界上有軍事大國歐美列強的存在;二、 這些列強以武力為背景逼迫清朝對外開放,從而對奉行鎖國的日本提出強烈的警告;三、 日本出現了受這一著作啟發的眾多開明人物,他們形成了肩負明治維新事業的階層。大谷敏夫: 《海國圖志對“幕末”日本的影響》,同上書。

日本名儒梁川星巖梁川星巖(1789—1858),江戶時代著名詩人,名孟緯,字公圖,美濃(岐阜縣)人。讀了《海國圖志》后,作詩力主洞察外國事務的必要性: “百事拋來只懶眠,衰躬迨及輔糜年。忽然摩眼起快讀,落手邵陽籌海篇。”參見上引大谷敏夫文。

對日本維新思想以及軍國思想都有深刻影響的年輕學者吉田松陰吉田松陰(1830—1859),日本幕末志士。日本近代武士道精神倡導者,思想家。1857年開設松下村塾。反對幕府簽訂通商條約,倡導尊皇攘夷,被處死。,曾創辦“松下村塾”講學。他讀《海國圖志·籌海篇》后,提出許多疑問。如“清之所應慮者,非在外夷,而在內民也。何以默深于此不及一言耶?”又如對以夷攻夷策略,他說: “此乃知其一未知其二。凡夷狄之情,見利不見義。茍利則敵仇亦成同盟,茍害則同盟亦成敵仇,是其常也。”參見上引大谷敏夫文。見山口縣教育會編: 《野山獄文稿》,《吉田松陰全集》,巖波書店版。但他用此書教授門生如何應對西洋列強,其著名弟子伊藤博文后來成為明治時期日本最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由此觀之,魏源的啟蒙思想超越了中國這一地域的意義,代表了東方專制王權統治數千年的制度中自覺的知識分子的勇氣和才智。雖然在很多方面不完善,甚或幼稚,或不能完全擺脫天朝思維,但其核心命題“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國家現代化指出了一條重要的通途,魏源的開創精神是中華民族雖過百世而仍需敬仰的精神高峰

§§第三章 給外交以空間:徐繼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邳州市| 庄浪县| 横峰县| 龙陵县| 乌兰县| 壶关县| 衡山县| 兴仁县| 凤翔县| 唐山市| 天津市| 浙江省| 蕲春县| 东明县| 阜新市| 临海市| 含山县| 扬中市| 瑞金市| 巴里| 陆河县| 梁河县| 青冈县| 怀来县| 民勤县| 西昌市| 余江县| 和林格尔县| 建德市| 岳普湖县| 白沙| 钦州市| 宁海县| 丹阳市| 逊克县| 丰原市| 广东省| 法库县| 青川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