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鴻章對基督教的看法(3)
- 李鴻章回憶錄
- (美)威廉·弗蘭西斯·曼尼克思
- 3612字
- 2015-04-16 13:16:17
“7月25日。——我相信,是那些謊話連篇、態度輕蔑的官員造成了這些仇視外國人的暴亂。過去我一直相信,朝廷官員總的來說都積極投身于阻止此類排斥外國人的事件發生。但在對這件令人震驚的屠殺外國官員和眾多教會工作人員的事件的調查中,同時考慮到近期發生的一些其他暴行的真相,我確信,那些思想膚淺、心術不正的地方官員該負主要責任。”
“我知道,我這么做可能會在全國各地樹敵,少說幾百,甚至幾千。但是,下次面見太后,我會盡全力勸太后發布一道諭旨,要求府縣官員親自以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為基督教徒的生命和財產負責。如果能實現這一點,攻擊傳教士的事件就會明顯減少,傳教士也就能繼續他們的天職,不受阻礙。”
“7月27日。——曾國藩大人發表了一篇恰當的聲明,免除了引發此次大屠殺的所有神父和修女的罪責。他用最嚴厲的語言譴責了這些暴徒的瘋狂行為,并宣稱,皇帝永遠站在臣民的立場上,反對這種行為,并要求讓罪犯接受最嚴厲的處罰。”
“曾國藩大人的此番行動讓我非常高興。同時我也極其高興地知道,太后支持我提出的措施,嚴厲鎮壓那些反基督教的行為。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會采取更加猛烈的措施打擊此類暴徒。”
“我要終止直隸的動蕩局面,我每個星期會去北京、保定府和天津,拜會地方長官和軍隊官員。如果這類不可寬恕的可怕事件繼續發生,全世界的外國人都會覺得我們的國家真是一個‘黃種野蠻人’的國家。我確定要上書皇上,請求頒布一道法令保護外國人。同時,我也會將我的轄省變成一個安全的地方,讓那些外國商人、傳教士以及他們的家人能在這里安心居住。”
“8月23日。——今日得知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身亡的消息,我萬分悲痛。我為自己有他這個朋友而驕傲。可惜啊!我希望這個殘忍的行刺者不僅被凌遲處死,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還希望祖宗顯靈,把他的靈魂撕成碎片。”
“也許我的一些敵人會把馬總督的死說成是對我的教訓,因為他一直都是友好地對待外國人和他們的宗教。無疑就是因為這種態度,他才在如此的權力高度遭受了殺身之禍。光榮啊!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思想的解放和心胸的寬大。我想知道,這些外國人是否會真的感激這種犧牲呢?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但如果任何人認為我的行為,以及我的思想和情感,肯定會受到此事的影響,那他們就是不了解我李鴻章。恰恰相反,我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厲地打擊直隸的野蠻暴徒。如果朝廷干預的話,我會把這些暴徒和兇手趕出我的轄區。”
“光榮的馬新貽總督!他為清朝而死,而對西方上帝來說,他是清朝的殉教者。”
“8月25日。——整夜,我夢里都是死去的馬總督,我看見了暴徒手中他冰冷的尸體。我從未像今日一樣感到難過。我甚至拒絕接見來訪的俄國公使代表。”
“9月4日。——今天軍機處問我,能否適當減少即將處決的制造大屠殺的暴徒人數。軍機處的干涉和外國公使的干涉一樣,甚至更加糟糕。我回應說,絕不可能為任何一個罪犯洗刷罪名,相反,我還正在盡全力增加待斬罪犯的人數。軍機處和其他高級官員還是去忙他們自己的事情,把人家要求的賠償金準備好,把處理這些無賴的小事交給我就行了。”
“9月5日。——我赦免了十九名死刑犯中的一名。他是一個愚昧低等的人,他死去會比活著更加幸福快樂。但是,今天早上,我允許他再給我講一遍他的故事,一位法國神父陪同他來到了我的面前。這位神父十分幸運,天津教案發生的時候,他身在通州。這個愚民解釋說,是慈善修女會的修女請他來孤兒院工作的,他并沒有參與最初的暴亂,但那些暴徒后來威脅他,如果不參與這次瘋狂殘忍的暴亂的話,就要了他的命。”
“‘你殺人放火了嗎?’我問他。‘沒有,我沒有,總督大人。一有機會我就逃走了,然后盡快趕回了家里。’”
“‘你是不是信奉基督教了?’我問道。”“‘沒有,大人,絕對沒有,絕對沒有!’”
“當這個犯人這樣回答的時候,神父充滿責備地看了看他,并跟這個愚民說,知道他是在撒謊,他應該愿意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獻身,而不是如此否認它。然后,這個愚昧的犯人感到十分羞愧,他告訴我說,他確實轉變成了基督教徒。”
“‘很好,如此承認了對你很好,’我告訴他,‘因為我不想受人控告,說我處決了一個基督教徒,即使是一個你這樣無用的壞蛋也不能殺。對你的判決是永遠驅逐出清朝,及其外圍省份。我希望你能在某個基督教國家找到安身之處,但我敢肯定,他們會馬上找到殺掉你的理由。’”
“這個犯人聽說后馬上請求實施原判,砍掉他的頭。那個神父說他無所謂。但我把這個懦夫趕了出去,下令禁止他在整個沿海地區逗留。像他這種愛撒謊的人,拿劍指著他的時候,他都會撒出一個彌天大謊,這種人殺了他我還怕弄臟我的刀。”
9月16日,這位直隸總督就近幾個月來幾乎引發法國和清朝戰爭的大屠殺事件,做了最后的評論。就在年底前,法國政府發表了令人滿意的聲明,宣布事件得到和平解決。法國公使說這是送給清政府的圣誕節禮物——和平。
李鴻章寫道:“信仰基督教的牧師、神父和慈善修女會的修女,都宣揚和平和友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為人民服務來證明,他們的意圖是十分真誠的,為他們的教民樹立了好榜樣。但不為人知的是,他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只要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情,他們就會向當地的衙門直接控訴。如果是在小的村莊里面遇到麻煩,他們不會想著去找村長,也不會去找知縣、知府、巡撫或是總督。而總是去找他們的領事訴苦,領事就會找到公使。這些公使通常會在告訴我們之前,把麻煩上報給他自己的政府。這樣,外國的報紙就會刊登出最新的新聞——”清政府對基督教徒施以暴行“,看到報紙的人就會相信,我們整個國家都團結起來對抗外國人。兩三個暴徒,或是五十個自認愛國的狂徒,讓整個國家,從皇帝到百姓都背負了罵名。”
“對于任何關系到傳教士生命和工作的麻煩,不管是什么性質,我都會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提出建議,以求最有效地解決問題。其實,他們只要和當地的官員熟絡起來,并相信他們會竭盡全力反對暴力就可以了。如果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當地官員不夠真誠可靠,那他們可以直接向巡撫或是總督尋求保護。巡撫和總督或許不像知府或知縣那樣,喜愛賞識這些傳教士以及他們的工作,但他們更害怕丟掉官職,這些人總的來說都更加智慧、開明和富有。”
“但是今天,我親眼目睹了殺害法國領事館官員和慈善修女會修女的暴徒血債血償,很高興這個悲慘的事件已經告一段落。所有的外國政府代表都去了現場,我相信他們十分滿意。十六個人頭落地。另外三十三個罪犯已在流放途中。”
“我問法國的公使是否滿意。”“‘滿意,十分滿意,’他回答,‘你呢,總督大人?’”
“我告訴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十分滿意,但在直隸還有很多無賴,需要用那把‘大剃刀’修理一下。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里想起了馬總督。”
1886年2月17日,李鴻章寫下了這篇日記:
“我越來越相信,基督教本身并不是那么可恨,但在清朝,人們或多或少地憎恨洋鬼子,僅僅因為他們是從外國來的。”
“在這些年里,我對這個西方宗教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我發現它與我們自己的哲學并無任何沖突。與此相反的是,孔子的思想和耶穌的教義似乎處在同樣崇高的水平上,‘異教徒’和‘基督教徒’都是在為了全人類的進步而構想和傳播這些思想。我知道:如果我出生在英國、法國或是美國,我肯定會想稱自己為基督教徒,因為基督教是那些國家的宗教。一個遵守教義的人,肯定會遠離麻煩,并且受人尊敬。他不會想到孔子,因為他根本不需要孔子以及他的思想。而在清朝,情況恰恰相反。如果我遵從我們自己的偉大圣人和哲學家,我就不需要基督教了。但我并不會因為自己不需要基督教,就去反對它。因為我相信,在清朝可能有成千上萬人,甚至是幾百萬人,會從對耶穌的了解中獲益,特別是當他們根本不想走孔子為他們指出的道路時。”
“因此,我要總結一下現今的一些更具智慧的官員和文人的態度。因為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和這些人的觀點大致相同。我們討厭外國人,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宗教,而是因為別的原因。我們之所以害怕他們,并不是因為他們是耶穌的使者或擁護者,而是因為我們怕他們是這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獨立的潛在敵人。”
“這個結論是正確的,暫且不說其他,下面這個事實就可以讓我確定:日本人在所有外國人里是最受人民鄙視的,但是,我們知道,他們不是基督教徒,他們也不擁有任何基督教國家、政府,或人民所擁有的優良特性。完全相反,日本人的宗教、哲學和道德規范與我們的十分相似。然而,我們憎恨他們,他們也鄙視我們。雖然他們所有的藝術、文學和科技都是從我國吸收過去的,但他們卻假裝比我們先進。他們非但不感謝我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反而四處找我們的碴兒,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想把我們完全打敗。”
“了解了這些事情,并且像我一樣研究他們,加上十分感激這些基督教國家在這次危機中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我不能說自己對西方的人民不友好,不管他們是來經商還是來傳教,或者根本不來我們的國家。對于我們全國的人民來說,現在是時候認識到,外國人并不都是一樣的,一些基督教徒可能比某些道教徒和佛教徒更加讓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