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兒童時間管理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作者名: 張姣飛本章字數: 1947字更新時間: 2025-07-09 17:23:16
3 讓孩子的行動與時間聯系起來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孩子認知發展的四階段理論,指出不同階段的孩子對事物理解的深度有所差異。12歲以下的兒童,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尚未完全發展,因此對于抽象概念的接受和理解存在一定難度,他們更容易對具體和直觀的事物做出反應。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時間,我們需要將時間概念具體化,以生動的方式展現給孩子,例如通過將活動與時間掛鉤,使其更容易接受。
在孩子們對時間概念不太熟悉時,他們往往不會將自己的行為與時間聯系起來。例如,他們可能會說“我困了,想睡覺”或“我餓了,想吃飯”,而不是“現在是幾點,我該睡覺了”。在孩子的認知中,吃飯和睡覺是具體的事情,容易表達,而時間則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們難以清晰地理解和表達。如果孩子無法感知時間的存在,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行動。因此,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將日常活動與時間關聯起來,幫助他們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
在這個故事中,媽媽以一種巧妙的方式教育孩子理解時間的流逝。她沒有簡單地通過言語來描述時間的寶貴,而是選擇了讓孩子觀看動畫片,通過這種娛樂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到時間是如何快速地流逝的。這種方法讓家長能夠有效地利用孩子生活中的點滴時刻,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感知到時間的存在,從而更容易接受家長想要傳達的信息。只有當孩子真正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他們才會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效率,避免無謂地浪費時間。
除了限制孩子觀看動畫片的時間來讓他們感受時間的流逝,家長還可以嘗試其他策略。
時間管理訓練
需要準備的工具
1.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引導他們體會時間的流逝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總是沉浸在其中,不愿意結束。家長可以在孩子玩耍之前與他們約定一個時間,并使用計時器或者沙漏來設定這個時間。當計時器響起時,就意味著玩耍時間結束。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孩子特別感興趣的游戲,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時間過得如此之快。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抓住機會教育孩子,這樣的教育效果往往更佳。這讓孩子認識到,只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某項活動中,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無論是玩耍還是做作業都是如此。如果孩子能夠理解專注是導致時間飛逝的原因,那么他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更加投入,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家長也需要注意,在孩子請求延長玩耍時間時,要堅定地拒絕。孩子常常會在約定的時間結束時請求再玩一會兒,而家長往往容易心軟,延長時間。但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習慣,反復要求延長時間。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第一次提出延長時間的請求時就果斷拒絕。
2.讓孩子在不同的活動中感受時間的流逝
孩子可能會好奇,為什么在做喜歡的事情時時間過得那么快,而在做作業、考試或接受批評時時間卻過得那么慢。這時,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做不同的事情來讓他們體會時間的流逝。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第一個10分鐘內看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在第二個10分鐘內做一些不那么感興趣的事情,比如閱讀一篇課文。孩子會發現,第一個10分鐘過得很快,而第二個10分鐘則感覺很慢。家長可以讓孩子看到計時器,讓他們明白時間的長度并沒有改變,只是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影響了對時間流逝的感知。
通過這樣的對比,孩子會逐漸理解,只要他們全神貫注于手頭的任務,時間就會快速流逝,無論這項任務是否是他們喜歡的。這需要一個過程,可能需要多次的實踐和體驗。通過不斷地對比和實踐,孩子會逐漸明白時間的寶貴,并學會珍惜和有效利用時間。當孩子有了這種意識后,家長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時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