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時間管理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 張姣飛
- 2035字
- 2025-07-09 17:23:15
2 兒童時間管理訓練的黃金期

中國有句諺語:“三歲定性,七歲定終身。”這句話揭示了一個深刻的教育理念:孩子3~7歲這段時間,不僅是性格、興趣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養成良好時間管理習慣的最佳時機。正如播種一樣,在合適的時間播種,才能有最豐碩的收獲。因此,在黃金期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的訓練,將會在未來獲得更豐厚的回報。
孩子的時間感知能力如同種子,需要在適當的時期培養。3~6歲(幼兒園階段)和6~12歲(小學一至六年級)是培養時間管理能力的兩個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兩個階段進行恰當的引導和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時間感知能力是指孩子們對時間流逝的認識和理解。如果父母能在孩子3歲時就開始有目的地引導和培養,孩子們便能逐漸提高對時間的敏感度。在孩子進入小學的初期,即一到三年級期間,他們開始接受系統的學科教育,如語文、數學和英語。在這一時期,如果父母能夠重視并加強對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將有助于孩子們提高規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對他們的學習進步極為重要。
對于孩子,可以根據年齡階段做差異性的時間管理訓練。
時間管理訓練
需要準備的工具
3歲以下:讓孩子感受白天和夜晚
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區分白天和夜晚,來幫助孩子感受時間的流逝。例如,早上可以告訴孩子:“寶貝,太陽升起來了,我們開始新的一天吧!”晚上則可以說:“寶貝,天黑了,是時候休息了。”通過這樣的日常對話,孩子可以逐漸認識到時間的變化。
3~6歲:反復強調時間概念
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研究,3~6歲的幼兒在認知發展上仍處于直觀思維階段,因此對于他們而言,“時間”這一概念仍然是相當模糊的。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往往會感覺每一天都相似,難以區分不同日子之間的差異。
對于3~6歲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游戲和日常活動,如撕日歷、聽天氣預報等,來增強孩子對時間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讓孩子每天撕掉日歷的一頁,并教孩子讀出當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通過向孩子介紹每個月的天數,幫助他們認識到一個月的持續時間。例如,在3月,孩子每撕去一張日歷,就代表那一天已經過去,當撕完31張代表3月的日歷后,就可以告訴孩子3月共有31天。當孩子撕完整本日歷,共365張時,父母可以向孩子表示祝賀,并解釋這意味著一整年的時間已經流逝。通過這種撕日歷的活動,孩子們能夠逐漸學會區分日、月、年等不同的時間單位。
6~12歲:強化孩子的時間感
6~12歲的孩子對時間有了更具體的認識。父母可以通過設定日常活動的時間表,如“早上8點吃早餐,9點去公園”,來幫助孩子建立時間和活動的聯系。此外,還可以通過時間小游戲,如猜測當前時間,來提高孩子對時間的敏感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更長遠的時間規劃,如畫出時間軸,討論人生的不同階段和目標。通過繪制時間線的活動,與孩子共同了解人生的不同階段:假設一個人的平均壽命為80年,我們可以標記出關鍵的成長里程碑。例如,3歲開始幼兒園的學習之旅,6歲邁進小學的大門,12歲進入中學階段,18歲邁入大學深造,22歲完成大學學業,隨后步入職場開始職業生涯,直至60歲左右退休享受晚年生活。這樣的時間線可以幫助孩子形象地理解人生的各個階段及其大致的時間安排。
此外,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分享關于時間的名言和故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以及富蘭克林的“時間就是生命”。這些智慧的話語可以激勵孩子珍惜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
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引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將得到逐步提升,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