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鈍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 (日)加藤諦三
- 972字
- 2025-07-11 16:27:49
不要無限放大壓力
敏感的人是什么都往心里放的人,也是有點想不開的人,他們思考問題有些極端或者可以稱作偏執。偏執心理可以防止內心潛藏的不安和恐懼流露于外表。偏執的人通常會先入為主,固執地認為某件事是好的或壞的,然后一條路走到黑。
敏感的人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他們會抱怨領導不識人,不能知人善用。他們會滿腹牢騷:“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內心的不安讓他們自怨自艾。當他們再也提不起勁兒時,就干脆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干到頭了。
對同一件事,心力交瘁的人和精神抖擻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對同樣的事實,敏感的人和鈍感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工作了十來年的人認為,因為自己有家庭、孩子,脫不了身,所以在事業上很難發展。他們對工作缺乏熱情,卻總找借口說:“我比較重視家庭,我沒有精力投入工作。”
有些職場新人會固執地認為:“我做不出成績是因為部門領導的能力不行。”
不僅在公司,在高校里也是一樣的。你會發現有很多“矯情”的人。有的人認為,高校里行政事務多,無法開展科研工作;有的人認為,自己總被領導呼來喝去,每天忙于干雜務而無暇顧及科研;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完全生活在“象牙塔”里,根本沒時間社交。
其實,他們都在試圖掩飾內心的不安和恐懼,通過抱怨來獲得安全感。
偏執心理的背后,往往是被害妄想傾向在作祟。有些敏感的人總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最倒霉的那個。
澳大利亞精神科醫生貝蘭·沃爾夫認為,抑郁癥患者的一大特征便是:對于那些成敗尚未明了的事,他們會直接判定為行不通。
研究表明,老兵在復員后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這說明兒茶酚胺在幫助身體做出應激反應的同時,順便還將相關的記憶刻入了大腦。
老兵們在戰爭中惶惶不可終日,九死一生,他們變得性格古怪,對生活的壓力極度敏感。
在職場中也一樣,在向同一位領導匯報工作時,有的人會倍感壓力,有的人則顯得從容、淡定。
如果你在過去有過不好的,甚至是可怕的記憶,那么在多年之后,即使受到一點驚嚇也會給你帶來很大沖擊。
在親子教育中也是一樣的,如果父母屬于“打雞血”的類型,又不會控制情緒,經常暴跳如雷,那么孩子就會感到“壓力山大”。而這種童年時期的心理壓力將來就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對痛苦過度夸大的習慣。
速效情緒脫敏膠囊
● 擺脫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知進退,不要一條路走到黑。
● 抱怨換不來安全感,別讓負面情緒干擾了自己的積極性。
● 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別給孩子太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