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冠霞帔亂世緣
至正二十三年春,應天府的梅花謝了又開,吳王宮的紅墻下突然搭起了九曲紅綢廊。朱興隆看著工匠們將“囍“字貼滿宮燈,手中的吳王印綬帶被攥得發皺——三日前朱元璋在御花園擺宴,席間突然放下酒杯:“哥,你為我操勞半生,如今也該有個家了?!?
“重八,此事萬萬不可!“朱興隆推案而起,青銅酒樽撞翻在地,“陳姑娘是陳友諒之女,我是吳王兄長,這婚...如何能結?“他想起昨夜陳雪雁在尼姑庵抄寫的《心經》,紙頁邊角還留著九江文廟的霉痕。
馬秀英抱著朱標從內殿走出,小公子穿著繡金蟒的周歲禮服,伸手去抓朱興隆的胡須:“大哥,雪雁姑娘為了救你,連命都可以不要,這情意,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八龑⒁环嚼C著并蒂蓮的紅帕塞進朱興隆手里,“我已讓繡坊趕制鳳冠,就等你點頭了。“
三日后的寅時,迎親的隊伍敲著得勝鼓穿過朱雀大街。朱興隆騎著朱元璋親賜的“踏雪烏騅“,胸前的紅綢花被晨露打濕,映著他鬢角新添的白發。陳雪雁的喜轎從城西別院抬出時,百姓們自發撒下的花瓣落滿轎頂,有老嫗指著轎簾上的百子圖哽咽:“這才是咱們吳王的嫂子該有的氣派!“
喜堂設在奉天殿偏殿,小明王送來的“天作之合“金匾懸在正中。朱興隆扶著陳雪雁跨火盆時,她袖中的香牌碎片輕輕蹭過他的手背——那是當年在九江文廟摔碎的“平安“牌,如今用紅繩穿了,成了她貼身的信物。
“一拜天地——“贊禮官的聲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急報:“吳王,張士誠部將呂珍攻至常州!“
滿堂賓客皆驚,朱元璋卻按劍笑道:“打仗歸打仗,拜堂歸拜堂!“他親自扶著朱興隆的手肘,“哥,今日你最大,天大的事也等拜完堂再說!“
陳雪雁忽然屈膝一禮,聲音清亮如鳳鳴:“妾身雖為陳友諒之女,卻蒙吳王與朱大哥再生之恩。今日成婚,愿以陪嫁的徽州商隊,助吳王押運糧草!“
“好!“朱元璋撫掌大笑,“有此賢嫂,何愁天下不定!“
拜堂已畢,送入洞房時,朱興隆才發現陳雪雁的喜鞋里墊著厚厚的棉布——那是她在績溪逃亡時磨破了腳,至今仍留著疤痕。他想起在九江地窖里,她偷偷塞給他的半塊糍粑,喉頭不由得發緊:“委屈你了?!?
陳雪雁搖搖頭,從妝奩里取出個木匣,里面是她母親的牌位和一卷泛黃的《金剛經》:“我娘說,亂世中遇見真心待你的人,便是菩薩顯靈。“她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光,“朱大哥,謝謝你來救我?!?
朱興隆握住她的手,觸到她指節上的薄繭——那是常年抄寫經文磨出的。窗外,應天府的煙花正次第綻放,映著洞房內的紅燭,將兩人的影子投在墻上,緊緊相依。他知道,這場亂世中的婚禮,不僅是弟弟的安排,更是命運的饋贈。
三日后,朱興隆帶著陳雪雁去給馬秀英請安,正撞見朱元璋在逗朱標玩。小公子抓著朱興隆的胡須不放,陳雪雁笑著拿出徽州帶來的茯苓糕,卻聽見朱元璋對劉基道:“伯溫先生,有了徽州商隊運糧,攻打平江指日可待!“
劉基撫扇而笑,目光掃過朱興隆腰間的吳王印:“王爺此舉,既全了兄弟情義,又收了江南民心,妙啊!“
朱興隆聞言一笑,握緊了陳雪雁的手。陽光透過窗欞,照在她鬢邊的珠花上,也照在他臂上未愈的箭傷疤痕上。他知道,從此往后,這亂世里不僅有兄弟同心的霸業,還有了枕邊人溫暖的守候。而陳雪雁眼中的光,正如應天府的春光,照亮了他前半生奔波的歲月,也預示著后半生安穩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