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嘉慶帝忍讓蒙蔽和珅
- 中國歷史上的智囊故事:元明清篇
- 龍人編著
- 1009字
- 2025-06-24 16:38:32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乾隆帝決定確立太子并禪讓。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自然不想看到皇帝換人,但無奈乾隆帝主意已定,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儲君。
和珅讓家仆送了一個玉如意給永琰,此時太子人選還未公布。和珅打聽到了消息,便提前給永琰報喜,以示擁護。以此試探繼任者對自己的態度。
永琰收下玉如意,表示非常感激,并盛贊和珅是大清的柱石,并寫下一首《詠玉如意》送給和珅。和珅聽家仆說了永琰的種種反應,認為永琰“不足以與我斗智謀”。
于是,和珅不再一味獻媚,他開始派人暗中監視永琰。他的心腹吳省蘭就被安排在永琰身邊做事,時常翻看永琰的詩詞作品,并監視永琰身旁是否有和珅的政敵,一旦發現便挨個解決掉,永琰因此而被孤立。面對和珅的步步緊逼,永琰似乎沒有半點不高興,他常常寫下贊美和大人的詩詞。和珅得知后,行事更加肆無忌憚。
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永琰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即嘉慶帝。而乾隆帝則日漸衰老,一度吐字不清,只有和珅能夠聽懂乾隆帝在說什么。所以每當乾隆帝上朝時,和珅與嘉慶帝永琰便并立在兩側,乾隆帝的圣諭都要經由和珅之口傳達給群臣。和珅權傾朝野,成為清王朝的實際掌控者。就這樣過了三年,嘉慶帝不僅要受太上皇乾隆帝的壓制,還被和珅排擠,但他毫無怨言。
嘉慶三年(1798年)臘月,乾隆帝開始臥病在床,正月初三便一命嗚呼。乾隆駕崩后,嘉慶帝從傀儡變成手握大權的皇帝。嘉慶帝能自己決策的第一件國家大事,就是乾隆帝的國喪事宜,而這也是他處置和珅的最好機會。
正月初三當日,嘉慶帝便口諭和珅總攬太上皇喪儀。皇上這樣的大事交給自己辦,和珅自然志得意滿,風風火火地籌備起來。隨即,嘉慶帝又發下第二道口諭,安徽巡撫朱珪即刻進京。朱珪是嘉慶帝的老師,也是和珅的死對頭。聽到消息后,和珅火熱的心瞬間冷靜下來。他安慰自己,也許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帝只是想要扶持親信的班底而已,畢竟總不可能在太上皇葬禮期間懲辦自己。
卻不料,到了正月初四,嘉慶帝下詔免去了和珅的一切職務,并要和珅去給太上皇守陵。這已經觸碰了和珅底線,他試探著向嘉慶帝提出請假半天,回家換洗一番再來。嘉慶帝直接拒絕,和珅心知大勢去矣。
正月初五,嘉慶帝順理成章將和珅收監。正月初八,嘉慶帝下旨查抄和珅的家。正月十八日,和珅被押送回家,被賜懸梁自盡。
忍耐是一個成熟的過程,在忍耐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慢慢積蓄力量,由弱變強。只要耐心等到合適的時機,所有的忍耐都會成為戰勝對手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