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嘉靖帝“大禮議”爭權
- 中國歷史上的智囊故事:元明清篇
- 龍人編著
- 771字
- 2025-06-24 16:38:32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十六年,死后卻沒有留下子嗣繼承皇位。群臣商議過后,從一眾皇室宗親中,選出了年僅十二歲的興王朱厚熜繼承皇位。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在他繼位后,朝廷發生了曠日持久、影響巨大的“大禮議”。
所謂“大禮議”,簡單點說就是爭論嘉靖帝朱厚熜該稱呼誰為父親。有人建議朱厚熜認明孝宗朱祐樘為父,而生父朱祐杬則稱叔父,以過繼的皇子的身份來繼承皇位。
但朱厚熜卻堅決不同意。他認為自己是以皇室宗親的身份前來繼承皇位的,用不著認朱祐樘為父。兩方人馬在北京城外爭執許久,始終沒有爭出一個結論。
皇太后看不過去,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命令他們先讓人繼承皇位,再考慮其他。于是雙方擱置分歧,朱厚熜于奉天殿登基為帝。楊廷和等大臣擬定年號為紹治,但朱厚熜不買賬,將其改為嘉靖。
而關于嘉靖帝應該認誰做爹的爭論還沒有停下。以楊廷和等前朝元老為首的朝臣認為,嘉靖帝應當認朱祐樘為生父,稱朱祐杬為叔父。嘉靖帝提排眾議,尊生父為興獻帝,母親為興獻后。
第二年,雖然沒有改變賜給生父的尊號,嘉靖帝卻同意了尊朱祐樘為生父,朝堂之上的矛盾得以緩解。
一直到二十歲可以親政的時候,嘉靖帝才下旨將太廟中興獻帝的牌位供奉在明武宗之上。
要知道,親政之前,嘉靖帝雖然也可以過問朝政,參與處理政務,但朝政大事都需要在內閣大臣的輔佐下完成。而如今,到了弱冠之年,嘉靖帝可以將皇帝的權力收回,對朝政有了決定權,而楊廷和等一眾前朝老臣都已經陸陸續續離去,朝中的大多數重臣都是嘉靖帝的人。如今,大明王朝再也沒有可以阻擋嘉靖帝的人,他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大禮議”以嘉靖帝的大獲全勝告終。
林則徐曾說過:“妥協的意義并不是讓步了什么,而是堅持了什么。”一味地讓步是放棄,而暫時的妥協則代表著從未放棄的堅持。前方荊棘遍布,只知橫沖直撞,往往會落得個頭破血流的下場。不忘初心,暫時地妥協,則不失為堅持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