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自序:活在筆墨之間
這些年來,差不多每到歲末,就會積攢一堆文字,差不多夠一本書了,然后就被出版商拿走。總有人說,你寫得太快,快則未免糙,應該慢一點,慢工出細活。也許,這話放在別人身上是合適,但對于我,好像不是這樣。我寫的東西,多數其實都是讀書筆記,讀到哪兒了,忽有所感,要把它寫出來,于是就出來了。如果放一放,擱一擱,肯定變味,就跟隔夜的飯菜一樣,即使不餿,也不新鮮了。所以,非當時寫出來不可。有的時候,當時看書,沒有感覺,看過之后,人在外面,感覺來了,手頭又沒有筆,就在手機上先記個提要,趕回家,什么都不做,撲到電腦前,趕緊寫。
很多學者都有大目標,要完成若干偉業。我這個人自我感覺不算學者,也沒有什么宏圖大志,有的時候,覺得某個事兒值得一寫,就俯下身去查資料,折騰若干年,把這個事兒弄明白,寫出來了事。這期間,也依舊會亂翻書,翻到哪兒,有感覺,就來一篇隨筆,一兩千字,興之所至,興盡輒止。因此,我在寫大塊東西的時候,依舊會有這種零碎的小東西問世。
你說我寫得多,其實我也不是故意的,一直在不停地讀書,肯定就會不停地有東西寫出來。寫得好與不好,糙與不糙,有沒有價值,都是我沒法說的。換句話說,這些東西,即使擱上三年,其實也好不了太多,更大的可能,是失去了新鮮感,反而更糟了。
大千世界,人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寫東西要磨,磨得越久,活兒越是好,而我則不大一樣。有些東西,多改幾遍是可以好一點,有些則不然,越改越糟。喜歡我文字的人,不以我粗陋,看就是,不喜歡,沾都別沾。記得在微博上,有人說得了友人贈送的我的書,馬上就丟到垃圾桶了,挺好,不喜歡就丟。當然,最好賣給收垃圾的,環保。
活到這把年紀了,雖說當年做過幾天獸醫,但手藝這么多年沒碰,也擱下了。這些年討生活,除了講課賣嘴,就是賣筆墨了。走到今天,說是煮字療疾,已經有點過。溫飽早就沒有問題了,讀書和寫作,其實只是出于慣性。活著,不能不吃不喝不睡覺,也就不能不讀書不寫作。吃喝睡覺積攢的那點能量,無論按今天時髦的說法,是不是正能量,都會耗在讀和寫上。這算本事嗎?當然不算。這個世界,最沒用的,就是文人,一輩子只能讀書寫字。寫出來的東西,能影響誰,不好說,也許隨出隨滅,過不了幾年,就被人忘了干凈。這還是那些有心讀你書的人,這個世界,更多的人,其實不讀書。要讀,也就是讀于丹的“論語”,或者《貨幣戰爭》。
我不斷地寫,不是為了迎合哪個(我一直就這樣寫,風格沒有改變),爭取銷量,也不指望改變誰,或者澄清什么,還事件以真相。我只是在活著而已,這年頭,有人活在脂粉之間,有人活在麻將桌邊,有人活在股市里,有人活在酒桌上,有人活在老板椅上,我活在筆墨之間。
下面的這些文字,都是我在過去的一年里陸續堆起來的。跟以往不同的是,以往到了該出書的時候,堆起來的文字,都是發表過的。但是,這些年紙媒已經死或者半死了,網媒也沒有活起來,即使不死,也沒有多少人讓我開專欄了。但是,我依舊積習不改,還是這樣的寫,于是有好些文字,都沒有發表過。
對于我這樣一個活在筆墨之間的人,留下的文字,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你們看到的,就是我,一個還在掙扎的我。所以,也就這樣了,天生一副臭皮囊,上不了高雅場所。
張鳴 2015年12月16日,于北京清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