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淺析博爾赫斯詩歌《愧對一切死亡》

《愧對一切死亡》

作者:博爾赫斯

免于記憶與希望,

無限的,抽象的,幾乎屬于未來。

死者不是一位死者:那是死亡。

像神秘主義者的上帝,

他們否認他有任何屬性,

死者一無所在

僅僅是世界的墮落與缺席。

我們奪走它的一切,

不給它留下一種顏色,一個音節,

這里是它雙眼不再注視的庭院,

那里是它的希望窺伺的人行道。

甚至我們所想的

或許也正是它所想的;

我們像竊賊一樣已經瓜分了

夜與晝的驚人的財富。

博爾赫斯的詩歌以選題宏大,內容深刻著稱,其詩歌作品中大量的是思辨內容,抒情反而很少,這首也不例外,其開始部分就從死亡的涵義探索進入思考,死亡從抽象層面上對個體而言就是失去所有的記憶和希望,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死亡即是無限的,抽象的,幾乎屬于未來的永恒存在。

但在第三段,博爾赫斯幻想出一種情況,死者如果不是一位自然人,而是死神本身,其把死亡具象化了,成為一位具有人格可以象人一樣死去的神祗(象神秘主義者的上帝)。那么如果死神死了,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博爾赫斯對這一現象的定義是:

死者一無所在

僅僅是世界的墮落與缺席。

死神作為存在確實是一無所有的,它只能剝奪而不能給與,但死神的存在是否意味著世界的墮落與缺席更多體現的是博爾赫斯對世界由人創造或者依賴人類存在而存在這一觀念的一種批評。

那么如果死神死去,死亡沒有了,人可以擁有什么呢?博爾赫斯對其的描述是:

或許也正是它所想的;

我們像竊賊一樣已經瓜分了

夜與晝的驚人的財富。

這一描述更像是跟詩歌第一句的呼應,人可以永遠的擁有記憶和希望,而這是夜與晝的驚人財富。

從詩歌內容上觀察,主題雖然是死亡,但博爾赫斯更多思考的是一個死亡不存在的世界,也就是永生,博爾赫斯認為永生真正的價值在于人可以不再失去記憶,永遠擁有希望。

從詩歌對死亡和永生的思考觀察,博爾赫斯是把人作為抽象個體進行思辨,來探討死亡本質的,個體的死亡確實可以理解為失去所有記憶,不再擁有希望,那么人永生的意義似乎就是這兩個價值的反面。

博爾赫斯用《愧對一切死亡》作為標題,有對人的價值進行反思的含義,因為人在沒有面對死亡之前,死只不過是一種恐懼,很難對人的存在產生影響,因此人通常也很難深入思考死亡的涵義和生命的涵義,人不會主動珍惜自身的存在,從永生角度思考自身的價值是什么,這可能是博爾赫斯把作品命名為《愧對一切死亡》的原因。

注: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西班牙文: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涵蓋多個文學范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泸州市| 石城县| 萨迦县| 海南省| 垣曲县| 凤山县| 新源县| 上饶县| 和田市| 逊克县| 沙雅县| 紫云| 崇文区| 通海县| 墨脱县| 邹城市| 扶余县| 河北区| 平罗县| 宁南县| 鹤庆县| 沅陵县| 元阳县| 五华县| 昌乐县| 迁安市| 华亭县| 彭水| 绥德县| 来宾市| 额济纳旗| 清丰县| 安图县| 五峰| 聊城市| 怀来县| 商城县| 安塞县| 石狮市|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