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法律風險防控從入門到精通(第3版)
- 任康磊
- 767字
- 2025-05-26 17:38:08
2.1.1 入職登記表的注意事項
入職登記表是新進員工填寫的一項基本的文件資料,其目的在于了解員工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員工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情況、工作經歷信息和入職信息等。那么入職登記表究竟具有何種法律效力呢?
案例
張琳入職一家外企,簽訂了勞動合同并填寫了入職登記表。2年零5個月后張琳從該外企離職,到新公司工作7個月后又回到原公司工作。但是,在第二次入職時未填寫入職登記表,僅簽署了勞動合同。
1個月后,張琳與領導發生爭執,公司以此為由將其辭退,并表示愿意支付1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但是張琳向公司提出解除勞動關系補償金應為3.5個月工資,公司不同意,張琳便訴至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公司賠償3.5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審理機關在審理的時候發現,張琳與公司之間有兩個勞動合同,但是只有一個入職登記表。公司則表示張琳在工作未滿3年時曾離職過一次,后又入職,但是卻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張琳曾經離職過。
因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同意了張琳的請求。根據法律規定,公司應該向張琳支付3.5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關鍵之處,在于公司是否能夠提供張琳曾離職、后又入職的證據。這也是公司最后敗訴的問題之所在。張琳第一次離職和第二次入職均未辦理相應的離職、入職手續,沒有辭職單、離職交接單,更無入職登記表。而入職登記表的最大作用,就是證明員工的入職情況。
如果公司重視了入職登記表的登記和存留,就能夠證明張琳曾在工作未滿3年時離職過,那么就只需付給張琳半個月的補償金。因此,在實務中,用人單位一定要合法、有效地使用各種法律賦予的權利,這樣才能做到法律風險防控。
連線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