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3 貸款機構(gòu)未披露實際利率不得據(jù)此收取利息

——田某、周某訴甲信托公司金融借款合同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上海金融法院(2020)滬74民終1034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田某、周某

被告(被上訴人):甲信托公司

【基本案情】

2017年9月22日,田某、周某和甲信托公司簽訂《貸款合同》,約定貸款本金6000000元,期限8年,貸款利率具體以《還款計劃表》為準,平均年利率11.88%,還款方式為分次還款。合同附件《還款計劃表》載明,還款期數(shù)為96期,每期還款均包含本息,每年12期還款金額一致,每12個月遞減一次還款金額。

2017年9月26日,田某、周某先向甲信托公司匯款141000元作為第一期還款,甲信托公司于2017年9月27日向田某、周某轉(zhuǎn)賬支付6000000元。田某、周某按《還款計劃表》逐月還款至2018年11月27日,后申請?zhí)崆斑€款獲準,遂于2018年12月17日向甲信托公司支付5515522.81元(其中本金5505522.81元、違約金10000元),結(jié)清全部貸款。之后,田某、周某認為甲信托公司未披露實際利率,告知其平均年利率為11.88%,但實際執(zhí)行利率卻達20%多,且實際放款前已經(jīng)收取了第一期還款,該款項應從貸款本金中扣除。據(jù)此,請求判令甲信托公司返還多收取的利息并賠償相應損失。甲信托公司辯稱,合同約定貸款利率以《還款計劃表》為準,該表系以借款本金6000000元×平均年利率11.88%×借款期限8年算得應還總利息,加上本金后分攤至每月作成。借款人簽字確認按《還款計劃表》還款即視為認可。另外,由于在貸款實際發(fā)放前確實收取了第一期還款141000元,故愿意補償田某、周某200000元。

案件審理中,甲信托公司為說明《貸款合同》每期還款金額如何確定,提交了另一版本《還款計劃表》,除載明每期應還款金額、剩余本金外,還載明每期應還款中的利息金額、本金金額、當年利率,此外在表格尾部還載明貸款本金6000000元,利息合計5702400元,本息合計11702400元,總利率為95.04%,年利率平均值為11.88%。經(jīng)核算,前述各年利率系以當年應付息總和除以初始貸款本金6000000元算得,而11.88%系前述各年利率的算術(shù)平均值。

【案件焦點】

1.貸款人應否明確披露實際利率;2.如何履行披露義務;3.未履行披露義務的法律后果為何。

【法院裁判要旨】

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還款計劃表》列明每一期還款的本息合計金額和剩余本金,亦由借款人簽字確認,故不存在隱瞞利率的事實,判決駁回田某、周某的訴訟請求,準予甲信托公司補償田某、周某200000元。宣判后,田某、周某提出上訴。

上海金融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貸款機構(gòu)負有明確披露貸款實際利率的義務,若以格式條款約定利率,還應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借款人注意,并按照借款人的要求予以說明。若因貸款機關(guān)未明確披露導致借款人沒有注意或理解借款合同的實際利率,則應視為雙方未就“按照該實際利率計算利息”達成合意,貸款機構(gòu)無權(quán)據(jù)此計收利息。此時,合同利率的確定應當依據(jù)合同解釋原則,結(jié)合相關(guān)條款、行為的性質(zhì)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采用一般理性人標準。貸款機構(gòu)發(fā)放貸款前已經(jīng)收取的還款應當從實際本金中扣除。

本案中,《還款計劃表》僅載明每期還款本息額和剩余本金額,既未載明實際利率,也未載明利息總額或其計算方式。一般人若不具備會計或金融專業(yè)知識,難以通過短時閱讀而自行發(fā)現(xiàn)實際利率與合同首部載明利率存在差別,亦難以自行驗算該實際利率。因此《還款計劃表》不足以揭示借款合同的實際利率。借款合同首部載明平均年利率為11.88%,同時載明還款方式為分次還款。上述條款應當作為確定利息計算方式的主要依據(jù),采用一般理性人的標準進行解釋。借款人主張以11.88%為利率,以剩余本金為基數(shù)計算利息,符合一般理性人的通常理解,也符合交易習慣和誠信原則,應予支持。實際放款前已經(jīng)收取的還款應當從貸款本金中扣除。以此計算,甲信托公司多收取的利息合計844578.54元應予返還,同時還應向借款人賠償相應利息損失。

上海金融法院因此改判甲信托公司向田某、周某返還多收取的利息844578.54元,并賠償自提前還款日次日起至實際歸還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人民幣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

【法官后語】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nèi)利息額與本金的比率。當本金和借款期限確定后,利率的高低直接決定利息的多少,從而反映借款人資金成本的高低。但實踐中,由于利率標注和本息支付方式不同,標注利率相同的借款合同實際用資成本迥異,導致了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差異。

貸款產(chǎn)品的提供者應當向借款人明確披露實際利率。首先,利率是借款合同的核心要素,關(guān)系到借款人在合同項下的根本利益。在將競爭機制引入貸款業(yè)務,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如果將貸款視為商品,那么利率就是其價格,貸款人有義務如實披露利率,為其提供的貸款商品“明碼標價”。其次,只有實際利率方能如實反映借款人的用資成本。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nèi)的使用費,因此貸款人只有實際將貨幣交由借款人使用方能獲得利息,借款人只有實際獲得貨幣才需支付利息。在本金因分次歸還而逐漸減少的情況下,使用以初始本金為基數(shù)計算的利率必然低于實際利率,并不能反映借款人的實際用資成本。最后,明確披露實際利率是確保借款合同平等締約,保護金融消費者權(quán)益的必然要求。實際利率是普通金融消費者所理解的利率,但利息計算具有專業(yè)性,不同的本息支付方式又增加了計算的復雜程度,缺乏會計或金融專業(yè)知識的普通民眾難以具備計算實際利率的能力。實踐中,一些貸款產(chǎn)品的提供者利用其與借款人在專業(yè)知識上的不對稱,通過只展示較低的日利率或月利率,掩蓋較高的年利率;只展示較低的名義利率,或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費用,掩蓋較高的實際利率;以服務費等名目收取砍頭息等方式,給金融消費者帶來“利率幻覺”。

借貸業(yè)務具有規(guī)模大、數(shù)量多的特點,實踐中幾乎所有的金融借款合同均為格式合同,大多數(shù)面向金融消費者的借款合同均采用利率格式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將格式條款提示說明的范圍擴大到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的條款。故以格式條款約定利率的,貸款人應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借款人注意,并按照借款人的要求予以說明。該條還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jīng)]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nèi)容。據(jù)此,若因貸款人對利率格式條款未予披露和明確說明的原因,致使借款人沒有注意或者理解借款合同的實際利率,應當認為雙方未就“按照該實際利率計算利息”達成合意,貸款人無權(quán)據(jù)此收取利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本案發(fā)生在《民法典》出臺之前,但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guī)定》第九條的規(guī)定:“民法典施行前訂立的合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涉及格式條款效力認定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的規(guī)定。”故《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對于其施行前訂立的合同具有溯及適用效力。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1〕第3號》要求所有從事貸款業(yè)務的機構(gòu)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明確年化利率應以對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貸款成本與其實際占用的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并折算成年化形式。特別提到采用分期償還本金方式的,應以每期還款后剩余本金計算實際占用的貸款本金。

編寫人:上海金融法院 沈竹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巴林右旗| 佛坪县| 闸北区| 保德县| 温泉县| 沙雅县| 深泽县| 丹棱县| 武汉市| 金华市| 商南县| 进贤县| 石泉县| 安阳县| 米林县| 定兴县| 织金县| 安远县| 延川县| 岳西县| 通城县| 金阳县| 迁安市| 鹿泉市| 仪征市| 宁明县| 德保县| 浦北县| 灵宝市| 揭东县| 清丰县| 安丘市| 乃东县| 桂平市| 滨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廉江市| 洛阳市| 诏安县|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