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金融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編
- 2412字
- 2025-05-12 16:50:23
002 金融借款中配偶方表達知悉同意借款事實不構成共同借款意思表示
——甲銀行溫州分行訴李某、陳某金融借款合同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浙03民終2149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甲銀行溫州分行
被告(被上訴人):李某、陳某
【基本案情】
2013年12月11日,李某向甲銀行溫州分行申請信用貸款,并提交了甲銀行溫州分行提供的《×意人卡(×意紅)申請表》,約定:申請人為李某,貸款用途為生產經營,自主支付范圍為采購數碼產品等,企業名稱為某數碼產品經營部,性質為獨資企業;授信額度15萬元,循環額度有效期限自2013年12月17日起至2018年12月17日止,單筆貸款期限為36個月,采用等額本息還款;借款利率以固定月利率1.5%計息,逾期按約定利率加收30%計息,未按期償付借款利息,按逾期利息利率計收復利。
李某和陳某于2009年9月27日登記結婚。涉案申請表第六項載明:“本人確認,本人已經仔細閱讀本申請書的所有條款。銀行的有關人士已經提醒本人在簽署本文件前可以要求銀行的有關人士對任何條款作充分說明和解釋,并對本人就有關條款提出的問題和信息進行了充分的說明和解釋。本人同意甲銀行不論是否與本人就上述業務達成協議都有權保留相關材料。本人現已充分了解本文件所有條款的含義。因而經過謹慎考慮,本人同意接受所有條款并遵守所有承諾及聲明。本人若違反上述條款及聲明,愿意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個人信用貸款合同的約定承擔相應責任。”上述條款下方借款人簽名欄有李某本人簽字,借款人配偶簽名欄簽有陳某名字。
合同簽訂后,截至2019年8月23日,李某尚欠甲銀行溫州分行借款本金39817.22元(其中已到期本金36303.69元,未到期本金3513.53元)、利息3774.48元、逾期利息4887.64元、期內利息復利446.31元。
【案件焦點】
李某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借款,陳某作為配偶在借款合同的借款人配偶簽名欄簽字,明確已知悉并同意借款事宜,是否構成共同借款的意思表示。
【法院裁判要旨】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甲銀行溫州分行選擇宣告貸款提前到期,屬行使合同解除權,其要求計收未到期本金逾期利息的請求缺乏合同依據,且在此情形下,支付逾期利息存在雙重救濟適當性的考量。因此,對甲銀行溫州分行關于未到期本金逾期利息的訴請不予支持。陳某未在借款合同中作為借款人簽字,其在配偶欄簽字并不足以證明上述借款系李某、陳某共同意思表示,且甲銀行溫州分行也無證據證明上述借款系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現甲銀行溫州分行主張系夫妻共同債務,不予支持。遂判決:
一、李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甲銀行溫州分行借款本金39817.22元、利息及逾期利息、復利(截至2019年8月23日利息3774.48元、逾期利息4887.64元、期內利息復利446.31元,自2019年8月24日起利息以未到期本金3513.53元為基數按年利率18%計算,逾期利息以到期本金36303.69元為基數按年利率23.4%計算,復利以未還利息為基數按年利率23.4%計算,均計算至實際履行完畢之日止);
二、駁回甲銀行溫州分行的其他訴訟請求。
甲銀行溫州分行不服原判提起上訴。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涉案債務是否屬于李某、陳某共同債務的問題,本案款項系以李某個人名義所借,雖借款申請表第六項借款人配偶簽名處簽有陳某名字,但該簽名是否系陳某本人所簽,各方尚存爭議;即使簽字為真,簽名欄上方所載內容僅表明配偶方知曉并同意李某借款事實,并無表達共同借款的意思表示。甲銀行溫州分行作為正規金融機構,債權安全防控能力較強,涉案借款合同系甲銀行溫州分行提供的貸款格式合同,在合同中沒有要求配偶作為共同借款人簽字,往往是出于交易效率、貸款利率等因素考慮所作的有意選擇。綜上,本案借款應認定為李某的個人債務。關于涉案借款的利息認定問題,甲銀行溫州分行既行使宣告合同提前到期權,使借款人喪失合同期限利益,又要求對未到期本金計收逾期利息,存在雙重救濟的失衡。故對未到期本金不支持按逾期利率計算利息。遂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法釋〔2018〕2號)[3]出臺以來,共同舉債意思表示成為認定夫妻共債的基本準則。若缺乏夫妻在債權憑證上共同簽字或配偶方事后追認等明確表達共同舉債意思表示的事實依據,能否根據配偶方知悉同意舉債事實,以推定配偶方存在共同舉債的意愿,是司法實踐中經常碰到的難點。
筆者認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最終責任形式為連帶責任,因此債務人配偶共同負債的意思表示必須清晰、明確,使法律狀態完全明白無誤。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應以認定個人舉債為原則,共同舉債為例外。通過發揮裁判導向作用,引導民事商事主體主動規范交易行為、加強風險防范、避免日后糾紛。故債務人配偶知道、了解甚至同意債務人的負債,均不足以構成自愿共同負擔債務的意思。實踐中還經常出現債務人使用配偶名下賬戶收付款項的情形,夫妻之間人身關系的特殊性及財產關系的混同性,使夫妻雙方易獲得彼此的賬戶信息,配偶對轉賬之事知悉同意,不能據此即認定配偶具備舉債合意,仍要審查債務有無超過家庭日常生活所需、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等因素綜合判斷是否構成夫妻共債。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的債權人系銀行,金融借款中配偶方僅表達知悉同意舉債一方借款事實的,更不應認定構成共同借款意思表示。從雙方交易地位來看,銀行作為正規金融機構,債權安全防控能力較強,在交易中亦處于優勢地位,完全可以也有條件在交易時即要求相對人配偶作出共同負債的意思表示,以避免日后產生糾紛時的舉證風險。銀行自行提供的格式合同僅要求夫妻另一方以借款人配偶身份簽字以明確其知曉并同意借款人借款事實,而未要求配偶作為共同借款人身份簽字,往往是銀行對配偶方不共同舉債已有預期,出于產品特性、貸款利率、交易效率、管理成本等多因素考慮所作的有意選擇。針對小額金融產品,債務人個人的征信能夠保障債權安全的,并無必要追加配偶為共同債務人,以防范資金鏈風險過度擴散造成的社會危害。
編寫人: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胡淑麗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讀
- 刑法修正案(十一)條文要義:修正提示、適用指南與案例解讀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商事卷(第六版)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全書(第3版·精裝珍藏版)
- 刑法的私塾(之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3版)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下冊(第二版)
- 知識產權:技術顛覆背后的法律智慧
- 擔保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解析(法官說法叢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實務指引與案例解讀(上冊)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釋義
- 律師經典案例(第一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公司卷(第三版·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