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九歌斷魂
-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 蓮花妙手
- 2875字
- 2025-05-16 15:05:20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尋源·酒魂初誕
第73章·九歌斷魂
1
腥甜的血沫混著洞庭湖特有的潮腥氣,在浪濤間翻涌成詭異的暗紫色。李清照赤足踩在滿地菖蒲葉上,潮濕的葉片沾著晨露與未干的血跡,在她腳下發出細微的碎裂聲。她懷中抱著的青銅酒樽里,由湘妃竹淚、洞庭銀魚膽與三滴蛟龍心血調制而成的血墨,正如同困在牢籠中的兇獸般劇烈沸騰。
那墨汁不斷撞擊著樽壁,濺出的墨點在空中凝成《九歌·湘夫人》的殘句,帶著難以言喻的哀傷與神秘:“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然而,字句尚未完全成形,天空突然烏云密布,暴雨如注般傾瀉而下。豆大的雨點砸在湖面、砸在李清照的身上,也砸在她手中的青銅酒樽上。
“屈大夫!”李清照頂著狂風,對著湖心嘶喊,聲音卻瞬間被呼嘯的狂風撕裂。她的發絲凌亂地貼在臉上,眼神中滿是焦急與擔憂,“你的《九歌》缺了鎮水之魂!”
三十丈外,屈原峨冠博帶,穩穩地立于一艘孤舟之上。他懷中抱著的酒壇刻滿了楚地特有的巫紋,那些紋路在暴雨中仿佛活過來一般,泛著奇異的幽光。一個浪頭打來,屈原仰頭飲盡酒壇中最后一口酒,隨后,酒壇轟然炸裂。破碎的陶片在雨中紛飛,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滄桑與決絕:“李大家可知——《九歌》本就是半闕祭詞!”
話音剛落,三百里洞庭突然掀起了洶涌的黑潮。湖底傳來令人牙酸的骨骼摩擦巨響,仿佛有什么沉睡許久的龐然大物正在蘇醒。李清照腕間的青銅爵嗡嗡震顫,這是杜康在巫山交給她的酒器,此刻爵耳處的饕餮紋竟滲出暗紅的血珠,順著紋路緩緩流下,在爵身上留下一道道觸目驚心的痕跡。
“來了。”李清照握緊酒樽,指尖深深嵌入刻著“漱玉”二字的凹痕中。她深吸一口氣,眼神變得堅定,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未知與挑戰。
2
三日前,在云夢澤畔發現《九歌》竹簡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時,蘇軾用蓍草占卜的卦象便已顯現出兇兆。卦象上的紋路錯綜復雜,透著一股不祥的氣息,仿佛預示著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降臨。
“楚人祭洞庭,以血酒喚蛟龍。”陶淵明小心翼翼地展開《桃花源記》,泛黃的殘頁上,桃花輕輕飄落,落在竹簡之上,瞬間焦黑成灰,仿佛被無形的火焰灼燒。他眉頭緊皺,神情凝重地說道,“屈子投江非為殉國,是要用《九歌》封印這頭水妖。”
當時眾人并未完全相信,只當是一種猜測。然而此刻,一切都得到了印證。
湖心處,一個巨大的漩渦緩緩形成,漩渦中探出九顆蛟首。每顆蛟首頭頂都嵌著半截青銅酒爵,正是楚王宮中失竊已久的九樽“鎮國醴”。蛟目的顏色猩紅如血月,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光芒。它們張口噴出腐臭的酒氣,那氣味仿佛能腐蝕人的五臟六腑,其中一顆蛟首怒吼道:“楚人負約!說好的童男童女呢?”
屈原見狀,解開發髻,任由白發在風中狂舞,顯得格外蒼涼悲壯。他直視著蛟龍,聲音沉穩而堅定:“用《九歌》殘篇騙你沉睡百年,是屈某之過。”說到此處,他忽然轉身看向李清照,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但今日有謫仙攜酒魄而來——”
然而,他的話音未落,十八道水柱沖天而起,如同一柄柄利劍直插云霄。湖水被攪動得洶涌澎湃,孤舟在浪濤中劇烈搖晃,仿佛隨時都會被吞噬。
3
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李清照反應迅速,疾退七步。她毫不猶豫地將血墨潑向空中,手中的青銅爵凌空飛旋。在承接墨汁的瞬間,青銅爵綻放出耀眼的青芒,光芒照亮了周圍的黑暗。緊接著,青芒在半空寫出《九歌·國殤》的句子:“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隨著字跡的形成,三千道金光從空中傾瀉而下,如同利劍般刺破黑潮。這是李清照以酒魄催動的劍氣,威力驚人。蛟龍中間的頭顱被精準斬落,然而,斷頸處噴出的并非鮮血,而是渾濁的黃酒,散發著刺鼻的腐臭味。
“雕蟲小技!”剩余的八首蛟龍齊聲怒吼,聲音震耳欲聾。湖底緩緩升起九尊巨大的青銅鼎,鼎身赫然刻著楚懷王的封酒詔令。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帶著神秘的力量,隨著腐酒從鼎中涌出,竟將李清照發出的金光劍氣腐蝕出蜂窩狀的孔洞。
李清照悶哼一聲,被迫后退。她感到一陣氣血翻涌,腕間的青銅爵也出現了裂痕。這一刻,她終于明白為何杜康說“楚酒最烈”。這些浸泡過童男童女骨的怨酒,早已成為了至陰至邪之物,充滿了仇恨與怨氣,絕非尋常力量能夠抗衡。
4
“接著!”
千鈞一發之際,屈原突然拋來一卷浸油的帛書。李清照眼疾手快,穩穩接住。她展開帛書一瞥,竟是《九歌》原始祭文。帛書上的字跡用朱砂混合巫咸血寫成,每個筆畫都像在奮力掙扎的蚯蚓,透著一股詭異的生命力。
“補全《禮魂》篇!”屈原咬破食指,在舟頭畫出蚩尤戰旗。戰旗上的圖案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從舟頭沖出來。他大聲喊道,“用你的漱玉詞心!”
李清照將帛書鋪在浪尖上,隨即將青銅爵倒扣作為硯臺。當她準備以簪刺破眉心取血時,杜康曾經的告誡在她腦海中響起:“酒魄可通三界,但需以詩魂為引......”
她咬咬牙,心一橫,簪子刺入眉心。鮮血滴落,與帛書上的朱砂混合,瞬間發生了奇異的變化。洞庭湖上空炸開一道驚雷,《禮魂》殘句在電光中開始重組:“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然而,最后一句卻遲遲難以落下。李清照感到一股強大的阻力,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在阻止她補全祭文。她的額頭布滿冷汗,面色蒼白,卻依然緊咬牙關,苦苦支撐。
5
此時,八首蛟龍已沖破劍網,朝著李清照撲來。腐酒化作萬箭,如雨點般射來。李清照的羅裳被蝕出千瘡百孔,身上也多處受傷,但她依然沒有退縮。
就在這危急時刻,她忽然嗅到一縷熟悉的酒香。那是穿越前在圣墟釀過的“綠蟻酒”的香氣,帶著新谷的澀與桃花的甜,清新而溫暖,仿佛黑暗中的一絲曙光。
“姱女倡兮容與!”李清照仿佛受到了啟發,蘸著血寫下了最終句。幾乎在同時,她手中的青銅爵應聲炸裂。帛書騰空而起,瞬間燃燒起來。灰燼中飛出九只玄鳥,它們的羽毛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口中銜著赤水河帶來的酒魄火種,義無反顧地俯沖入蛟龍口中的青銅爵。
剎那間,天地寂靜,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動。緊接著,八顆蛟首同時爆裂,渾濁的酒液如銀河般傾瀉而下。腐酒觸到玄鳥之火,竟在湖面燃起琉璃色的凈火。那火焰純凈而熾熱,仿佛能凈化世間一切邪惡。
屈原的孤舟在火中沉沒,他的笑聲卻穿透波濤,回蕩在洞庭湖上空:“好一個‘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那笑聲中帶著釋然與欣慰,仿佛完成了畢生的心愿。
6
黎明時分,晨光緩緩灑在洞庭湖上。李清照跪坐湖灘,掌心捧著半枚青銅爵殘片,內壁沾著屈原消失前彈入的一滴酒。她輕輕伸出舌尖,觸碰那滴酒,剎那間,萬千畫面涌入腦海。
她看到了楚王宮中秘釀“蘭陵酒”的配方,那些復雜的工藝與神秘的材料;看到了張儀以酒毒害懷王的真相,權謀與陰謀在酒液中交織;還看到了三百年后劉伶在夜郎國找到的《酒德》殘碑,上面刻著古老而深奧的文字。
“原來如此。”李清照對著晨曦舉起殘片,眼中閃爍著光芒,“屈子投江,是要把《九歌》酒魄藏入時光長河。”她終于明白了屈原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了這份使命的沉重與偉大。
遠處,傳來蘇軾的呼聲,聲音中帶著關切與焦急。陶淵明的桃花舟正破霧而來,舟上的桃花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李清照將殘片系回腕間,忽然想起昨夜補完《禮魂》時,那句“姱女倡兮容與”在帛書上顯現的形態——分明是個“照”字。這個字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深意,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也為接下來的冒險埋下了新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