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努力”和“神經癥的努力”
許多人在社會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私人生活上卻很失敗,對這類人來說,社會上取得的成功大部分是對其自卑性格的過度補償。他們雖然很努力,但是并沒有社會情感,他們會與他人互相鼓勵卻沒有真正的同伴意識。
自卑性格由自卑感而生,導致過度補償。這樣會讓他們在社會上發展得很順利,所以會取得社會上的成功。
而過度補償的過程是強迫性地追求名聲。
“心理健康的努力”(healthy strivings)和“神經癥的努力”(neu-rotic drives for glory)是不同的。
在努力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現在做的到底是心理健康的努力還是神經癥的努力。
心理健康的努力是從人固有的、天生的(inherent in human beings)喜好、傾向(propensity)中產生的。
這種努力與神經癥的努力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心理健康的努力是自發性的努力,而神經癥的努力是強迫性的努力。
所謂強迫性的努力,即哪怕這樣努力很辛苦,但還是不得不繼續,因為這么努力是為了躲避危險。
找出隱藏起來的真正動機
只要能知道自己是因為什么而努力,就能夠解決煩惱。
只要能知道什么是問題的根源,那么就離解決煩惱不遠了。
偏執的愛即是原因之一。
即使孩子想換另一件衣服,但因為母親認為那件衣服顯得很廉價,所以母親會說:“就穿身上這件衣服吧。”
單方面地強迫孩子,讓孩子跟著自己的步調走,把孩子卷進自己的世界,不承認孩子的個性。這樣的母親卻認為這是愛。
她們對于傷害別人這件事的感覺很遲鈍。因為專注于保護自己,以至于她們沒有察覺到這個事實。
神經癥的非利己主義者的努力往往缺乏動機,也會讓努力不得回報。
他們把對生活的不滿戴上愛的面具登場,以為這就是愛,這樣就會導致他們一直在做得不到回報的討好。
沒有自我的老好人談戀愛,會為了得到別人的喜愛一個勁地去討好對方,但最后只會被別人玩弄,在疲勞與失意中逐漸失去人生的意義。
工作狂是因為不安,所以他們只能通過自我擴張來消除這種不安。
內心強烈的冷漠和不安感促使他們瘋狂工作。
這類人只會想著如何取悅他人,活得沒有自我。
因為不安而努力,努力消耗自身、燃盡自我,這是逃避現實的行為,是有依賴癥傾向的努力。
這不是實現自我的能量,而是放棄自我的能量。
失去實現自我的情感導致喪失自我,這是自我排異。
當這類人做出引發社會關注的事件之后,也許會有人驚訝:那個人明明很優秀,怎么會做這種事?但是事實上這類人不管是在忍耐力上,還是在毅力上,都不如普通人那樣好。
他們比普通人更加不安。
實際上,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生存之道,而不安的人因為覺得只能走這條路了,所以才會感到痛苦,如果他們能察覺到其實走另一條路也能行的話,就會變得幸福。
通過消弭自我意識來迎合、討好別人而解決問題,這類人的努力分兩種,其中一種是因為不安而迎合、討好別人。
接下來他們就會因為害怕自我價值被剝奪而否認現實,造成無法開發自己的潛在能力,進而變成神經癥的努力。
這些都是自以為是的努力,都是得不到回報的努力。
說著“好辛苦,好痛苦!”的人都是以為生存之道只有一種的人。他們之所以會覺得“生存之道”只有一種,是因為他們的生存之道并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所以才會覺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