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有些人的人際關系非常糟糕,他們總是在努力對別人好,結(jié)果卻并沒有得到好的反饋。

很多時候,自己心里想要幫助對方,做的事似乎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然而對方卻并不領情。

于是他們感到委屈:為什么付出得不到回報?為什么我這么努力,你卻不理解我的好心?

這一類人往往常會做出如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言的神經(jīng)癥的非利己主義行為。

神經(jīng)癥的非利己主義與一般的非利己主義不同,它是一種希望對方能夠喜歡自己,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好人的非利己主義。

他們追求理想化的自我,內(nèi)心對自己形象的定位是“善良無私,樂于助人”,他們會主動做一些討好對方的行為,他們認為“我是在幫助你,我是為你好”。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去對別人好,到最后卻并沒有幾個人領情,付出得不到回報,反而會消耗自己的心力,讓自己更加心力交瘁。在經(jīng)過失敗的挫折后,他們會感到疲勞、抑郁,甚至悔恨自己不該對別人好,不該幫助別人……

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間給他人造成了負擔。他們不知道別人希望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因為他們?nèi)狈Ω兄@種情緒的能力。

他們對生活的不滿以“道德”的假面登場,且他們對自己這無意識的不滿毫無所覺。

“看看我,我竟為別人做到了這種程度?!彼麄?nèi)绱藰税褡约骸?

過于為別人著想只會讓人感到疲憊,并且吃力不討好。雖然你內(nèi)心懷著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對他好,那他應該會有所回報吧?”但別人并不一定會如你所愿。這完完全全是對自己的一種毫無用處的消耗。

他們總是理解不了,其實別人并沒有想要他們做什么。別人明明不需要他們幫忙,他們卻仍要幫忙。因此,施恩圖報的人和身邊的人之間的關系會逐漸破裂。

如果一位母親完全放養(yǎng)自己的孩子,自己每晚都和朋友聚會唱歌,別人也能看出來她沒有照顧孩子,那么她本人也就不會覺得自己是什么優(yōu)秀的母親。

最可怕的母親就是那種,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并且在周圍的人看來她也確實像一位好母親。

這類母親經(jīng)常會說出“不用管媽媽,只要你幸福就好”這種話,然而她們努力的方向往往會跟孩子的愿望大相徑庭,因此總是不被理解。

如果父母真的覺得只要孩子幸福就好,自己的事情都無所謂的話,是不會說出那種話的。

當某人說“那個人就是我的生命”時,他就會產(chǎn)生“自己愛著那個人”的錯覺。但那大多數(shù)都只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執(zhí)著的表現(xiàn)而已,錯把對那個人的執(zhí)著當成了對那個人的愛。

真正愛一個人是不會說那么夸張的話,也不會覺得自己的愛是值得標榜的,僅僅只是一心一意地愛著他人而已。

霍華德·加德納在《創(chuàng)造思維》(Creating Minds)這本書里提到,甘地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自己:“我只是一個有著平均值以下能力的平凡之人,但我悠然自得?!?

這是為何呢?因為雖然智力的發(fā)展是有限的,但是心靈的發(fā)展是無限的。

有人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個接一個的失敗,因此內(nèi)心有股自卑感,認為自己是不幸之人。

但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他們并不是因為這連續(xù)的失敗而變得不幸,而是因為想讓別人覺得自己不錯,想要給別人留一個好印象的這種依賴欲求而導致的不幸。

越是把自己的價值依托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越容易被傷害,就算是別人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都會讓自己的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他們會因為別人說的一句無關痛癢的話而感到憤怒,會因為別人的一點態(tài)度而感到不愉快。而之所以會感到憤怒和不愉快,都是因為那些話語和態(tài)度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價值被否定了。

然后因為憤怒而指責對方,而當這股憤怒不能直接發(fā)泄出來的時候,就會堆積在心里讓人感到不愉快,要是再進一步,內(nèi)心就會感到抑郁。然后就會認為是因為對方,自己才會變得抑郁。

但是自己之所以感到不快,并不是因為對方的態(tài)度或是話語,而是原于自己的內(nèi)心。也就是說,自己把自我價值依賴于他人的評判,這種心理態(tài)度才是導致自己每天都不快樂的真正原因,但是自己卻察覺不到。

越是把自我價值依賴于他人的評判,就越是增加了作踐自己的機會。

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無法獲得幸福的人,大部分是因為理解錯了自己變得不幸的原因。

“我們曾數(shù)次看過別人是如何‘努力’的。我本能的感覺到,如果我們能在這時安慰他們,勸他們不要再這樣繼續(xù)下去,那么他們的心里是否就不會培育出不安、憎惡的種子,不會對別人產(chǎn)生不恰當?shù)纳萃???

沒有精神內(nèi)核的人的努力是很難得到回報的,這種人的內(nèi)心是空蕩蕩的、是空洞化的。這樣的人就像甜甜圈一樣,內(nèi)心是空的。因此,越努力,人生的道路卻越艱難,然后感嘆著“明明我都這么努力了”。

自己就這樣茫然地努力著,最后卻感覺只有自己變得不幸。

然而,這樣的不幸并非不可改變,通過學習和成長,我們可以擺脫這種不幸的焦慮。

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自己,我們的努力才會變得有意義,生活才會充滿色彩和活力。

品牌:竹石文化
譯者:趙碧瓊
上架時間:2025-04-10 10:58:52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由竹石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开化县| 文登市| 建平县| 阿拉善盟| 英德市| 和硕县| 许昌市| 南开区| 离岛区| 班玛县| 石景山区| 武功县| 施秉县| 大港区| 南华县| 铜梁县| 东乌| 眉山市| 东兴市| 枝江市| 峨眉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温泉县| 阿巴嘎旗| 德格县| 华亭县| 岗巴县| 江陵县| 泽库县| 阳曲县| 涪陵区| 融水| 东平县| 元谋县| 日喀则市| 大连市| 来宾市| 砚山县| 钟山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