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率部退至龍虎關后,望著麾下將士,心中滿是凝重。金硯卿陪在他身旁,輕聲說道:“大帥,如今局勢艱難,可將士們對您滿懷信任,定能共克時艱。”
李定國微微點頭,目光堅毅:“硯卿,我意效仿毛選思想,從實際出發,重新整頓軍力。”
硯卿疑惑道:“大帥,何為毛選思想?”
趙毅楊這才感覺自己說錯了嘴,自己的靈魂穿越到明末,附身在李定國身上,這個時代的人怎可知道幾百年后的毛選?
定國停了兩秒,道:這是我早年在陜西跟隨獻忠大帥的時候遇到過的一個道士,他告訴我以后遇到問題要記住獨立自主實事求是這八個字,當時我還納悶了(和附身體內趙毅楊的靈魂融合后)
“看來這個道士是個高人啊”
李定國喚來馬寶、白文選等親信,命他們清點各營兵力。數日后,軍情匯總而來。因為衡州之戰迎戰尼堪護衛親軍的是定國帳下最精銳的老營兵主力,統計結果顯示戰損約三成,多為老營兵,他們久經沙場,是軍中脊梁,亟需休養。新附明軍如曹志建殘部,士氣低落,裝備混雜,既有當時南方明軍的特色火器,又有傳統刀矛。糧草僅夠維持半月,戰馬不足五百匹,
金硯卿看著軍情文書,秀眉微蹙:“大帥,如今兵力、糧草、裝備皆有難處,該當如何?”
李定國踱步沉思,片刻后道:“當行精兵主義。老弱病殘雖心懷忠義,但于戰不利,汰除之后,留萬余精壯。分戰兵與守兵,戰兵持三眼火銃、斬馬刀,攻堅破敵;守兵善弓弩、長槍,據險防守。”
龍虎關地處湘桂交界,地勢極為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地處五嶺之一的都龐嶺南端余脈,關南有龍頭山,關北有虎頭嶺,關前有寶塔嶺,犬牙嶺相錯其左,獅子嶺聳立其右。這些山嶺錯盤,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易守難攻。龍虎關地處湘桂交界,地勢極為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地處五嶺之一的都龐嶺南端余脈,關南有龍頭山,關北有虎頭嶺,關前有寶塔嶺,犬牙嶺相錯其左,獅子嶺聳立其右。而在龍虎關不遠處,還有一座鷹嘴崖,此崖因外形酷似鷹嘴得名,崖壁近乎垂直,高達數十丈,巖石嶙峋。這些山嶺與鷹嘴崖錯盤,形成了更為堅固的天然屏障,易守難攻。
湘桂交界處有山谷長兩千米,有小徑臨潭依勢而曲盤,更平添幾分險峻。鷹嘴崖就雄踞在山谷一側,居高臨下,視野極為開闊,是打埋伏的絕佳場所……
發源于江永縣境內的桃水河穿關西流,流經龍虎關的2000多米河道,水流湍急,礁石嶙峋,漩渦密布,歷史上不知撞翻了多少漁舟木排,加之兩岸石峰突兀,巖交錯,進一步增強了其險要性。山地叢林。李定國登上山巔,俯瞰地形,心中有了定計。他轉身對金硯卿說:“此地多山林,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軍先行在此整頓訓練訓練,然后在做計議吧”
于是,李定國下令道:“以龍虎關地名改軍號為龍虎軍以這位金硯卿先生為龍虎軍監軍道,負責龍虎軍的各項事宜,輔助本帥練一只強兵。”
-副將王老虎聞言拍案而起:“末將跟著大帥從云南打到湖南,渾身刀疤換的位置,憑啥讓個拿筆桿子的管?這時大營外王老虎手下的士兵傳來口哨聲:“金先生的筆桿子能擋清軍馬刀不?
“不知金先生如何退敵滅虜?模樣長得倒是標致,難不成挨個和韃子睡一覺,然后心滿意足就此滾蛋嘛?哈哈哈哈”說完大笑不止
李定國聞言怒道:“王老虎你過分了,這位金先生是我朝廷的直臣金堡先生之女,忠義之后怎可言語侮辱?”
只見金硯卿不慌不忙從容說道,
-面對王老虎的挑釁金硯卿突然問道:“將軍可知,您去年在寶慶之戰中,左翼騎兵為何差點被韃賊包抄?我當時雖未在王爺軍中你猜我如何知曉?
當金硯卿展開的不是府衙文書,而是隨軍繪制的實測地圖,指尖點在溪流位置時,王老虎的瞳孔地震便多了兩層恐懼:一是她竟能在短短時間內,繪制出如此詳盡、精準的地圖,甚至連這條隱蔽溪流都沒有遺漏,顯然背后有一支不容小覷的情報收集力量,而這股力量他竟毫無察覺;二是她此刻的舉動,意味著她不僅知曉寶慶之戰的關鍵細節,還能精準把握己方軍隊的信息缺口,如此強大的情報分析與掌控能力,簡直可怖。這絕非普通女子能做到的,她到底是什么來路?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圖謀?王老虎握緊了拳頭,冷汗順著鬢角滑落,眼前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此刻在他眼中卻比千軍萬馬還要危險。王老虎濃眉驟然擰成鐵犁翻耕的壟溝,銅鈴眼瞪得幾乎要迸出眶,胡茬根根倒豎如鋼針炸立。
王老虎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女子,平常人若是見到她定會被她這絕世容顏所傾倒,哪能想到這秀麗的外表下,竟然是這么的聰慧過人和頭腦清晰。尋常女子像她這個年紀多半是待字閨中,濃妝艷抹,而此女卻是巾幗不讓須眉實在讓人可敬可敬,若是男兒之身,定不遜于大帥了!頓時對這位女流之輩變得心悅誠服起來。忽有馬蹄聲破霧而來,八百里加急的黃綾詔書在信使手中獵獵翻飛。李定國單膝觸地時,膝蓋壓碎了幾莖帶露的春草,清苦氣息混著詔書上的龍腦香鉆進鼻腔。“封爾為西寧王,賜金冊、銀印......“讀詔官的聲音被山風扯得斷斷續續,他卻清楚聽見“光復兩京“四字,像戰鼓敲在額角——去年在桂林城下,孔有德的火塘還在夢里燒,此刻詔書卻將那把火正式鑄進了他的骨血。
讀詔官讀完詔書后老軍需官用戥子稱完印重,突然把算盤摔在地上:「三錢銅,是當年崇禎爺給盧象升的尚方劍穗子重量。王爺對朝廷的忠貞不減盧象升,看來當今圣上對王爺是破格恩寵啊
站在一旁的白文選也說道:“詔書用的是明黃色錦緞,而三個月前孫可望逼永歷帝封自己為「假黃鉞」時,用的是次等的鵝黃絹,還要高一級哩而且西寧王旗的金線比安西王多了三道回紋,說著文選緩了緩繼續道:“那可是親王才能用的江山紋,”
馬寶突然捶胸大笑:「孫可望扣了咱們半年餉,永歷帝卻把宮里的老底都搬出來了!看見這印紐的珍珠沒?那是太后簪子上掰下來的!」白文選道:“大帥哦不現在應該稱呼王爺為宜,朝廷對你重視有加以后我等還要仰仗王爺提攜呢”
“好說好說,諸君都在為朝廷效力,定國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時金硯卿說道:“王爺。此間事已公布了,暫且休會吧,讓將軍們先行回營休息,明日在龍虎關明軍營壘舊址召開全軍弟兄的誓死大會動員弟兄們,'改量變質'成為一只真正的精銳之師!”
李定國滿意打量著金硯卿道:“硯卿,你不僅外表俊美,文韜武略可一點不輸男子,有你在我身邊,我真無憂慮矣”
硯卿抿嘴笑道:“軍中大小軍務還得王爺定奪,家父隆武年間監軍江干的時候當年吵跟隨過一段時間不過在王爺都是班門弄斧,不值一提”
哦“哦”?定國一聽金硯卿還有這段閱歷不由得對她愈發欣賞看重起來。
“此時離天黑還早,硯卿,你隨我去各處走走采訪采訪將士們的思想狀況,”
李定國和金硯卿兩人漫步在龍虎關墻下的只能供兩人行走的小道上,看著巍峨雄關,不禁感慨萬千
定國道:“好一個威武雄壯的關隘,千百年來見證了多少英雄豪杰,風云變幻,滄海桑田,可龍虎關依舊靜靜的佇立于此默默的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硯卿笑道:“如今的龍虎關有幸見到王爺這樣一位大英雄蟄伏于此養精蓄銳,將來必將將攪的清虜統治日夜不寧,最后收復兩京讓這旗幟重新改姓朱呢”
他們邊說著邊朝軍營走去,同時拿著朝廷的冊封文書,前往軍營先行提振將士們的士氣,讓他們知道如今他們的李大帥已經被朝廷封為更受尊崇的西寧王,得先借此鼓舞士氣,這時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雨來,軍營將士見大帥到訪,身邊跟了一位俊俏姑娘也聽說朝廷封了大帥為西寧王,紛紛圍了上來向定國行禮。定國囑付眾人免禮,一個缺了半只耳朵的老兵盯著印信
那缺耳朵的老兵盯著印信直咽唾沫:“咱當兵的,還能跟著王爺封王?“旁邊一個小年輕捅捅他:“西寧王咋了?憑借王爺的智謀勇武功早就該封王,去年在寶慶,王爺帶著咱們殺穿韃賊大營時,我就覺著他該封王!“話音沒落,外頭傳來馬蹄聲,是巡邏的騎兵回來了,馬鞍上還掛著半串沒吃完的烤老鼠。李定國摸著印紐上的紋路,忽然想起小時候在陜北老家,見過地主家的銅煙袋,跟這印把子似的,摸著暖乎乎的。“告訴弟兄們,“他抬頭時眼里亮得跟火似的,“明日起,咱這營叫忠勇營,誰再敢說咱是流寇,就拿這印把子砸他腦門!“帳里響起稀稀拉拉的笑聲,有人用刀柄敲著破銅盆,算是鼓掌。眼看天時將暮,金硯卿對定國道:王爺,我打算去傷兵營走走,看看將士們給他們打打氣,
硯卿辭別定國來到龍虎關臨時醫帳內,龍虎關臨時醫帳中,傷兵因缺藥呻吟不止,金硯卿親自為重傷者換藥,借機做思想工作。侍衛對著眾人說道:“這是王爺新認命的監軍道大人,這是來給你們做思想工作戰勝敵人來的”。
眾傷員見狀都欲起身行禮,硯卿趕緊制止道:“眾弟兄不必多禮,我受王爺,受朝廷囑托”
她握著一名斷腿士兵的手,輕聲問:“家里還有誰?”士兵流淚:“娘和小妹,聽說韃虜破了桂林,不知是死是活……”
金硯卿從腰間解下一個布包,里面是半塊硬餅和幾枚板栗:“這是今早山民送來的。他們為啥肯救你們?因為知道你們是為他們打仗。”她指了指帳外,一群孩童正扒著木欄往里看,“那些娃子,見著穿明甲的就笑,見著穿清甲的就躲——咱們身上的甲,是他們的護身符。”
士兵忽然掙扎著要起身:“監軍道,我還能拿槍……”金硯卿按住他:“你先養好傷,以后教新兵怎么用弩箭。等咱們打回桂林,我陪你去尋家人——若真遭了難,咱們就把桂林的韃賊殺干凈,給他們報仇!”
她轉身又對其他傷兵道:“你們聽著,王爺已派人去梧州運藥材,三日內必到。等你們傷愈,第一個上戰場的機會,我給你們留著,眾人一陣激動不已,
夜幕降臨,金硯卿攜帶一酒壇混入士兵火塘中
她向一名滿臉刀疤的老兵敬酒:“老哥這傷,可是在桂林跟孔有德打的?”老兵哼聲:“打個屁,去年在柳州,老子剛舉刀,主將就帶著親兵跑了。”
金硯卿嘆道:“我爹金堡在永歷朝做言官時,曾彈劾過你們曹帥——但今日不是翻舊賬的時候。”她撥弄火塘,火星濺起,“你們怕什么?怕韃賊勢大,還是怕又被自己人賣了?”
士兵們沉默,有人低聲道:“跟著王爺能贏嗎?”
她向一名滿臉刀疤的老兵敬酒:“老哥這傷,可是在桂林跟孔有德打的?”老兵哼聲:“打個屁,去年在柳州,老子剛舉刀,主將就帶著親兵跑了。”金硯卿嘆道:“我爹金堡在永歷朝做言官時,曾彈劾過你們曹帥——但今日不是翻舊賬的時候。”她撥弄火塘,火星濺起,“你們怕什么?怕虜軍勢大,還是怕又被自己人賣了?”
士兵們沉默,有人低聲道:“跟著李帥能贏嗎?”
“衡州之戰,尼堪的八旗馬隊夠厲害了吧?”金硯卿忽然從懷中掏出一片清軍的甲胄殘片,“這是從戰場撿的,上面還沾著韃賊的血。
李帥用三十個火槍手埋伏在麥田里,等馬隊沖近了,對著馬腿齊射——再好的騎兵,沒了馬就是案板上的肉!”
她見眾人目光凝聚,又道:“你們曹帥以前總說‘留得青山在’,可青山被韃子占了,去年還是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你們曹帥在這里抵抗孔賊的進攻,結果失利被孔賊買通的山民帶路偷襲,龍虎關失守。戰死了一萬多弟兄,血流成河你們這些‘青山’不過是他們的奴才!傷亡了這么多弟兄他們當主帥的可有半點心疼?但是跟著李帥,很著王爺今日練山地戰,明日練夜襲營,咱們把戰場變成韃賊的墳場——這才是‘留得青山在’!”眾人紛紛點頭稱是。不知不覺眼看夜幕已深,硯卿道:“天時已經很晚了,兄弟們回營歇息明天王爺還要在龍虎關軍營舊址舉行祭旗復明的儀式哩”
第二天辰時的龍虎關明軍營壘舊址金硯卿素白喪服立于臺前,手捧詔書高聲道:“諸君可知,此詔為何人所書?乃今上永歷帝在肇慶被圍時,以指血混著墨汁所寫!”她展開黃絹,露出詔書中“朕雖顛沛,矢志復明”八字,暗紅字跡似未干涸。
“三年前,虜賊攻破揚州,史閣部頭懸城門十日;去年,桂林城破,張同敞侍郎被斷一臂,仍罵賊不止!”她忽然撕開袖口,露出小臂上“報國”二字刺青(其父金堡為激勵女兒所刺),“我一個女子,尚可刺字明志,諸君堂堂七尺男兒,難道要學洪承疇屈膝事虜嗎?”
臺下老營兵中有人哭喊道:“末將愿為監軍道前驅,斬清狗首級!”金硯卿趁勢揚起“明”字大旗,
高聲道:“弟兄們用命作戰我們這次在湖南取得很大勝利,砍死了韃子的親王尼堪,但是親王孫可望嫉妒我們王爺的戰功勝過他,暗中調走了王爺布置的圍殲虜賊尼堪的其他兩只其他部隊導致最后不能全殲這只韃賊吹噓的所謂滿州精銳,后面孫可望怕王爺威脅到他的權勢千方百計的想除掉王爺,孫可望已經完全違背了獻忠大帥臨終前對其扶持大明不可做不義之事的囑托孫可望名為大明之秦王,實為大明之賊,他已經完全墮落雙眼只有權力的大小,沒有天下興亡了我們的王爺卻始終牢記獻忠大帥的囑托,歸正朝廷后始終為,收復失地而東征西討,去年的出師屢屢大捷,因為孫可望的私心自用,利令智昏讓本該出現的更大的戰果化為烏有,他怕王爺取得的戰果會進一步威脅到他秦王的權勢居然想方設法除掉王爺,他的倒行逆施讓忠義之士們看不下去了,在關鍵時刻向王爺告知了他的計劃他的陰謀才落空,咱們大帥是天命眷顧的人中龍鳳,有他統帥我們,是一定能收復中原驅逐韃虜,中興我大明的漢人天下的,韃賊乘我中國內變僥幸占了北京,逆虜孔有德,尼堪這些年的氣勢兇焰是那么的囂張,屠殺我軍那么多的百姓將士,遇到我們王爺,結果怎么樣呢?一個被迫自焚而死,一個被你們砍了腦袋掛在衡州城頭,最后扔給野狗啃食,這些囂張跋扈的賊虜得到這些下場兄弟們覺得解氣不解氣“?
“解氣”
臺下高呼道,萬眾同呼聲音如滾滾天雷。響徹山谷,驚的鳥兒四處亂竄,走獸驚慌狂奔,如遇大敵
金硯卿停頓了兩秒鐘又說道:“王爺率領弟兄們退守龍虎關,只是做暫時的戰略撤退,在這里休整用新的軍制練兵,練成一只天下強兵。驅逐韃虜,收復山河”王爺認命我為監軍道,專門負責募兵籌以及解決弟兄們思想的困惑讓你們明白為什么而戰,同時解決軍民之間出現不和關系的問題,讓我們的戰士知道為誰而戰,是為老百姓而戰,我們當兵的就是魚,老百姓就是水,魚兒離開了水還能自由存活嗎?軍隊要有鐵的紀律,自古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特別是如今這個國難當頭的時候,我們去從韃賊手里收復失地,敵戰區的百姓日子本來就不好過,如果我們再去從他們那里洗劫一番,弟兄們你們說他們還怎么活?你們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姊妹,我們對老百姓的時候稍微想一想他們是你們的父母是你們的姊妹,你們是否還會如此?
臺下士兵聽的渾身血液如寒冬臘月時節的冰水煮沸了一般沸騰,呼嚕冒泡。
最后又接著道:自今日起你等兄弟要好好練兵苦練殺賊本領,大宋的忠武王岳飛訓練岳家軍時就是按照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原則進行所以歷史上岳家軍常常以少勝多創造了不少的奇跡。各位弟兄都是忠義的七尺漢子,站起來能頂半邊天,我先把丑話說在前面臺下今日祭旗,旗在人在!若有貪生怕死、劫掠百姓者,別看我外表是是一弱女子,殺起人樹正軍法來可是手一點不手軟,說著她揮劍斬落旗角,大呼:“犯令者猶如此旗必受天誅!”將士目此情景不經意間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良久,才舒緩了一口氣
李定國在旁邊看的如癡如醉,金硯卿這個外表柔弱內心堅毅果敢的弱女子身上散發出來的威嚴絲毫不亞于他這個久經沙場戎馬半生的男子從后世穿越到三百年前明朝的他他也深知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只要因地制宜的施行實事求是的戰略計劃輔以合適的宣傳
金硯卿積極協助,她組織文吏記錄訓練情況,為李定國出謀劃策。她還深入兵營,鼓勵士兵:“諸君苦練,他日必能驅逐韃虜,恢復大明山河!”士兵們士氣大振,訓練愈發刻苦。
李定國深知,軍隊離不開百姓支持。他命人張貼告示,嚴明軍紀,特別強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許擾民。金硯卿也帶著女眷,為百姓施藥送糧,幫耕助織。百姓們深受感動,紛紛為明軍送糧送物,青壯年踴躍參軍。
在一次軍民聯歡中,一位老農拉著李定國的手說:“將軍仁義之師,俺們愿全力支持!”李定國眼眶泛紅:“保家衛國,乃我等本分,多謝父老鄉親!”
在李定國與金硯卿的努力下,龍虎關明軍面貌煥然一新。精兵強將,訓練有素,與百姓水乳交融。他們厲兵秣馬,只待時機成熟,便再次揮師北上,與清軍一決雌雄,續寫抗清復明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