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尼西亞(列國志·新版)
- 許利平 劉暢 薛松
- 1897字
- 2025-04-08 14:21:53
七 人口
數量和分布 根據2018年印尼統計年鑒,截至2017年,印尼擁有2.619億人口,位居世界第四、東南亞第一。人口數量排在前五名的省份中四個在爪哇島上、一個在蘇門答臘島上,分別為西爪哇省(18.34%)、東爪哇省(15.00%)、中爪哇省(13.08%)、北蘇門答臘省(5.45%)和萬丹省(4.75%)。人口數量排在后五名的省份分布在東部和北部地區,分別為北加里曼丹省(0.26%)、西巴布亞省(0.35%)、哥倫打洛省(0.45%)、北馬魯古省(0.46%)和西蘇拉威西省(0.51%)。
人口增長率 2017年印尼人口增長率為1.34%(2018年印尼統計年鑒數據)。從1930年荷印政府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來,印尼人口增長了約2億人。從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印尼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增長率緩慢下降。70年代增長率為2.31%,80年代下降到1.98%,90年代到2010年一直維持在1.49%,2010~2014年為1.40%。預計2020~2025年,人口增長率將進一步下降到0.92%。
人口密度 印尼平均人口密度為137人/平方千米(2017),排世界第19位(2014)。印尼各地人口密度差異很大。爪哇島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島嶼,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六個省全在爪哇島上,雅加達甚至達到15624人/平方千米(2017)。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在加里曼丹島和伊里安島,人口密度最低的北加里曼丹省和西巴布亞省只有9人/平方千米。為了降低人口密集地區的生存資源壓力,增加人口稀疏地區的勞動力,從20世紀70年代起,政府實施了國內移民計劃(Transmigrasi),將人口從爪哇島轉移到東部和西部。這是印尼歷史上第二波大規模國內移民,第一波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荷印政府發展私人種植園經濟時,為了滿足種植園對勞動力的需求,從爪哇島向蘇門答臘島轉移了大規模勞動力。
年齡結構 印尼人口撫養比率[3]為48.6%(2015),到2035年,這個數字將降低至47.3%。截至2017年,印尼人口預期壽命為71.1歲。
性別比 印尼的性別比[4]是101(2017)。1971年印尼的性別比是97.18,之后此數字緩慢增長。從2000年起,性別比超過100(見圖1-1)。

圖1-1 印尼人口結構金字塔
資料來源:印尼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網站,http://sp2010.bps.go.id/index.php/site/index。
人口政策 印尼人口從20世紀初開始快速增長,50~60年代人口增長率達到巔峰。最早意識到計劃生育必要性并付諸行動的是在印尼的西方援助組織,如福特基金會從1952年起向婦女提供避孕用具。少數印尼高級知識分子和官員也在同一時期認識到了計劃生育的必要性。他們的出發點不是控制人口數量,而是減少生產婦女和新生兒的死亡率。衛生部婦女和兒童福利處主任蘇麗安迪博士(Dr.Julie Sulianti Saroso)于1952年在廣播節目中宣傳計劃生育的思想和知識。外交部長蘇班德里歐(Subandrio)也是計劃生育的支持者。一些私人診所開始向婦女推薦使用計生用品。但是因為計劃生育不符合伊斯蘭教教義,而且有支持所謂西方性自由的嫌疑,時任總統蘇加諾和副總統哈達一直不愿意制定計劃生育的國家政策。
蘇哈托上臺后很快開始支持計劃生育政策。1966年,印尼經濟危機和西方社會對新政權的觀望態度使蘇哈托急于獲得西方支援,他不得不在某些方面迎合西方。1967年,蘇哈托簽署了《世界人口宣言》。同時,50年代前往美國讀書的知識分子開始成為官僚系統的中堅力量,他們支持計劃生育政策。另外,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城市化問題開始顯現。1967年4月,雅加達省長阿里·薩迪金(Ali Sadikin)在講話中首次將城市化問題與人口爆炸聯系起來,并開始在雅加達開展首個政府資助的計劃生育項目。
計劃生育正式落地成為印尼國家政策的標志是1968年成立的國家計劃生育機構(Lambaga Keluarga Berencana Nasional),1970年更名為國家計劃生育協調機構(BKKBN)。1972年該機構成為非部委政府機構,直接向總統負責。印尼的計劃生育基本遵守自覺自愿的原則。70年代的計劃生育宣傳口號是“每戶只生三個孩子”,現在的政策變更為鼓勵每個家庭只生兩個孩子,鼓勵晚婚(在二十五六歲時結婚)和使用避孕措施。
70年代,在機構第一位負責人蘇瓦爾佐(Dr.Suwardjo Suryaningrat)的帶領下,計劃生育逐漸在巴厘島和爪哇島鋪開,通過診所向人們介紹計劃生育知識,通過說服的方式使人們自愿實踐計劃生育。世界銀行、美國國際開發署、福特基金會等機構提供了智力和資金支持。1972年,為了控制人口而進行計劃生育的說法已經被政府接受,計劃生育目標成為“五年建設規劃”的一部分。1974年開始第二個五年規劃,計劃生育項目開始在亞齊、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南蘇門答臘、楠榜、西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和西努沙登加拉等地拓展。直到第三個五年規劃,計劃生育已經普及到了印尼全部地區。到了70年代末期,國家計劃生育協調機構和幾乎全部社團組織都有合作,宣傳途徑擴展到宗教團體、青年小組、信貸團體、軍隊等各種機構和行業,甚至某些地區公務員的晉升也與計劃生育表現掛鉤。因印尼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蘇哈托總統在1989年獲得聯合國人口獎。2002年,作為地方分權改革的一部分,國家計劃生育協調機構的地方辦公室開始向地方政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