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在凌晨兩點突襲古城,周媛被瓦片墜落的脆響驚醒。手電筒光束切開閣樓黑暗的瞬間,她看見雨水正順著腐朽的椽子織成銀線,在剛完成的彩繪墻面上蜿蜒出新的溪流。
“溫嶼白!“撥號時的忙音混著雷聲,直到第五通才傳來睡意朦朧的應答。周媛攥著滲水的防雨布,“能不能借把梯子?“
皮卡碾過青石板的水花聲比救援來得更快。溫嶼白翻進院墻時渾身濕透,工裝褲緊貼小腿肌理,工具箱在胸前撞出悶響:“先引流,再堵漏!“他甩開雨衣兜住周媛,“去把東廂房的塑料布拖來。“
七米高的竹梯在風雨里打擺,溫嶼白用麻繩把自己捆在房梁上。手電筒咬在齒間,光束掃過霉變的橡子:“西南角的瓦片被松鼠刨松了。“他拋出繩索,“抓緊,我拉你上來。“
周媛攀上屋檐時,雨水正順著溫嶼白的下頜滴進她衣領。他單手撐開防水布,另一只手環過她腰側去固定鋼夾:“數三下同時松手——“驚雷炸響的瞬間,塑料布鼓成帆,將兩人拍向潮濕的瓦片。
閣樓成了臨時作戰室。溫嶼白用熱熔膠槍封堵裂縫,周媛在滲水點下方支起接水桶。雨水敲打塑料布的聲音突然變調,他猛地拽她后退——腐朽的橫梁轟然斷裂,砸在他們剛讓開的位置。
“得做個臨時支撐。“溫嶼白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從工具包翻出液壓千斤頂。周媛舉著射燈照亮作業面,發現他右手虎口裂著新鮮的血口。
凌晨四點的暴雨暫歇間隙,他們蜷在廚房喝姜茶。溫嶼白用紗布草草包扎傷口,周媛盯著他沾滿瀝青的手指:“你工具箱里為什么常備建筑耗材?“
“去年在瀘沽湖做藝術駐留,幫摩梭族奶奶修過祖母屋。“他晃著見底的茶杯,“后來發現,修復比破壞更需要創造力。“窗外的雨突然轉急,他起身時T恤下擺擦過她手背,“得在天亮前補完北坡。“
晨光刺破云層時,溫嶼白正在替換最后一片青瓦。周媛扶著晃動的竹梯,看見他后背衣料被刮出裂口,肩胛骨隨著動作起伏如振翅的鶴。當他把新瓦嚴絲合縫嵌入凹槽,晨曦恰好漫過雪山之巔,將兩人的影子焊在潮濕的屋脊上。
“試試排水溝。“溫嶼白的聲音帶著晨霧的沙啞。周媛扳動自制導水槽,看著雨水馴服地流向蓄水桶。水面倒映著他們交疊的身影,被漣漪揉碎又拼合。
閣樓突然安靜得能聽見彼此呼吸。溫嶼白用剩余材料拼了盞應急燈,光纖纏繞著斷梁垂落,在墻面的溪流彩繪上投出星斑。周媛發現他悄悄在接水桶邊緣刻了只淋雨的瓦貓,貓爪正指向未干的水漬——那里有她凌晨慌亂中按下的手印。
正午的陽光蒸發著水汽,溫嶼白癱在腳手架邊沉睡。周媛輕手輕腳取下他指間將墜的螺絲刀,瞥見他手機屏幕亮起——暴雨夜的施工照被設為壁紙,畫面里她正踮腳固定防水布,發絲沾著晶瑩的雨珠。
補覺醒來的黃昏,溫嶼白已經煮好砂鍋粥。他舀粥時露出小臂的曬傷,“下午去建材市場定了防腐木,下周換梁時...“突然噤聲看著周媛伸手觸碰他發紅的皮膚。
“林知夏寄的蘆薈膠。“她旋開藥膏罐,“在冰箱第二層。“
晚風裹挾著晾曬的床單起舞,溫嶼白站在梯子上檢查補丁。周媛在下方遞工具時,發現他后頸粘著片銀杏葉——是暴雨夜從客棧老樹刮來的。她欲言又止,最終看著金葉飄落在水洼里,漾開細密的同心圓。
深夜的釘釘聲驚醒了隔壁客棧老板娘。她舉著燈照見對面陽臺的光暈:溫嶼白在加固梁柱,周媛蹲著整理工具。兩人影子隨燈光搖曳,在百年老墻上演著無聲的皮影戲。
暴雨在凌晨再度來襲。周媛抱著毯子沖進閣樓,看見溫嶼白正用聽診器般的儀器檢測濕度。“東南角還有處隱患。“他轉身時撞翻咖啡罐,兩人同時蹲身去撿,額頭相碰的悶響混進雨聲。
晨光中,溫嶼白指著屋檐新掛的銅鈴:“等雨季結束,這里會長出銅綠。“他忽然將個冰涼物件放進周媛掌心——是用斷裂瓦片磨的吊墜,背面刻著經緯度坐標。
周媛摸著發燙的耳垂轉身,看見晨霧正漫過溫嶼白修補過的屋頂。昨夜未說完的話凝成水珠,從新鋪的瓦當邊緣墜落,在青石板上碎成八瓣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