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能,你也能:IPD重構產品研發(第2版)
- 劉勁松
- 1096字
- 2025-03-17 18:19:54
華為值得學習嗎
隨著技術和管理的變革,西方曾經的明星企業摩托羅拉、柯達、朗訊等紛紛隕落,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奈飛等不斷發展和崛起,成為其他企業的標桿,也是我們國家很多企業學習的對象。但隨著中國公司的崛起,尤其近幾年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崛起,很多企業的學習對象也從國外轉向國內,于是向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美團等學習成為新時尚。其中,華為在近二十年來,都是中國企業學習的榜樣。尤其是華為在智能終端領域的崛起,讓華為成為中國企業學習的超級樣板,探討華為的成功秘訣也成為管理學界的時尚,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舉一動也成為媒體追逐的熱點。
但是在2012-2014年,國內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勢頭遠遠超過華為,華為作為當時的學習標桿備受質疑,專家和媒體都扎堆尋找華為公司和任正非的“破綻”,很多人認為華為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
當任正非說要追求利潤的時候,他們說這和互聯網精神不合。互聯網精神要的是“燒錢買流量”,小米、京東、BAT一開始都不追求利潤,最終才有利潤。
當任正非說要科學管理、規范化管理,向“藍血十杰”和西方管理持續學習的時候,他們說任正非老了,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華為因為管理太僵化,快要步朗訊、摩托羅拉、北電網絡等的后塵了。
當任正非說要艱苦奮斗、加班加點奉獻(尤其是管理層)時,他們說這不符合“80后”和“90后”的需求。
當任正非說要堅持自我批判時,他們說這是什么年代了,現在年輕人要的是個性、自我,這樣才能創新。
當任正非說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圍繞客戶需求創新時,他們說客戶并不知道客戶需求是什么,喬布斯從來不做市場調研……
面對質疑,任正非和華為的頭腦一直都是清醒的,始終重視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基礎管理的作用。任正非在2014年“藍血十杰”表彰會上說道:
華為是不是合格的學習標桿?我們應當如何學習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