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被賦予了工作的權利,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工作是人的天職,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當我們把工作當成一項使命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實現人生的價值。
——哈維爾管理顧問公司總裁威迪·斯太爾
職業態度決定職業命運。
越害怕出現問題,越容易遇到問題。
之所以害怕問題,是因為問題被我們的恐懼放大了。
聰明人面對問題想辦法,愚蠢者面對困難找借口。
下決心去解決,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解決不了問題的人
松下幸之助說:“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其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個員工的能力在于能否把問題化解掉。”我們的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講,就是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把問題一一解決了,企業才能獲得進步,我們才能謀求發展。
從工作就是解決問題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將這個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可以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的人,另一種是找不到方法解決問題的人。這也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勝任工作的首要條件。
能不能勝任工作,能不能解決自己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關鍵在于面對問題時的心態,在于解決問題的態度。那種敷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在工作中永遠不想面對問題,更不會去解決問題,于是就成了找不到方法解決問題的人。而那種心態平和、態度積極的人,從來不會害怕問題,總是處處為企業著想,總是帶著思考工作,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于是就成了可以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的人。
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海因斯打破了百米跑世界紀錄,并闖進10秒大關,他激動地攤開雙手,仰頭朝天高喊了一句話。當時他身邊沒有麥克風,誰也不知道他到底說了什么。
16年后,一位記者在資料片上看到了海因斯的那個鏡頭,他想,海因斯當時一定說了非常重要的話,于是,他去采訪海因斯,問他當時到底說的是什么。
面對記者的提問,海因斯笑了,他說:“我當時沖著天上說——老天爺,原來那扇門是虛掩著的。”
海因斯接著說,自從歐文斯創造了10.3秒的百米跑世界紀錄后,科學界斷言,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小于10秒,人類不可能跑進10秒大關。看到自己跑進了10秒大關,他突然明白,原來10秒大關這個門并沒緊鎖,它是虛掩著的,一推就開。
在我們每個人面前,都可能橫著很多的障礙,讓我們覺得實現某個目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們,擺脫它們,踢翻它們,抵達夢想的前方。
很多時候,做事只是一種心態,一種選擇,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難事。甚至可以說,這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想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如果你長期處于不想解決問題的思想支配下,就會變得平庸,甚至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而自己也將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老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任何難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你有解決問題的信心,有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不管問題有多么地艱難,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不斷的探索,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找到一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在海爾集團,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為了發展海爾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1997年8月,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學習世界先進的整體衛生間生產技術。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之間,設備調試正常后,廢品率為2%。
“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100%?你覺得可能嗎?”日本人反問。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們止于2%。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的標準是100%,要么不干,要干就要爭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三周后,她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
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并見到了魏小娥。此時她已經是衛浴分廠廠長。面對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她請教:“有幾個問題曾經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沒有成功。日本衛浴產品的現場臟亂不堪,我們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只是難度太大了。你們是怎么做到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經地義,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
原來,從日本學習歸國之后,魏小娥便開始重點抓衛浴分廠的模具質量工作。在實踐中,她把2%放大成100%去認識。她在產品上發現了不易察覺的黑點,馬上召集員工商量對策。她說:“這些有黑點的產品萬一流向市場,就會影響海爾的美譽度,用戶能拿著放大鏡、聽診器去買冰箱,也會拿著這些東西來買衛浴設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產生這個小黑點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現場不能做到一塵不染。”
還有一次,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了一根頭發,這無疑是操作工無意間掉進去的。一根頭發絲就是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制作了白衣和白帽,并要求大家統一剪成短發。
不管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魏小娥緊繃的質量弦從來沒有放松過。最終,2%的責任得到了100%的落實,100%這個被日本人認為是“不可能”的產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都能夠像魏小娥這樣用心,認真地解決問題,也一定能成為第二個“魏小娥”。只要認真地對待問題,我們同樣可以做得很好!
很多時候,能不能解決問題,不只是能力問題,還是一個態度問題。積極的工作態度,就是一種工作方法和工作哲學。從平凡到優秀,從普通到卓越,只有一個秘訣,那就是在工作上用心一點,再用心一點。只要態度積極地去做,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得出色,都能成為企業最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的財富,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這世界上,有鎖就有鑰匙,只要找對了鑰匙,沒有開不了的鎖。只是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把精力用到了論證這把鑰匙是否存在,是否有足夠的外在條件上,而不是尋找這把鑰匙,開發資源去獲得它。
那些優秀的員工,從來不會懼怕問題,他們敢于面對問題,認真地解決問題,并將問題當做能力提升與發展的好機會。這樣積極的工作態度,正是他們能夠解決問題、成為優秀人才的關鍵所在。
感悟與反思
1.那些成功人士,不管面前的問題有多困難,都會勇敢地面對、冷靜地分析,同時采取主動的行動。你是否具備這樣的素質呢?
2.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困難不是放棄的借口,而是堅持的理由
工作中,問題與挫折在所難免;生活中,矛盾與困難也是頻頻出現。因此,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認為,在我們的面前,彎道多直路少,逆境多順境少。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人在挫折面前張口“栽了”,閉口“慘了”,他們意志薄弱,一遇到問題,就垂頭喪氣,甚至“看破紅塵”,徹底否定自己。
古人說:“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說:堅持去做的人就常常能成功,堅持行路的人常常能到達目的地。盡管說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去做是一定不會成功的。我們說,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困難的人生才更豐富。在那些意志薄弱者看來的一切阻礙,面臨的一切困難,都不應該成為放棄的借口。
在我們面前,應該只有跑道,不該有任何退縮的理由。我們應該邁開步伐,甩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不斷努力,堅持到底,戰勝困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憑著自己的信念、恒心、信心、決心以及自己的堅強意志和不懈努力,戰勝外在的艱苦條件,從而奪取勝利樂觀生活的人。
高考落榜后,為了尋找出路,他去了深圳,謀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差事,工作累,報酬少,還要忍受工頭的責難與訓斥。干了一個月,他便打道回府了。
回到南京,他進了一家印刷廠,雖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費看報紙。不干活時,他抓緊時間學習。他選擇了成人高考,再累再忙,他都按時聽課。有一天,他一不留神,手卷進了機器,好在搶救及時,手是保住了,工作卻丟了。為了生活,他開始打短工。他聽說開超市掙錢,就借錢開了間小超市,最終血本無歸。
他從報紙了解到江蘇電視臺招聘接待員。雖然他知道接待員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電話,還是報了名。做接待員一年多,他困惑了:難道我這輩子只能端茶倒水嗎?
不久,他拿到了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專科文憑,同時下定決心做一名記者。他每天早早來到臺里,幫記者們打掃衛生,順便熟悉記者工作流程。他學會了使用攝像機,掌握了采訪技巧。有些小新聞,老記者看不上眼,就交給他。后來,領導開始允許他單獨跑新聞。他每天都透支體力,熬夜拼命做節目。漸漸地,一些大題材也開始交給他做了。
1996年,他參與拍攝的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榮獲全國長篇電視專題片二等獎,這讓他成了真正的記者。后來,他走出幕后,成了一名新聞主持人。他的節目收視率一度超過《新聞聯播》。2004年,他入選“中國最新銳十大主持人”,他是唯一的全國地方臺主持人。2010年他被評為全國“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風云人物”。
他就是江蘇電視臺當家主持人孟非。這個如今被全國觀眾熟知的“光頭”主持人,曾經在日記中對自己說:“苦難中積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這種百折不撓的勤奮和好學,成就了孟非今日的盛名。
有人說:“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那些我們眼中星光燦爛的成功者,無一不是意志堅強的人。他們往往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奮起,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從來都不會服輸,永遠都不會退縮、停滯不前。
挫折也好,問題也好,一旦出現,總是會或多或少地給我們造成損失,因此我們總是希望生活與工作中能免則免,越少越好。但是,挫折與問題,其實是把“雙刃劍”,它們的確會產生壓力,制造麻煩,但是,只要我們處理得好,它就能夠為我們深化認識提供契機,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給我們的發展帶來轉機。
在各種困難和壓力下,我們不能選擇退縮,任何事情都不是放棄的理由,永遠不要輕易放棄,或許成功就在那最后一刻的不放棄與堅持之中。
俗話說得好: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困難不應該成為放棄的理由,而應該成為邁向成功的動力!遇到困難,感嘆“我不可能完成這項任務的”,“我還是放棄吧,這件事情太困難了”,對于解決問題無濟于事。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追求的目標層次越高,遭到的挫折也就越大。我們應該有粉碎每一個障礙的信心和勇氣,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地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在困難中提高和磨煉自己,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和重整旗鼓,唯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感悟與反思
假設有一天你工作到深夜,突然感覺很餓,好不容易在抽屜底找到一盒餅干,卻發現已經過期了一周。你會怎么辦?
(A)不理它,照樣吃。
(B)算了吧,不吃了。
(C)不吃了,再找別的食物。答案:
(A)你為人十分執著,只要設定目標,一定會勇往直前,為你的理想前進。但你必須量力而為,并且自我充實,這樣才能達成理想。
(B)你凡事都不強求,每當遇到困難,放棄的念頭就會浮現在腦海。要知道達成理想需要一定的堅持和毅力,過于容易放棄只會半途而廢。
(C)你拿得起,放得下,會堅持自己的理想,也會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一些改變自我的反省,讓你如愿達到目標。只要能努力加油,相信成功在望了!
第一時間面對問題,才能以最快的時間解決問題如果你的上司對你說:“這次和對方的談判咱們只能贏,公司能否挺過這道難關,就全靠你了!”而你這樣回答他:“經理,我知道這次談判事關公司前途,但是我心里真的沒底。咱們一個小公司,要資歷沒資歷,要人才沒人才,拿什么跟人家行業的翹楚談判呢?”試想一下,你的上司會對你有什么樣的看法呢?他一定會認為你沒信心,沒責任心,難當重任。
抱著這種心態工作的員工,不管他在哪個公司,都很難成為優秀的員工,因為他一有困難就退縮,一遇阻力就放棄,一見問題就推脫。這樣的員工,永遠也不會得到老板的青睞。也許你所擔心、抱怨的都是客觀事實,但是,身為員工,你的責任就是為公司排憂解難,主動承擔艱巨的任務,并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
公司給你一項艱巨的任務時,你應秉持的唯一態度就是毫不猶豫地說“您放心地交給我吧”、“保證完成任務”,并第一時間付諸行動,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障礙。那么,當你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時,上司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有一個叫戈斯泰羅的小伙子,從加拿大軍隊退役后,搬到了尼亞加拉瀑布市,并且馬上出去尋找工作,在安大略省水電委員會的下屬企業里當了一名機械師。
在軍隊里他就是一名出色的機械師,因此工作很順利,上司很欣賞他,他也十分開心。18個月后的一天,上司找到他說:“有個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訴你——你升職了,請你做班長,專門負責廠里的重型柴油機。”
然而,從那個時候開始,戈斯泰羅就開始擔心。他曾是一個快樂的機械師,但當班長,對他來說,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難題。身上的重任壓得他幾乎透不過氣來,焦慮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他,不管他是睡著了,還是醒著,也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企業里。
終于有一天,他最害怕的事發生了。一天早上,他正朝礫石坑走去,那里應該有4臺牽引車帶動4臺巨大的削刮機在工作。但非常奇怪,四周靜悄悄的。很快他就明白了:4臺巨型牽引車全壞了!
當時他的腦袋好像快要炸開了,心急如焚。他立刻找到經理,告訴他這個壞消息,說4臺牽引車全壞了。他一口氣說完,等著經理的訓斥。
可是出乎他的意料,經理沒有大發雷霆,只是轉過身來,臉上掛著微笑,看著他說了一句非常簡單的話。戈斯泰羅永遠也不會忘了這句話。這句話是:“修好它!”
他所有的憂慮、害怕、擔心全部煙消云散,他馬上走了出去,抓起工具,開始專心致志地維修那幾臺牽引車。
馬云要求他的團隊“把一切困難解決在第一時間”,俞敏洪告訴他的學生“所有的問題必須在它萌芽中學會解決”。有再多的困難,再多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回避,不能過多猶豫,只能選擇迎難而上,因為問題永遠不會識趣地主動消失,第一時間面對問題永遠是最明智的選擇。
機器壞了,你就修好它,問題出現了,你就解決它。成為優秀員工的方法,沒有多么神奇,其實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