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M理論有三向度

安人之道、經權之道和絜矩之道,構成了中國式管理的三個向度。一切管理措施均以安人為衡量標準;原則確定后,視企業內外環境的變遷而持經達權,以求制宜,謂之經權;衡量及變通時,將心比心,稱為絜矩。安人是仁的表現,經權是義的方法,絜矩為禮的態度,三者密切配合,才合乎中道。

一、仁、義、禮三向度

我國管理思想以儒家為主流。孔子“攝禮歸義”,更“納禮于仁”,構成了“仁、義、禮”一貫的思想體系。“仁、義、禮”的管理理念,便構成了M理論的三個向度。

孔子論道,大抵以仁為主,仁就是愛。員工的人性,要以關懷、關心、珍惜、真情、愛心來塑造和感化。仁必須合義,關懷、關心、珍惜、真情、愛心都應該合理,不可以過分,以免造成溺愛、濫情。仁如果不合于義,則愛之適足以害之,徒仁不足以收到理想效果,必待有合于義,然后始能保其有益而無損。

仁就是要慈,要善,要有真情。但愛是要受到約束的,不可以過分。合理不合理,最好先用禮俗、制度來加以規范。禮就是禮俗、制度、典范,本身也要力求合理。

二、仁為安人之道

仁引申為安人之道,只有用愛心的管理,人才能安。管理的一切措施均以安人為衡量標準,能安才做,不能安便不要做。

仁是義和禮的基礎。要求員工權宜應變,扮演合適的角色,首先要使其能安、得安。因為個體或群體的不安都是管理失效的根本原因。

管理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安人。團體里有人不安,這個人一定會搗亂。有人認為,一些人天生喜歡打小報告,我不這樣認為。人會追求自身價值,當一個人有正經事要做,而且受到大家重視的時候,就不需要搗亂了,他感到自身沒有價值的時候,就坐立不安,開始作怪了。

員工能安、得安,才肯自愿接受塑染,配合組織要求,盡心權宜應變。一名新員工進來后,我們不會立即讓他開始工作。會問他家庭狀況,幫助他把生活安頓好,再帶他到各部門去轉一轉,讓他和其他人打打交道,彼此熟悉熟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情緒穩定下來,讓他能安。

三、義為經權之道

義引申為經權之道。唯有合理的管理,員工才會自動應變,以求制宜。管理的一切措施都必須因時因地而制宜,才有成效。

仁必須合義(宜),否則徒然把員工寵壞了,增加管理的困難,更使人對仁失去信心。孔子主張君子必須得之有道,去之亦有道,取舍的標準在義。員工好逸惡勞,趨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管理者要視員工表現的善惡,善者愛之,不善者惡之。對能夠自動“安而行之”的成員,用愛心來關懷、珍惜;對于尚未自動自發的同人,要用“以德報德”的獎賞來激勵,使其“利而行之”;少數表現欠佳的人,也應該“以惡報怨”施以適當懲戒,使其“勉勵而行之”。

管理者能夠使好人好得恰到好處,惡人亦惡得恰到好處,便是合義的仁,才是合理的愛。

“經”是根本的管理原則,不可輕易改變;“權”指權宜應變,按照管理法則來應變,叫作持經達權。持經達權是按照“經”來從權應變。儒家重視經權,即希望管理者有一顆仁心,而持經達權,以求合義。一切權變,務須“義之與比”,依義理而應變,才能確保變而能通。因此,經權之道是管理的應變過程。

四、禮為絜矩之道

絜矩是一切作為都應該站在他人的立場來設想,將心比心,才能合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是人,心里的想法大致是相同的。拿尺來度量,使上下四方事物都能合理,便是絜矩之道。

禮可以引申為絜矩之道。禮包含法,法是成文的禮,產生于禮之中。禮重在預防,法側重于應報。管理者強調法治實在不如強調禮治。因為法治只能循法守法,禮治才能進一步對于非禮的不法行為防患于未然。這番道理正好符合絜矩之道。

作為組織成員,大家喜愛的事情,他也喜愛而樂于去做;大家厭恨的事情,他也厭恨而摒棄。每個人合理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才能產生合理的規范、制度。

孔子的管理思想,以禮為起點,首先倡導管理制度化。但是他深知制度的制定“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多則“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寡則簡陋而造成自由心證的流弊。禮必須“唯其稱也”,便是合乎“時”“位”而得其“中”。不過環境變遷,制度日久僵化,必定產生許多不能適應的毛病。于是孔子發揮“不停滯”的精神,認為管理制度化只是管理必經的階段,卻不是最好的管理形態。他主張管理制度必須“義之與比”,即依“理”而適時修訂,同時在未修訂之前,要有彈性,使管理者持經達權,因時制宜。

孔子“攝禮歸義”,表示管理制度化后,還應該進一步合理調整,做到制度合理化。制度合理,大家比較樂于遵從。絜矩之道是管理必備的態度,也是制度合理化。

義是正當性,正當與否是一回事,組織成員接受不接受是更重要的一回事。人如果有仁心,則大公無私,便能夠明辨是非,所以仁為義本,孔子更由義推到仁。組織成員立有“道心”,則其態度行為,必力求正當,而凡是合理的,也就由肯定而欣然接受。管理合理化之后,再進一步,即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與合理化是制度化順利有效的基礎,管理者不重視人性化而追求制度化,乃舍本逐末。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管理者“克己”(去私)“復禮”(循理),便是返顯仁心。具有仁心的管理者,在創立、修訂與執行制度時,成員才會信服。

五、M理論三向度要合一

管理以安人為衡量標準,原則確定后,依內外環境的變遷,而持經達權,以求制宜。衡量及變通時,務須遵循絜矩之道,將心比心。安人、經權、絜矩三向度,運用時要合而為一。

管理者以安人為目的,持絜矩的心態,建立合理的典章制度,作為組織成員遵循的常道。靈活運用經權方法,將管理法則應用到管理實務上面,收變而能通的效果。

管理是整體性運作,在過程中必須環環相扣,密切配合,而且互相依存,構成有機的完整系統,才能順利有效。

先說安人。怎么實現呢?當然需要依據將心比心的絜矩之道,分別站在股東、員工、顧客和社會大眾的角度,本著設身處地的原則,體會安或不安的平衡點,尋找安的合理標準。由于外界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動,管理者必須持經達變,在動態中求取合理的調整。安人有賴于絜矩和經權的配合,才能真正發揮功能。

怎么持經達變才算是合理的應變,而不是亂變呢?安人的大原則必須成為管理者心目中不可改變的“經”,然后配合時空的變遷,依據各種內外環境的變數,秉持絜矩之道的原則,做出合乎此時此地的合理調整。變得合理,股東、顧客、員工和社會大眾都能安寧。

最后說絜矩。管理者將心比心,應該以安人為不變的目標,設身處地,才能獲得眾人的認同。否則名為絜矩,實則完全基于自己的一廂情愿,未必符合對方的需求,效果不佳。因此,管理者以安人為目標,配合各種資源和條件適時持經達權,以求合理展現絜矩的誠意,必然能夠提升管理績效。

三者都不能脫離整體,以免有失周嚴而減少成效。

管理者具有“誠”的修養,就比較容易把持平常心,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擇善而固執”。以此時此地合理的為善,一旦決定,便堅持一段時間,不再變更。猶豫不定,或者朝令夕改,都不是好現象。

我們允許成員之間競爭,有時這也不失為安人的一種方式。雖然對部門之間的協調有些不利,但如果成員之間完全不競爭,長久下來可能會喪失斗志。人類的精神力量以一張一弛為適宜。長期緊張缺乏弛緩調劑,必然會因疲憊而衰竭;長期弛緩,完全不緊張,也將由松懈以至于麻木。適時持經達變,只要絜矩得宜,便應該加以制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邓州市| 武夷山市| 天柱县| 通江县| 平潭县| 胶州市| 蚌埠市| 台北市| 田东县| 宣恩县| 游戏| 永福县| 宁海县| 策勒县| 当涂县| 改则县| 林口县| 筠连县| 西青区| 株洲县| 滕州市| 永寿县| 偃师市| 错那县| 石嘴山市| 嫩江县| 建阳市| 上犹县| 河南省| 衡阳县| 镇平县| 武城县| 深圳市| 怀化市| 葵青区| 陆川县| 沅陵县| 揭东县| 中江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