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偏見
- (美)戈登·奧爾波特
- 887字
- 2025-01-17 14:10:33
內群體的易變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內群體,然而,時代不可避免會對他施以影響。過去一個世紀中,國家和種族成員資格的重要性逐漸提升,而家庭和宗教身份則日漸式微(但它們的影響至今仍不可小覷)。女性如今已經承擔起一度專屬于男性的角色,讓叔本華的反女性主義論調顯得那么陳舊迂腐。
從美國人對移民的態度轉變,我們可以看到“國家”這一內群體概念的變遷。如今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很少會對移民抱有理想主義的態度,不再覺得為受壓迫的人們提供家園是自己的責任和榮幸。
1918—1924年間,反移民法得以通過。二戰之后,更多的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他們哭喊著想要入境美國,但那種揮之不去的愁緒即使再強烈,也并不足以讓美國人對難民敞開懷抱。無論從經濟學還是從人道主義角度看,放寬移民限制的理由都非常充分。保守主義者害怕激進思想的滲入、新教徒擔憂自身本就岌岌可危的主流地位更加不保、反猶分子拒絕更多的猶太人,還有勞工組織苦惱的是工作崗位不足,新移民恐怕會搶走本地人的飯碗,進而威脅當地的安穩秩序。
在有據可考的124年中,大約有四千萬名移民來到美國,有一年的移民數量甚至多達一百萬。在所有這些移民中,85%來自歐洲。一代人以前,反對的聲音鮮有耳聞。然而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移民申請都被拒絕,社會上愿意為“流離失所人士”發聲的人也所剩無幾。時代變遷,內群體的邊界愈發收緊:外來人士被認為是可疑的,理應拒之千里。
在特定的文化中,不僅內群體的重要性和定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個體也是一樣,很可能在某段時期認同這個群體,在另一個時期又認同那個群體。
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大會上的一項決議對我們很有啟發。對當時的參會人員而言,民主黨是非常重要的內群體。但黨派的定義(如其在國家平臺上所述)卻讓他們無法接受。為了讓每個成員都滿意,“民主黨”這個類別被重新定義為“包含所有支持地方自治,且反對強集中、家長式政府的人。此外,觀念或領導方針受國外勢力、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或公平就業委員會所影響的人都應予排除”。
為了滿足個體的需要,內群體經常會被重新定義。如果需求極為強烈,那么對內群體的重新定義,或許基本就意味著對外群體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