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深諳人性,看人不止一面
不執著是第一特性
中國人相當復雜,不但想到“我”,還要顧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所以前文也說過,在中國做中層干部,必須十分了解中國人的特性。
一方面,可以好好“理”下屬員工;另一方面,可以讓你在處事時深思熟慮、面面俱到,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樹敵,導致后患無窮。在橫的方面,要“和”,與任何人都要保持恰到好處的人際關系。在縱的方面,要“中”,對于人和事的處置,應該有自己的原則,并且一定要堅持原則,否則會被說成“沒有規矩”“缺乏制度”,甚至“胡作非為”。同時,堅持原則又不能到處得罪人,弄得雞飛狗跳,妨害安寧。“持中致和”是指既要堅持原則又能和諧相處,所以“和”就是廣結善緣,用“廣結善緣”來“堅持原則”,既會做人又能做事,叫作“致中和”,才是真正的圓滿。
太極行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現,目標放在“致中和”。但長久以來的過與不及,產生不少弊病,被鐵口直斷為偏差行為,再加上不斷用西方或日本標準來衡量,便越發顯得落伍而毫無價值。在此不妨改稱為“中和行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與無謂的爭議。
“不執著”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中和行為的第一特性是“不執著”,特別是有些員工,滿腦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諸如:
不容易聽信別人的話。
不重視團體規約。
不完全遵照上級命令行事。
不認真執行工作規范。
不相信企劃。
不能真正科學化。
不容易完全標準化。
不能夠大家一致,總認為自己應該特別。
公司高層領導對同一事情,可以表示“關切”,也可以十分“震怒”,完全視情況而定,目的只有一個:先表明和自己沒有關系,再看做這件事情的人是誰,可能引起什么樣的后果,然后調整后續反應。
而中層干部不知道領導會“關切”還是會“震怒”,于是有責任就往下推,以便“關切”時跟著“關切”,“震怒”時跟著“震怒”,確保自身“安全”最重要。
基層員工經常“押寶”,有時押對有時押錯,久而久之,干脆不押,凡事能推即推,能拖即拖,否則也咬文嚼字以察言觀色,多方斟酌而模棱兩可,我們能責怪他嗎?
“不執著”帶給管理許多好處
但“不執著”在管理上也有許多好處,例如:
頭腦靈光——善于應變,對于快速變化的環境具有良好適應能力。
自動調整——在工作中能隨時適機調整,以求達成目標。
彈性應用——具有極大彈性,能承受企業內外環境變遷所帶來的多種壓力。
把握情勢——有利的情勢來臨時,能及時把握,不受原定計劃的限制。
不畏艱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大的困難,中國人只要有心,都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