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自己關系的主人
郝兆源
人大附中老師、李付沐瞳班主任
馬克思曾經提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我觀察和參與了數百位同學的成長過程。在我看來,青少年的成長實際上是不斷擴展社會關系,并且學會處理這些社會關系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社會關系數量的變化不是線性的、勻速的。在以核心家庭為主導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在步入學校之前,父母通常是他們最主要的陪伴者。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社會關系網需要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擴展,從與父母的緊密聯系,逐漸拓展到同學、朋友,乃至整個社會。這種關系的處理難度,可以說是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正因如此,在社會關系急劇膨脹的青春期,許多青少年可能會感到迷茫甚至痛苦,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不敢交朋友怎么辦?沒有人理解自己怎么辦?與老師意見不同又該怎么辦?老師與父母的聲音不同到底該怎么辦?”
面對這種困難,我們作為師長,總是以成年人的視角去幫孩子出謀劃策,用我們自己在人際關系處理中的“經驗之談”來指導孩子。然而,盡管這些問題似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的,但它們實際上與十幾、幾十年前的情況有所不同。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孩子自己才是他們社會關系的主宰者。如果我們期望他們僅僅復制我們的人生經驗,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么單調和悲哀。
青春期的問題由誰來解決?我想孩子們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而在我的世界里,李付沐瞳正是那個最恰切的人。還記得高一剛剛開學不久,一天中午我看她在描畫著什么,仔細端詳發現原來是一些“卡通人物”(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叫法)。但是李付沐瞳告訴我這是班級里所有人的“二次元形象”。這些形象不僅符合每個人的體貌特征,而且還切中每個人的精神面貌。似乎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她就已經了解班級里的所有人,知道他們所有人的故事。她也時常會找到我,講述她的經歷,傾訴她的心事,與我一同分析她面對的困難。這種新型的師生、生生關系,以及在她的描述中我所看到的新型親子關系,都令我十分驚異。
后來她對我說,老師我想寫一本關于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書。我當時就確信,她會以一種很獨特的方式呈現她對于2020年代中學生生活的理解。
但即便如此,李付沐瞳創作的這個圖文并茂的小冊子仍然令人耳目一新。我作為教育工作者,讀來都覺得十分新奇。這種新奇并不僅僅是因為書中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新模式,也不僅僅是因為用可愛的漫畫來折射生命中的難題,而是此時此刻,我才知道原來在孩子們看來,問題應該這樣處理。甚至我才發現,原來這些事情也是他們眼中的問題。在他們的生命中,有著許許多多師長們習焉不察的角落。這些角落里很可能潛藏著影響孩子們社會化成功與否的關鍵社會關系。只有孩子們自己才能發現并且照亮這些角落。而這些角落究竟在哪里,如何去照亮它們,我在這本書里都看到了。
因此,我建議家長和孩子都能看看這本書,也許家長們能通過這本書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而孩子們能找到屬于自己同齡人的解決方案,在與這本書的思想碰撞里找到自己的成長路徑,成為自己關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