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思維的常識--80%的成功都贏在思維(1)

思維是我們對各種常識與規則的匯總和運用能力,也是一個人對世界的分析判斷能力。思維是決策的基礎,行動的保證,也是掌握自身命運的根本性力量。

如何思考,你才能贏在起跑線?

思維有多廣,天下有多大

大衛·哈羅德是我在聯邦調查局的第一任上司,也是我的授業恩師。他的思想對我影響很大,至今我們仍然保持著緊密聯系。他一手主持了FBI在紐約分局的行政改革,裁減了部分文職,招募了更多的精良特工,為一線調查員配備上了高科技設備,還在自己任內完成了一次對中情局瀆職的調查,把美國兩大情報巨頭的明爭暗斗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他把這稱為"頭腦戰爭":"人們所有的計劃都可以歸結為頭腦的運作,這是思維的戰場,也是對心智的考驗。那些站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人,如果你以為他們生來就很有錢,你就錯了,他們不過是多懂得了一些常識,多做了一些沒有違背常識的事情,少犯了一些錯誤,然后就成功了,站在了大多數人的上面。"

哈羅德的這段話影響了我的一生,讓我明白基于常識的理性行動有多么重要。可以說,在重大領域,一切違反"基本常識"的行為都是"瘋狂"而且"勝算極低"的。

十幾年前,在一起涉及2億美元的商業罪案調查即將結束時,同事斯諾看著厚厚的案卷問:"決定一個人成功還是失敗的到底是什么呢?"主角赫斯芬爾德編織了一張龐大的人脈網,甚至收買州議員和紐約警局的探長來保護他洗錢的過程不被發現,有充足的資金為他的"事業"開山劈路,但他仍然失敗了。

斯諾提出的可能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我們怎樣達成目的?至少從該案看,財富與人脈并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它們是人們瘋狂追逐的"文明珍寶",可是在對命運的決定力上,它們的作用被高估了。這會是本書遇到的第一個與思維有關的常識:當你設想自己的宏圖偉業時,首先確保它不是違法的,你所擁有的一切資本才能派上用場,否則無論爬到多高的位置,打下多大的天下,最后都會功虧一簣。

還有嗎?

接下來是思維廣度的問題,就像斯諾先生的自述:"我考入州立中學時只有15歲,以為只要把書本上的東西全部記下來,就能考到滿分,然后全班同學都會佩服我,我將來的一生就獲得保障了。結果并不是這樣,我發現自己雖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刻苦程度遠遠超過有些游手好閑的家伙,但是名列前茅的總是他們。大學畢業以后,我選擇了為聯邦調查局工作,幾年后我才意識到,決定這些結果的不是你努力了多少,也不是你的態度是否端正,而是你如何開發自己的思維,以及你怎樣看待問題。"

斯諾的感慨基于上百萬份犯罪案卷的匯總,他從中看到了不同的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失敗,或終生碌碌無為,然后體會到了思維的常識有多么重要--在很早的時候它就比智力、學歷或家族背景等這些"基礎硬件"更能左右我們的命運--如果你想錯了,那么你一定做錯,而且越努力就越錯得離譜。

生存是這個地球上規模最宏大的比拼。每個人都會遇到成功,也會遭遇失敗。在這其中,成功的原因固然有許多種,導致失敗的因素也千變萬化,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定因,比如有人說是細節:"我重視了細節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敗。"有人說是戰略:"人生贏在長遠布局,輸在目光短淺。"也有人說是機遇:"抓住機遇就可以成功,抓不住就不要怪自己運氣太差。"

然而,所有的因素加起來,其實都能歸結到我們的思維能力上。一些很簡單的思維的常識,它們決定了你怎么思考,又主宰著你如何制定規劃,采取行動。如果在源頭就出了問題,那么結果就一定不是你想要的。換句話說:"決定你的天下有多大的,是你的思維有多廣。"

得克薩斯州的社會心理學專家惠蘭特在參與我們的一次企業培訓時說:"不管成功學家在強調什么,人最后總是贏在思維。思維說起來最簡單不過了,它其實就是一個人對常識、規則、智慧的認知和利用的能力,是他對世界的判斷分析能力,也是人們控制自己行為的根本性力量。無論細節、戰略還是機遇上的問題,背后都是思維在推動,從生到死,它會跟你一生。在你還是孩子的時候,它就開始決定你的優劣成敗,一直到老,它時時刻刻緊握著你。"

在對超過40萬份創業初期就不幸失敗的案例的分析中,我發現多數人其實不是輸在高端的環節,比如設計不出最好的產品,而是倒在了一些與自己大腦有關的基本的常識缺陷上--

1.無法控制自己的貪婪,應該離市時還在繼續追漲;

2.過于強調員工的忠誠,忽視了他們應該具備的能力,使公司成為了由聽話的庸者構成的低效團隊;

3.在做決策時想當然地評估未來的風險,以至于總是做出不理性的決定,而這正是由于多年來養成的思維習慣;

…………

諸如此類,它并不只在考驗人們的智力和學識,也不是在做1+1=2的算術題。實際上,一個人在思維上的常識能力,幾乎決定了他這一生到底能夠走多遠,這是屬于高級心智的部分,在大學你永遠學不到,也沒有人主動教給你,它取決于你自己的態度。當你擁有這種能力、洞悉這些常識時,你可能自己不覺得有什么異樣,就像一副眼鏡,戴著它時你看到的世界是正常的,但摘下它,你可能就會走錯房間了。

心智差的人,總是在做錯誤的事情,在不斷地陷入麻煩,他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滿了意外,就像一輛不停出各種問題的汽車。他自己制造憤怒,咒罵命運的不公,他對命運的困惑永無止境。相反,心智強的人,卻活在另外一種從容的狀態中,他們處事淡定,態度優雅,在壓力面前十分鎮靜,在問題到來時按部就班,擅長化解麻煩,也有著優異的決策和行動力。他們可以安靜地去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并有所成就。

這所有的區別,都是由人們在心智、思維方面的差距導致的。失敗者不過是違反了一些與思維有關的最簡單的常識,就可能導致自己一生的失敗。

"常識"錯了,思考就出問題

高級心智的構成并不復雜,它指的就是我們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比如觀察、理解、判斷、選擇、感受、記憶、假設、想象及推理,這些思維的分支匯集在一起,決定和引導著我們的行為,這是一個人高級心智的體現。也正是這種能力,決定著人的思維差距,并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三個方面的能力:

1.獲得知識的能力;

2.應用知識的能力;

3.抽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我們知道,有相當一部分人輸在了第一種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上。也許你拿到了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碩士、博士等所有的學歷,就覺得所學到的知識足夠讓你應付多數問題了。理論上聽起來沒有漏洞,傳統教育體系確實給了你這樣的許諾。但你有沒有想到過,你獲取的知識中或許很多是錯誤或者是模棱兩可的?或許它們被有意地進行了程度不同的加工,誤導你的思維進入一條被設計好的成長軌道?很多這樣的知識被當作"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的真理使用,又經過代代相傳或點對點傳播,成為了一種眾所周知的"常識",人們依靠這些"常識"來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

但很可惜,它們可能都是錯誤的。

毫無意外的是,人們潛意識里的思維慣性總是喜歡為我們設計一個圈套--讓我們認為"大家都知道并認同"的就是對的。從知識獲取的源頭就開始接受假象。真正缺失的常識在哪兒呢?不僅是公共知識,就連建立科學思維的習慣和對分析方法的掌握,有些人也是不及格的。

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都僅僅把"常識"理解為某一種觀念或知識展示的形式,比如看到一支簽字筆:"哦,它就是一支寫字的筆而已。"并不探究它用在哪些場合或在不同的文件中應使用什么顏色,不會把它當作多么重要的智慧加以考慮,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為此毀掉他的一樁生意。有的人對一個商業常識的興趣,可能還比不上他正在看的一部電影,哪怕這個常識會決定明天他談判的成敗,他的本能也會驅使他先看完這場電影再說。等他從影院走出來時,已經完全提不起興致了。

只是把這個商業常識作為"知識點"來對待,是他犯下的第一個錯誤,但還不是最嚴重的。因為大部分人都在這么干,并且完全意識不到。最大的錯誤其實是我們接二連三地重蹈覆轍,經常在同一條河邊濕了腳上的鞋。有些基本性的"常識"包含著對人的智性的要求,是高級心智的一部分,也是思考方式的主要構成,代表了我們的"常識思維"是否正常--對于這些"常識"的理解正確與否,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水平,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就,甚至決定著他是一個"聰明人"還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傻瓜"。

我還發現,人們總是不愿意接受現實,他們只想聽一個動聽的故事,然后沉浸在里面。就像泡沫劇的粉絲一樣,他們明明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不真實的世界,卻十分相信它的存在,而且把這種幻想性的思維散布到自己的生活中。

假如有個人告訴你:"嗨,哥們。你每天睡覺時都有外星生命從嘴巴進入你的體內,它們個頭很小,簡直和細菌一樣,很難發現。只要你張著嘴巴睡覺,它們就會進去。誰知道這幫外星來客會在你肚子里干點什么壞事呢?"

這是一個令人驚悚的假設,聽起來既不可思議,也完全沒有道理。因此第一次聽到時你不會相信,可能還會嘲笑對方是個"腦殘"。但是,如果很多人都在告訴你這是千真萬確的,你就會動搖自己的想法,逐漸開始相信,到最后你已經確信不疑。睡覺前,你會努力閉緊嘴巴,防止有外星怪物鉆進嘴里。你還會不停地警告其他人:"有外星人喲,它們在你張著嘴巴睡覺時就會鉆進你的身體,所以一定要閉著嘴睡覺哦!"你可能也會教育自己的小孩,讓他們從小睡覺就要習慣閉上嘴巴。于是,這條荒謬的謊言就成了你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常識",并拉低了你的智商。

再比如,居住在寒冷地區的人都覺得冬天飲酒能抵御嚴寒,喝幾口就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確實感覺起來是對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科學家對此的反饋是:不對。

白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但酒精在體內并不能產生太多熱量。人們飲酒后感覺身體變暖,真實原因是酒精對血管的刺激促進了血管擴張,加快了身體的新陳代謝,給了人體熱量增加的錯覺。實際上,冬天飲酒不但無法取暖,反而容易讓人過快地喪失熱量。新陳代謝加快,必然讓能量過快消耗。喝醉酒的人往往不能及時補充能量,他們要么在床上倒頭大睡,要么可能醉倒在外面的冰天雪地。后一種狀況是可怕的,許多人因此凍死。

這只是最簡單的例子。類似的不正確的常識還有很多,它們涵蓋了人們的生活,關系到每個人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再比如,兩個人拿著相同的資金去做生意,他們有沒有做生意的常識,成敗也就不一樣。一個人可能因為基本的常識錯誤,會賠掉幾百萬的老底;另一個人則由于有這種常識,提前做了準備,成功地避免了損失。相比之下,前者就不適合做投資,后者則擁有思維上的優勢,因為他是一個愿意理解規則和正確分析問題的人,所以他能遵守生意人應該學習的道理。

常識一旦錯了,思考就出問題。智商越高的人,他們在錯誤常識的引導下做出的錯誤思考也就越離譜,后果也會越嚴重。因為高智商的人總喜歡想一些重大的問題,他們天生覺得自己擔負著更大的責任,因此在缺乏常識時,他們的行為也就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這是他自己根本無法控制的。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總是一知半解或模棱兩可,是出現常識錯誤的原因。多數人不太喜歡對某件事情、某個問題深究到底--這太浪費自己的"寶貴精力"了,他們愿意接受約定俗成的看法,或者請教別人(權威),然后接受這個觀點,而不去想它是否真的正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結果上的差距。

思考時,不要讓常識缺席:中國人在這個時代最缺少的恰恰是常識,最可怕的現象也是常識的缺席,所以我們看到了太多喜歡激烈辯論但又錯到離譜的理想主義者。

對傳統和偏見保持警惕:很多傳統看法雖然被人們認同,但不意味著它們就是正確的。越是人們極力推崇的常識,你就越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信奉。

常識思維就是理性思維:關鍵在于你把什么稱之為"常識",你要有一種開放的思考。常識是思維的翅膀,是理性的匯集,是心智的起點,而不是"智慧的籠子"。

分析得失和對錯

你是看重得失,還是更注重對錯?

在遇到一個問題時,你是先判斷該不該做,還是先分析結果?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常識,也是思考的習慣。它們取決于不同的人生觀,同時也會左右我們人生的走向和事業的高度。假如你對這兩種思維常識運用得當,就可以在一件事情的決策初期走對方向。

在美國時,我就發現了兩者之間在不同領域的區別。比如,具有決策屬性的人在討論問題時,更多講得失,為了利弊而爭執,最后再得出對錯--這件事情是做還是不做;相反,其他人則喜歡講對錯,看是非,常為了誰對誰錯吵得面紅耳赤。后者很少具有決策屬性,他們大多喜歡由他人替自己做主--權威的論斷也經常成為他們評判對錯的標準。

遺憾的是,我們華人圈的人大多屬于后者。至少在美國,從我對高德調查公司接觸到的幾百萬華人的統計比例來看,大約有90%的人(每一季度這個比例都會上下浮動)在調查中對于近20項問題的回答都體現了這一思考風格,他們仰仗于傳統觀念,喜歡向權威尋找答案,然后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而不是去選擇那些"雖然……但我認為……"的充滿個性的選項。

這表明,在分析問題時,中國人習慣性地向已經成型的權威觀念尋找幫助。在思考中,他們喜歡爭執,糾纏于說不清的東西,而不是冷靜地解決具體的問題。

在一件家庭咨詢中,趙先生和妻子從奧哈馬驅車上千公里前來,花了600美元,卻只是反復地就他們各自的觀點在我們的顧問面前毫不留情地互相攻擊,爭論不休:"我是對的!""不,你是錯的!"即使他們知道此行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在咨詢室里他們還是執拗地吵架。

在一件商業咨詢中,華商吳老板面對已經出現重大危機的企業,第一時間想到的仍然不是怎樣制訂相關計劃挽救他的事業,而是擔心會不會泄露"秘密",讓他在自己的圈子里名聲大損。這一致命思維導致他不會下定決心理性面對危機,將危險轉化為一次新的機遇,而是采用隱瞞和拖延的"慢性自殺"手段,直到人們突然發現他其實已一無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三亚市| 改则县| 新竹市| 炉霍县| 广东省| 汪清县| 伊宁市| 肥城市| 闻喜县| 樟树市| 循化| 句容市| 湖州市| 班戈县| 房产| 利川市| 沙湾县| 亚东县| 唐海县| 凤阳县| 永仁县| 镇远县| 甘泉县| 陕西省| 壤塘县| 临桂县| 元氏县| 密山市| 沛县| 汶上县| 大宁县| 西丰县| 基隆市| 合山市| 邓州市| 延寿县| 麻阳| 那曲县| 商水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