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學前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遺傳、環境、個體實踐及教育共同影響兒童的發展。與遺傳和環境因素相比,教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因為教育會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用一定的內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兒童施加一定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在人為設置的環境中進行的。這一環境有意識地提供的條件與活動對象,都是為達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務服務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彌漫著科學、文化和道德規范的氣息,這是促進人的精神力量生長的最重要的社會因素。教育可以發揚優良的遺傳素質,使遺傳素質提供的某種可能性變為現實,并影響和改造不良的遺傳素質。教育可以對環境加以取舍,發揮和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減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使兒童形成社會需要的品質和才能。幼兒教育機構與家庭配合,向學前兒童進行有目的、系統的教育,在學前兒童的個性發展中起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對學前兒童來說,教育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兒童在家庭和周圍環境中與人們交往、耳濡目染,與周圍事物互相作用,就是在學習和受教育,只是帶有不同程度的自發性。兒童的認知能力、知識和技能、品德和習慣、個性都是通過教育和環境形成的。

首先,環境和教育對學前兒童的智力、個性和情感的發展有長期的影響。學前期是兒童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對人的智力啟蒙有重大的作用,可以說是發展智力潛能的必要條件。國內外一些研究者對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大作用進行了很多研究,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到成年的追蹤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早期經驗與智力發展的科學假設:5歲前是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與17歲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相比,在4歲時就有約50%的智力,其余30%的智力是在4~8歲獲得,最后20%的智力是在8~17歲時獲得。在智力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環境對智力發展的影響最大。兒童入學后學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經驗。心理學家亨特對智力發展變化的研究結果指出:智力是可以訓練和變化的,不是固定的;出生后最初4年的智力發展極為重要,對兒童以后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從學者們的研究中,大家都公認學前期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生態學家從對動物的研究中提出了敏感期,即有機體的潛在能力只有在某一特定時期中提供特定的刺激,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敏感期一般出現在生命早期。此后,有的科學家對兒童進行研究認為4歲前是形狀知覺的敏感期,以后逐漸減弱;口語學習的敏感期在8歲前。雖然“敏感期”問題還需進一步探索,但是學前兒童易于接受外部影響,有求知欲。豐富多彩的環境和適當的教育,對學前兒童智力啟蒙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環境和教育對學前兒童個性傾向也有重大影響。有的心理學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失去父母的數千名兒童進行研究,發現早年喪失父母的家庭環境,對兒童行為和個性的發展極為不利。人類學家的一些研究也證明,由于各個種族對兒童照料方式不同,從小受成人關心的兒童,長大后性格溫和,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從小成人對他們不關心,只是給他們喂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響,神經聯系一經形成,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跡。早期經驗為學前兒童個性的形成打下了最初的基礎。雖然,早期經驗對兒童的發展有重大作用,但也要看到兒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以后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的發展仍有重要的作用,能彌補或改變以前所形成的智力或個性的偏差。我國的一些調查研究也證明環境和教育在學前兒童智力和個性發展中的作用。有研究者對某地受過幼兒園教育的中小學生在智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現進行調查,發現受過幼兒園教育的都較未受過幼兒園教育的學生表現更佳,如以三好學生和語數兩科成績所占的比例而言,在受調查的小學五年級414名學生中,受過幼兒園教育的學生中有61.3%為三好學生,有30.6%語文、數學兩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而未受過幼兒園教育的學生中只有25%為三好學生,只有13.9%語文、數學兩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在調查初三和高三學生時,也明顯反映受過幼兒園教育的學生中三好學生的百分比要高于未受過幼兒園教育的學生馬芝蘭.關于幼兒教育對中小學教育質量作用的調查[J].教育研究,1983(6):15-18.。又如,在一項對55個超常兒童的追蹤研究中發現,超常兒童在素質上固然有一定優異之處,但主要是由于較好的早期教育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促使他們智力發展較好,并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沒有教育和環境這個條件,超常是難以出現的中國超常兒童追蹤研究協作組.智蕾初綻:超常兒童追蹤研究[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9.

其次,早期經驗能改變腦的結構。在學前期,兒童大腦迅速發展,以腦重而言,出生時為350~400克;6個月重約650克;1歲時重約900克,2歲時重約1 000克,3歲時重約1 300克,為成人腦重的十分之九。出生后,皮層細胞繼續增長和分化,3歲時大腦分化完成,神經纖維加長,分支加多,神經細胞的聯系復雜起來。這一時期大腦迅速發展,為學前兒童接受、處理、加工儲存信息提供了條件。在18世紀末,意大利解剖學家從解剖動物中發現,訓練過的動物的小腦皺襞比沒有受過訓練的動物的小腦襞多。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羅森威格把同窩小白鼠分成三組,給予不同的喂養方式,4~10周后,發現生活環境豐富,并有適當訓練的一組小白鼠的大腦皮層較厚、較重,腦細胞的體積也較大,幾種重要的酶的總活動量加大。而環境單調又無訓練的一組小白鼠的大腦皮層情況則反之。除動物實驗外,有人解剖營養不良而死去嬰兒的大腦,發現他們的腦細胞數低于正常數。近20年來,隨著神經科學技術的重大進展,如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術使得研究者們能夠直接觀察人類學習后大腦發生的變化。神經科學通過人對動物的實驗到對人的研究,發現在修正大腦結構、建立心理結構的過程中,經驗起著重要作用。而學前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目的、系統地選擇經驗,傳遞經驗。

最后,兒童的個體實踐活動是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教育能正確引導兒童的實踐活動。兒童的成長不是完全被動的,是積極主動的過程,同樣的環境對于不同的兒童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教育實踐的角度來看,有效的教育必須以受教育者自身的活動為內因,才能使兒童順利地發展。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能夠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各種有利的環境和條件,讓兒童以主人的身份與外部環境進行相互作用,自由、獨立地在各種活動中得到發展。兒童只有親自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才能保證其身體發育良好,精神豐富和完善,才能不斷地構建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格。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教育的重要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高密市| 奎屯市| 东至县| 葫芦岛市| 株洲县| 隆安县| 墨江| 十堰市| 天门市| 靖远县| 桐乡市| 阿克陶县| 通州区| 志丹县| 北宁市| 扶绥县| 沾益县| 镇宁| 忻州市| 醴陵市| 科尔| 桂林市| 望城县| 咸丰县| 莱州市| 寿宁县| 肥西县| 肥乡县| 彩票| 邢台市| 连云港市| 天祝| 汝城县| 阆中市| 澄迈县| 祁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芜湖县| 广昌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