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想:身心放松的力量
-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 2354字
- 2024-06-04 15:53:23
1 活在當下

《喜鵲》,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繪于1868—1869年,布面油畫,現藏于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現在,就在現在。而下一刻,一切都將改變:喜鵲會飛走,太陽會升得更高,籬笆的影子會變小……不是變得更好,也不是變得更壞,只是有所不同。因此現在就必須停下腳步,感受那刺痛鼻腔的冷空氣,傾聽四周細微的聲響,欣賞照射到雪地上絢麗的陽光。要盡可能更長時間地停留在此刻,不要有任何期待,準確地說,切忌有所期待。停留在此刻,全身心地體會此時此刻的豐富內涵:一塊塊雪團從樹上墜落,發出柔和的落地聲;籬笆的影子在雪地上呈現淡藍色;喜鵲輕輕地移動,想要找尋些許冬日陽光的溫暖。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此時此刻沒有任何缺憾,足以令我們興奮。
正念地投身當下,享受此時此刻的清新雅致、平淡無奇與完美和諧。
決心擁抱此時此刻
正念教我們要懂得睜大雙眼,這么做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周圍永遠存在一些時常被忽視的世界。是的,只要我們在此時此刻進入正念的狀態,停止慣性的行動,跳出固定的思維,就能夠進入這些世界。
想要在此時此刻進入這些世界,必須主動地接受一些來自外在的恩賜,比如陽光、雪地和莫奈筆下的《喜鵲》;還必須下定決心,盡可能多地去擁抱生活,接受生活的觸動、撫慰和沖擊。這是一種自愿的、有意識的行為,意味著向身邊萬物敞開精神的大門,而不是藏身于內心深處這樣或那樣的堡壘之中,比如深思熟慮、三思而行、小心謹慎、未雨綢繆等。
這種行為是精神的解放,使我們的思想不再集中于過去或將來,因為正念使我們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當下。這種行為還能解放價值判斷,讓我們更加關注存在本身。我們的精神世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些是重要的、有意義的,有些則毫無意義。它們不僅是我們審視世界的障礙,更是我們與周圍世界建立聯系的阻礙。我們確實需要過去和將來,需要重溫記憶或規劃未來,但我們也需要當下的存在。過去很重要,將來也很重要。所謂當下的哲學并不是說現在的重要性超越過去和將來,而是說現在更脆弱,更需要得到保護,以防止其從我們的意識中消失。尤其是當生活陷入忙碌之時,我們必須給當下更多的存在空間。
感受多于思想:沉浸其中的意識
正念地冥想,并不是要“分析”此時此刻,至少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而是全身心地去體驗和感受,而且始終默默無語。如此長時間地摒棄語言來度過生命中的一些時刻,必然令我們感到不習慣和不舒服。而且,做到這一點是極為不易的:不僅不能說話,還不能思考。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體會,與自己的內心建立聯系。盡管困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種體驗。這種狀態,這種超越語言的體驗,在奧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的著作《錢多斯勛爵的信》中有過精確的描述:
從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存在進入了一種您恐怕很難理解的狀態,因為其前進的軌跡已經脫離了精神和思想的范疇……想要準確地描述這些幸福的時刻,對我來說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語言在此刻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因為這些東西本身沒有任何名稱,甚至根本無法命名。此時此刻我所感受到的東西,是充盈內心的激情和歡樂。我的描述如此模糊,只能期望您能夠理解我的感受,并原諒我在追憶中展現的稚氣。一只澆水壺、一把丟棄在田野中的釘齒耙、一條漫步陽光中的狗、一座簡陋的公墓、一個殘疾人、一所鄉間的小屋,所有這些都能成為令我們頓悟的契機。上面列舉中任何一種,以及成千上萬類似的東西,人們通常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也無動于衷。但它們卻能夠令我怦然心動,讓我感受到崇高和激動,而且當我想要形容內心的感受時,任何語言都顯得貧乏。
一位佛學大師曾這樣說:“正念不對所看到的事物做出反應,而只是看,繼而無聲地領會?!毖哉Z在某些時候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能夠為某種痛苦或喜悅命名,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忍受、超越、理解和享受。但有時候,言語對我們毫無用處,比如當我們想要表達復雜的感受時,言語可能會成為阻礙,甚至篡改和扭曲我們的感受。有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緘口不言。因此必須接受以不同的方式接觸現實,即純粹通過感覺和體會。有人用“隱藏的意識”來描述這種特殊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很強烈,卻不會產生任何主觀的思想,因為人完全處于體驗的狀態之中。
體驗的強烈感受
在一次正念靜修的過程中,我回想起訓練師教授的一種奇特的練習方法,其奧秘只有冥想大師們才能掌握。他把我們召集起來圍成一圈,然后,要求我們向前邁一步。沉默數秒后,他要求我們:“現在,試著相信自己并沒有邁出這一步?!边@樣的話我聞所未聞,也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受到遺憾的空洞。尤其是,我從未如此清楚地理解到言語教學與體驗教學的不同。在精神的震驚與困惑之中,在心理的猶疑與混亂之中,在身體的不知所措之中,一切都凸顯在抹去過去的徒然和遺憾的枉然之中……
體驗與認知同樣重要,閱讀有關正念的文字,并不意味著正在實踐正念。聽有關冥想練習的光盤,只是幫助了解內容,而不是在真正地進行冥想。
作為一種通向現實的道路,體驗并不能取代認知、理性或者智慧,卻可以提供補充。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比體驗更簡單,只需花些時間即可,只需停下來去感受。想要去看、去聽、去感覺,我們必須停止行動或運動。就這么做吧?,F在,不要再往下讀了。停下來,閉上眼睛,有意識地去體會。體會此時此刻的感受,將其構成記錄下來。沒有人,絕對沒有人能替你去體會。閉上眼睛。
小結
活著,就是活在當下。我們不能活在過去或者未來:對于這兩者,我們只能去考慮、去思辨,反復咀嚼遺憾,憧憬希望,或者滿懷恐懼。對于那些時刻,我們并不存在。經常去領悟活著的當下時刻的財富,就是活得更多、更久。我們當然深知此理,我們讀到過、聽到過,甚至還思考過,但都止于高談闊論。現在必須行動起來,切切實實地去做!沒有什么可以取代當下這一刻的體驗。
我活著,坐在一張木桌前,看著陽光灑落在花園里,我還有何不滿?我還能要求什么呢?
——克里斯蒂安·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