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想:身心放松的力量
-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 2798字
- 2024-06-04 15:53:24
2 呼吸

《京都的鯉魚旗》,路易·杜姆蘭(Louis Dumoulin,1860—1924)繪于1888年,布面油畫,現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什么都沒有發生。沒有故事,沒有信息,只有一面紙做的鯉魚旗,孤零零地懸掛在高高的旗桿上。看著它,我們似乎感覺到黃昏的涼意;透過它,我們似乎聽到了城市的喧囂。畫面俯瞰著充滿魅力與神秘的京都,還有一只巨大的石獅坐鎮,似乎正在監視匆匆趕路回家之人的一舉一動。靠下的稍遠處還有一面鯉魚旗。
什么都沒有發生。我們只是好像聽見兩條紙做的魚身在風中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感覺到夜晚的微風吹過鯉魚,將魚身鼓起——仿佛給了它們短暫的生命,而后又輕輕拂過我們的皮膚。也許明天風兒就會把它拋棄,或者撕毀它。但這一刻,它們就在那里,高高懸掛在空中,勇敢地迎風飄動。
什么都沒有發生。有風有虛空,但這種飄過去的虛空卻使我們的大腦得以更好地呼吸。風在畫中無處不在,卻又無影無形。就像我們的氣息,始終伴隨著我們。
呼吸,在冥想的深處
在冥想的實踐中,呼吸始終占據著中心的位置:當我們想與當下進行溝通,或者發現與當下溝通遇到困難時,呼吸是最有力的方法。我們給初學者最簡單也最行之有效的建議是:一天進行幾次呼吸練習,只要進行簡單的呼吸,每次兩三分鐘即可。
人們重視呼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不想讓自己的注意力昏昏沉沉,那么專注于一個“運動的目標”會大有好處。因為一個永不靜止的事物更能使我們集中精力,且不至于過分疲憊。這很好地解釋了當我們面對巨大的海浪、跳動的火焰或者飄動的云朵時,何以會長時間地心醉神迷、興奮不已。它們存在于那里,卻又不斷變化著。我們的氣息也一樣,它存在著,同時處在不停地運動中。沒有任何一次呼吸與之前或之后的呼吸完全相同。毋庸置疑,它的象征意義在于:氣息即生命。
氣息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對它進行相對卻又實實在在的控制,如加快呼吸或者放慢呼吸。這與我們身體中的其他部位的自動運行完全不同,比如,我們很難改變心臟的運動,很難控制血壓,同樣,我們也無法加快或者放慢消化的速度!調整氣息對身體非常有利,因為它會給我們的情感體驗帶來影響。
通過調整氣息,我們可以獲得平靜。不用去控制它,而是謙卑地與之溝通,并溫和地伴其左右。經歷痛苦感受時,我們只需滿足于呼吸,并用心觀察它,這是對選擇對抗還是放松之辯證關系的最好解讀,對此下文還將談及。當我們感到痛苦,被抑郁和焦慮苦苦折磨的時候,呼吸也往往陷入糟糕的境地。雖然,在這樣的時刻調整呼吸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也無法消除所有的痛苦,但它無疑是一種放松的方式。何妨一試呢?
呼吸的功課
有時我喜歡想象,有一天神對一個前來求助的焦慮不安的人說:“你停下來吧,去呼吸。”從一呼一吸中我們有太多可以學到的東西……
呼吸教會我們增強意識。呼吸無影無形,總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忘記它的存在,但呼吸的作用卻是生死攸關的,我們對它有著絕對的需要。可以說,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像呼吸一樣重要的東西在支撐著我們,但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呼吸教會我們認清依賴和脆弱。我們對于呼吸的需要比吃飯、喝水、愛與被愛等來得更清晰、更迫切。呼吸告訴我們,我們被很多需要支撐著。它們之間的關聯造就了我們自身,并為我們輸送養料。這種關聯和依賴有時可能會使那些焦慮不安的人更加憂慮:“如果這些全都消失了呢?如果有一天我停止了呼吸怎么辦?”于是,他們試圖讓自己忘記這一點。如何解決呢?當然,我們并不否認生命依賴呼吸這一觀念,認同這種觀念才是務實的。如果我們經常想到這一點,就可以讓呼吸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自由游走。一旦對它熟悉了,我們就能從憂心忡忡的重壓下解脫出來。
呼吸教會我們體會精妙。氣息存在于身體之內,也存在于身體之外,它模糊了本我與非我的標準。標準常常是幻象,有時還是痛苦之源。過分糾纏于一方的“確定性”,對另一方未必是好事。這就是為什么在夏日的和風中進行冥想會有一種饒有趣味的體驗:片刻之后,我們會發現,我們的體內之氣,與體外大自然的微風產生了一種神奇的融合。
呼吸教會我們謙卑。有意無意間,氣息讓我們學會接受一個事實,即我們無法掌控一切。對于這一點,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卻希冀我們能夠忘記,希望我們相信一切都可為我們所左右。同時,氣息也教會我們不要總是處于被動和逆來順受:它向我們展示的是,我們可以謙卑,但同時也可以非常有效地對那些我們不能完全掌控的東西施加影響。
呼吸教會我們現實的意義。氣息如此重要,卻沒有自身的統一性,它不停地被吸入和呼出。此之謂佛家所說的“空”——它并非不存在,只是并非一個穩定的存在,如我們所想象的或者所希望的那種給人以安全感的穩定存在。氣息就像浮云、像微風、像海浪、像彩虹,非常真實,卻不能持久,總是存在于當下卻又轉瞬即變……
氣息總在那里
氣息總在那里,與我們同在。作為一種可以使我們保持清醒、專注當下的不竭動力之源,我們不應人為地改變它,而應該用心地觀察它,觀察我們呼吸時氣息的運動。
氣息是正念的“錨”,它幫助我們緊緊抓住當下這一刻。有時,它又是被水手們稱為“浮錨”的東西,在沒有足夠人手的時候幫助降低船速,避免在暴風雨中翻船。呼吸就像一個能急人之所急的朋友。請注意,不要強求它做無法做到的事,為了避免痛苦(緊張、焦慮、恐懼、憂愁、發怒)去呼吸是徒勞的。但呼吸可以使我們不被這些情緒困擾。我們集中注意力于呼吸,就像求助于一個朋友,它將在我們面對考驗與困難時與我們并肩戰斗。
面對痛苦?呼吸吧!面對不幸?呼吸吧!一開始,它似乎只能給我們傳遞有限的信息。繼而,我們明白了,這是一條真正的信息,完整的信息,即“從呼吸開始,一切都會變得明朗起來”。這樣,我們對將要做的和將要考慮的事情就有了更多的確定性。呼吸不能改變現實,卻可以改變我們對現實的感受,并保存我們對其施加影響的能力。
一旦養成有規律地進行呼吸練習的習慣,就不是去呼吸了。我們不用再觀察我們的呼吸,因為我們的身體都在呼吸,我們存在于呼吸之中,我們就是呼吸本身。這并非幻覺或者自我暗示。通過意識的活動,我們已經到達萬千表象的核心,而這些表象構成了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
因此呼吸的內涵遠遠豐富于呼吸本身。它成為一條與我們自身和我們身邊的一切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首選之路,不管它是令人痛苦的,還是充滿甜蜜的。當然,在度過美麗、愉快的時光時同樣可以呼吸……
小結
我們常常以為,對于像呼吸這樣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習以為常、自動進行的現象,沒什么可以做的了。這種想法可以說是大錯特錯!意識到呼吸,哪怕僅僅是意識到它的存在,意識到它在我們的身體中帶來的所有感覺,只是去關注它,而不去試圖改變它,就能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好處。無論我們身處幸福還是痛苦,不要對呼吸有任何期待,不要指望它能夠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但是要明白當我們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一遍一遍地專注于呼吸,而不是在那里輾轉反側,思來想去。
風隨意地吹,你聽到了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
——《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