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移支付對我國縣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研究
- 喬俊峰
- 916字
- 2024-05-21 15:51:52
1.4 研究方法
本書在財政分權理論、公共產品理論、轉移支付理論、財政激勵理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梳理法、數理分析法、實證分析法、規范分析法等方法,對現行轉移支付制度既無法實現財力均等化目標,也不能有效激勵縣級政府努力提供公共服務水平的制度困境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
(1)文獻梳理法。結合財政分權理論、公共產品理論、轉移支付理論、財政激勵理論等,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
(2)數理分析法。基于“中國式分權(財政分權和政治晉升)—地方政府行為異化—轉移支付—財政能力差距與行為偏好—激勵不相容—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內在邏輯,從理論層面系統闡釋轉移支付扭曲縣級政府行為,進而影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的作用機制。進一步地,基于多任務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激勵相容型轉移支付制度,使縣級政府能夠最大限度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意圖提供公共服務。
(3)實證分析法。首先,系統探究我國地區間財力差距的形成機制,測度轉移支付財力均等化效應水平。利用基尼系數分解法,計算縣級政府接受總量轉移支付前后人均財力的基尼系數,并將其用于衡量轉移支付前后人均財力分布的不平等狀況。其次,根據收入來源分解法,把基尼系數按照貢獻值、貢獻率和相對集中系數進行分解,分析轉移支付對財力均等化的貢獻度。再次,基于轉移支付的規模、相對相關系數和自身的基尼系數做進一步的基尼系數分解,分析影響財政轉移支付均等化效應的因素。最后,利用固定效應和面板門檻方法測量在政府支出偏好作用下,轉移支付對各地公共服務水平的激勵效應。
(4)規范分析法。由我國現行轉移支付制度無法實現縣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實情況,我們得出“應該”重新構建符合激勵相容特征的轉移支付制度的“價值判斷”,即實現轉移支付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在制度設計上解決兩個方面的激勵問題:一是如何在激勵縣級政府增加財政收入基礎上實現財力均等化;二是如何有效地激勵縣級政府把獲得的轉移支付資金更多地應用于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我們認為,在調整轉移支付結構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時,應通過優化轉移支付目標和資金分配方法來強化對地方政府的激勵和約束,使轉移支付的激勵效應能夠有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