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本書

康德的第三個問題是“我可以期望什么?”,相應地,本書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實現組織的數字化轉型?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探討如何實現組織的數字化轉型。企業(yè)實踐和相關研究都表明,數字化轉型不只是IT部門的改變,也不只是商業(yè)模式的重構,而是需要對企業(yè)進行整體的變革,對戰(zhàn)略空間、組織價值活動和員工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變革和重構,最終為顧客構建全新的價值空間。

在理解數字技術帶來的環(huán)境變化、梳理組織數字化轉型定義的基礎上,本書從第2章開始探討實現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相關議題。首先介紹在數字技術的背景下,企業(yè)如何重新定義戰(zhàn)略,構建新的戰(zhàn)略認知框架,真正理解超越行業(yè)的聯通效應,從工業(yè)時代的競爭邏輯轉向數字化時代的共生邏輯。在這一章里,我將探討數字技術對戰(zhàn)略空間、底層邏輯、行業(yè)邊界的影響,并介紹我和合作者得出的研究結論:在新產業(yè)時代,企業(yè)更需要構建共生戰(zhàn)略,而非工業(yè)時代的競爭戰(zhàn)略。

第3章介紹如何重構組織價值,形成支撐數字化轉型的組織體系。組織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賦能員工、顧客和伙伴,目標是決策權與資源向一線員工轉移,向顧客轉移,向伙伴轉移。如果企業(yè)依然沿用舊的、以管控為主的組織體系,是無法真正實現賦能的。這也是一些企業(yè)利用了很多數字技術,也展開了流程與業(yè)務的數字化轉型,卻依然得不到效果的主要原因。一家沒有進行組織數字化轉型的企業(yè),充其量只是借用了數字化的“殼”,并未觸及本質。

第4章圍繞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塑展開。本章著重探討數字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影響,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功能出發(fā),引導企業(yè)管理者轉變人力資源傳統的專業(yè)職能,理解數字技術賦能人力資源帶來的相應變化,快速調整人力資源,跟上環(huán)境變化、技術變化、員工需求變化、員工技能重塑的變化,以達成與企業(yè)戰(zhàn)略高效契合的新要求。

第5章探討新工作方式,即數字工作方式。組織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每一個成員都做出改變,這些改變集中體現在數字工作方式上。首先需要組織成員在工作成效的認知上做出改變,把自己融入價值創(chuàng)造活動,而不僅僅是承擔一個“螺絲釘”的崗位角色。其次需要構建一個數字工作系統,包含一套數字技術,形成敏捷團隊。最后需要實現數字個體的轉化,從傳統意義上的個體轉變成為今天的數字個體。

第6章關注數字領導力的構建。組織的數字化轉型是企業(yè)整體的自我變革,是日積月累地從組織輻射到組織中每一個成員的改變過程,因此,領導力至關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更新領導力為數字領導力。企業(yè)管理者不僅要更新思維模式,更要轉變領導功能。必須強調的是,這一切都需要領導者落實到行動中。很多時候,企業(yè)管理者雖然已經深切感受到了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但仍然會在行動上出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領導者沒有堅定地選擇數字化轉型,沒能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

第7章介紹組織數字化轉型的三維空間,這也是本書的底層邏輯。組織的數字化轉型最終要體現在顧客的價值感知中,所以,戰(zhàn)略、組織、領導力、人力資源、工作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最終都要落實到顧客端。為此,本書總結出一個價值框架——“組織數字化轉型的三維空間”,三維分別指的是業(yè)務-顧客維度、運營-組織維度、產業(yè)-伙伴維度。通過這個三維空間的構建,組織數字化轉型的效能就能轉換為顧客體驗與顧客價值,從而實現企業(yè)的價值成長,讓企業(yè)真正擁有數字化能力。

第8~12章介紹的是具體的企業(yè)實踐案例。其中,騰訊公司企業(yè)微信賦能傳統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并為其搭建了技術平臺;波司登品牌的升級帶來了廣泛的市場影響,數字技術如何在背后發(fā)揮作用,非常值得關注;首鋼股份以數字技術為切入點,給我們展示了傳統企業(yè)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東鵬飲料搭建的數字化營銷平臺,不僅能夠賦能產業(yè)伙伴,還能賦能其他行業(yè)的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作為保險中介的大童通過數字化轉型走出了一條產業(yè)價值新邏輯之路,其方法和行動更具借鑒意義。

這些企業(yè)的實踐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組織在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挑戰(zhàn)、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無論組織大小、所處行業(yè)、發(fā)展階段,以及采用的數字技術工具有何不同,我們都能從這些企業(yè)的實踐中找到值得借鑒之處,從而走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數字化轉型是領導者的職責所在。無論是對企業(yè)數字技術的投資,還是自身的認知革新,都需要領導者從技能到心性的徹底轉變。企業(yè)領導者要有意愿去挑戰(zhàn)未知和不確定性,要有能力去解決難題和戰(zhàn)勝自我,要有積極性去利他共生、創(chuàng)建致力于共同生長的目標,要有格局去接納伙伴的價值創(chuàng)造,要有謙卑之心去認識自己的局限性,從而尋求互為主體的協同共生價值。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就會發(fā)現,你的企業(yè)可以基于騰訊、微軟、英特爾、阿里巴巴等企業(yè)搭建的技術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平臺走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之路?,F在你要做的,就是付諸行動!


[1]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藍公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

[2] 陳春花.價值共生:數字化時代的組織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3] 洛西科夫. 當下的沖擊:當數字化時代來臨,一切突然發(fā)生[M].孫浩,趙暉,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 陳春花.價值共生:數字化時代的組織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5] 陳春花.價值共生:數字化時代的組織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6] 世界銀行集團. 2019年世界發(fā)展報告:工作性質的變革[R].上海:世界銀行集團,2018.

[7] 謝富勒.教育的語言[M].林逢祺,譯.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8] Hanelt A,Bohnsack R,Marz D,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21,58(5):1159-1197.

[9] Gurbaxani V,Dunkle D. Gearing up for successful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MIS Quarterly Executive,2019,18(3):209-220.

[10] 徐蒙.數字化轉型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J].企業(yè)經濟,2020,39(12):54-60.

[11] 謝富勒.教育的語言[M].林逢祺,譯.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12] Furr N,Shipilov A. Digital doesn't have to be disruptive: The best results can come from adaptation rather than reinven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9,97(4):94-104.

[13] Benbya H,Nan N,Tanriverdi H,et al. Complexit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 the emerging digital world [J]. MIS Quarterly,2020,44(1):1-17.

[14] 韋影,宗小云. 企業(yè)適應數字化轉型研究框架:一個文獻綜述[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11):152-1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金沙县| 莫力| 桦川县| 元朗区| 务川| 安塞县| 平塘县| 合江县| 九江县| 敦煌市| 汕头市| 闻喜县| 清水县| 贵定县| 龙口市| 浦城县| 光泽县| 平凉市| 万盛区| 常熟市| 陕西省| 东辽县| 新干县| 澄江县| 温宿县| 克东县| 武陟县| 仁怀市| 延边| 黄骅市| 津南区| 广河县| 拜城县| 屏南县| 延吉市| 修水县| 门头沟区| 邢台县| 武功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