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孤獨:社交媒體時代的親密關系
- (美)米歇爾·德魯因
- 1832字
- 2023-12-08 18:25:30
“親密饑荒”已成定局
盡管有了狗狗,也能和家人在一起,我發現自己有時還是很沮喪,就像薩姆一樣,什么都不想也很沮喪。如果在疫情期間,你發現自己站在食物儲藏柜前,無精打采地看著里面的東西,隨手來點薯片、巧克力或酒,你并不是一個人。超過27%的人表示他們在疫情期間長胖了,酒類消費增加了14%。截至2020年3月21日那一周,酒精銷售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54%[21]。疫情之下,你常常覺得餓,還想喝點酒。也許你是真的餓,但你真正渴求的不是酒本身,而是親密關系、與他人的聯系、歸屬感和愛。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說過,一旦人類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他們所需要的一切都可能是你所渴望的。疫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了一個空白,你正在尋找填補它的方式。
這么說并不是在否定你從好友和家人那里得到的愛與親密關系。他們可能是你最親密的紐帶,是你社交護航圖的絕對中心。你從這些人那里得到的身體接觸可能比你從世界上其他人那里得到的總和還要多。然而,親密關系有多種形式,盡管疫情使我們在某些方面比以前富有,但它依然剝奪了許多其他的東西,比如朋友。與家庭關系不同,朋友關系往往是最互惠的關系。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涵蓋了社會交往和智識層面,他們是知己、是你堅定的伙伴;鄰居和更廣泛的社群中的人也可以和你建立親密關系。通過共同的紐帶和共同的興趣,人們與更大的社群中的人分享娛樂和情感上的親密關系。
甚至同事也能提供一種獨特的親密關系。他們可能比其他人更了解你的日常生活,可以一起分享職業目標、工作困境,往往還有共同的興趣。同事有時也是團隊伙伴,可以為你提供實際的、可靠的多方面支持。所以像《辦公室》(The Office)和《公園與游憩》(Parks and Recreation)這樣的職場劇出現在熱門情景喜劇榜單中根本不足為奇。它們體現了真實的工作場所在現代社會中促進人與人之間聯系的重要性。事實上,工作場所不僅僅是我們工作的地方。從基因—環境互動[22]的角度來看,成年人可以在工作場所中進行“選窩”[23],有意尋找那些與我們基因相似的人,并與他們建立親密且持久的聯系。
但所有這些關系都被疫情所改變。我們不再與家庭以外的人、機構和組織頻繁互動,而在大部分時間里把自己關在四面圍墻之內,只通過技術手段才能與一些最重要的人、信息和項目聯系起來。在幾乎絕無僅有的面對面接觸中,愉快的問候被幾乎難以察覺的揮手和點頭所取代。口罩掩蓋住了我們的笑容——如果你笑了的話。仿佛每個人都在努力把自己縮成一團,試圖讓自己縮小、再縮小,直到對他人完全不構成威脅性。疫情的泡沫始終伴隨著我們——它看不見摸不著,僅僅能夠描述我們選擇和誰一起分享瑣碎生活里的病菌——仿佛我們的身體都在試圖消失。
但我們不能完全消失。在整個疫情期間,有一種潛在的節奏,一種緩慢的背景節拍正傳遞著一個信息:我們必須要有生產力。在工作方面,我們中的一些人面臨著長期的失業,而其他人則能以臨時的方式繼續工作。我們能在疫情期間繼續遠程工作,這在30年前是不可能的;是一直被我們詬病為“制造了距離”的技術讓這一切成為可能。Zoom——這家2019年上市的視頻會議公司,疫情期間股票價值激增了7倍[24]。與其他視頻會議軟件一樣,Zoom能讓人們與客戶和同事“面對面”。當人們抱怨“Zoom疲勞”時,這種飽受詬病的“技術疲勞”[25]實際上是我們有能力保持生產力的一種象征。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能夠保持社會的商業運作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因此,包括多寶箱(Dropbox)、微軟、推特(Twitter)和移動支付公司Square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將遠程工作作為一種長期解決方案,用來降低成本、節約基礎設施建設、節省通勤時間[26]。盡管《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降4.4%,但我們還是正在想方設法從2020年3月到4月因大多數地區開始封控而導致的經濟衰退中慢慢“爬出來”[27]。《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上升6%,2022年將上升4.4%[28]。俗話說“需求乃發明之母”,跨越諸如商業、醫衛、教育乃至娛樂等多個領域的技術創新,正預示著未來的技術進步和人類經驗將日趨豐富[29]。
盡管如此,這場疫情終將使我們中的許多人感到饑腸轆轆、孤立無援、疲憊不堪——還有割裂感。“我們”與“他們”之間的界限從未如此分明。在我的人生中,我想不出還有什么時候能讓人如此輕易地看出誰是和你站在同一邊的,誰是站在另一邊的。這場疫情不僅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與重要的人之間存在距離,也讓我們察覺到人其實更容易受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的攻擊。這種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20多年前,我們的世界已經開始蔓延一場親密關系的饑荒。隨著孤獨程度的上升,這場饑荒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