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供應鏈與產品設計
- 殷紹偉
- 3489字
- 2023-11-07 17:42:53
第二節 過時的微笑曲線與中國制造“芯”價值
一般理工男都有研發情結,我大學畢業到四川長虹應聘的就是硬件工程師。因為我的專業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剛好儀表處缺人,我被安排到儀表處修了一年多儀器。什么LCR(電感電容電阻)測試儀、絕緣耐壓測試儀、示波器等,現在看到都還挺親切。只是下班順便逛街買東西的時候,店員看我們穿著長虹工廠的工衣,明顯沒有像對其他人那么熱情,去挑衣服,店員帶我們看的檔次也要低一些。這是我第一次比較明顯地感受到微笑曲線,感受到大眾對制造業的態度。
離開四川長虹后我到深圳找工作,我想一定要找研發崗位了。可惜機緣不湊巧,華為招聘的“硬件工程師”還是搞制造的。還好在華為十多年,我在制造領域慢慢建立了一些專業自信。即使到了海外搞當地的生產和供應鏈管理,我和同事也能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包括一線銷售和外部客戶在內的尊重。但也總會遇到一些人,專業水平不怎么樣,就因為“微笑曲線”而自我感覺良好,好像研發和銷售就是要比制造重要,很有優越感。
微笑曲線,是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正榮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從附加值的視角,他認為制造處于價值曲線的底端(見圖1-8)。企業要發展,生產重心應該從制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和銷售轉移。在微笑曲線的指導下,很多企業開始外包業務,有的甚至放棄了生產制造。這個理論在當時有合理性,給中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些年,競爭模式的演進路線確實也是沿著這條曲線在前進。以長虹為代表的第一批現代化企業,以大規模流水線制造打開局面;當價格戰走不下去時,海爾等企業開始以產品銷售與服務質量為核心建立競爭力;而以華為為代表的第三代,則是以技術研發為核心建立競爭力。所謂貿工技路線,還是技工貿路線,說的也是這個問題。

圖1-8 過時的微笑曲線
一、中國企業線性競爭模式走到盡頭
按照微笑曲線,從生產(產)到銷售(銷),然后到研發(研),走的是產→銷→研的發展路徑。成功的企業總是先人一步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比如華為,大家不重視研發的時候,華為先人一步重視研發。但到今天,大家都開始重視研發了,華為如何再先人一步,繼續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國企業單點線性競爭模式已到極致,下一步競爭模式是什么?
有的企業選擇往下做深做細,往有門檻的部件、器件和芯片轉移。比如索尼等日本家電企業,就開始向攝像頭等精密部件及精密制造轉移,在精密部件研發、加工工藝和質量管控上構建競爭力。有的企業選擇繼續進攻,從單點競爭力到系統競爭力轉移,加入供應鏈的戰爭。無論是ISC,還是豐田的精益生產,或者說精益供應鏈,都是從單功能領域向以產品價值流為主線的端到端系統競爭力發展。很多年以前,在商業管理領域就有人提出,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但在國內,這個觀點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并沒有多少企業真正地理解它的必要性,更不要說去落地實踐。這也是合理的,因為中國企業以前發展夠快,到處都是機會。人又多,資源又便宜,堆資源是推動企業發展最便捷的方式。但發展到了今天,中國的企業靠堆人、堆資源來爭取競爭優勢越來越難了。在新的環境下,我們都需要重視,并深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二、制造的新價值和“芯”價值
專業產生價值,定位決定地位。
如果我們制造人只是一味抱怨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那都無濟于事,關鍵還是要找準價值定位,沖破傳統微笑曲線的定位束縛。在供應鏈管理時代,我認為微笑曲線開始過時了。在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時代,核心的競爭力是流水線的線性思維。但到了供應鏈管理時代,客戶多樣化,需求多樣化,產品多樣化,價值鏈不再是一條簡單的曲線,而是一個立體有生命的價值系統。
如圖1-9所示,制造是這個價值系統的心臟、高效運轉的樞紐。

圖1-9 制造樞紐的“芯”價值
在華為,以前我看IPD、ISC和LTC(從線索到現金),都是分開割裂來看的。后來才理解,它們是同一個流程的不同部分。它們都是產品價值流,是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的不同流程段。
在這個端到端集成產品管理流程中,產品設計是源頭,制造是樞紐。研發從0到1的產品流在制造交匯,把產品信息流變成產品實物流。從1到N,不同供應商的采購物料流和計劃訂單控制信息流等,也在制造交匯。關鍵的現金能量流等,也在制造交匯。很多企業有不同的產品,但只有一個制造系統;有不同的銷售區域,也只有一個制造系統。不同產品、不同客戶、不同區域都在制造交匯。
三、樞紐價值不只看蓄水量
很多人有“近視眼”,不太重視制造。他們選擇短期小成本視角,說制造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并不高,更高的是采購成本、銷售和研發成本。我告訴他們,看都江堰的價值,不只看都江堰蓄水量多少。要看到都江堰這個樞紐對整個水利系統的價值,看它如何驅動整個系統高效運轉(見圖1-10)。豐田公司CEO每天花很長時間在生產線,他從生產這個核心樞紐,就能發現整個價值系統運轉是否正常,可以發現很多系統性的問題,看到很多改進機會。這比在辦公室聽匯報,要直接和有效得多。

圖1-10 樞紐的價值
即使只從成本視角,也不能只看小成本,而應看大成本;不能只看顯性成本,還要看隱性成本。一個低效運轉的樞紐,除了本身成本的增加外,還會導致系統整體的低效運作,周期長、庫存多和效率低。周期長帶來的預測偏差成本,以及因為反應慢失去的商業機會成本,會比制造成本本身要高得多。如果企業只看單點附加值,并因此看低制造,不重視制造,簡單外包甚至放棄制造,丟掉了“芯”,它們最后都要為這種偏見買單。我們說不能“缺芯少魂”,制造系統就是供應鏈的芯,數字化就是供應鏈的魂。
在客戶需求日益多元而且多變,商業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有一顆強健的心臟才能有健康的體魄,以及柔性敏捷響應需求的能力。體現在制造樞紐中,就是多產品精益混流,動脈靜脈交叉高效運轉、并行不悖的能力。如果心臟不夠強健,稍微面臨一點客戶需求波動就氣喘吁吁,緩不過氣來,那就要小心,也許得了“心臟病”。說不定哪一天供應鏈就會心肌梗死,斷裂停擺。
四、過時的產業微笑曲線與組合布局
微笑曲線擴展到產業層面,被稱為產業微笑曲線。它影響了很多企業,甚至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政策。在微笑曲線的影響下,政府開始剝離所謂的低端產品和低端產業,鼓勵企業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移,改善商業投資環境,在土地供應、稅收減免政策方面推出了不同的產業政策,加大力度吸引互聯網、信息產業、電商以及生物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的制造業開始不那么受待見了,好一點的不打壓也不鼓勵,任其自生自滅;激進一點的甚至會騰籠換鳥,把制造業向其他低成本區域驅趕。這在一定時期內對當地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人才結構升級起到了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經濟繁榮周期內,以微笑曲線為指導的產業政策推動產業升級,金融大廈代替工廠,虛擬經濟高歌猛進。對應的GDP、就業率和個人收入都穩步增長,看起來皆大歡喜,欣欣向榮。
但經濟有高潮就有低谷,經濟發展需要虛實結合。那些過早騰籠換鳥,甚至拋棄制造業的企業和國家地區,抵抗風險和經濟泡沫的能力會差很多。其實也不是說虛擬經濟、金融業不好,只是不能做過了。實物流、信息流和財務流都是產業鏈的有機組成部分。更加多元化、根扎得更深的產業,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強。產業如果空心化,沒有強大的根,風調雨順的時候可能長得高、長得快,但一旦遭遇風吹雨打就容易被連根拔起。
總的來說,微笑曲線是一種單點發展的線性思維。在經濟環境好、單向快速發展的時候是有效的。一旦面臨經濟多元化發展、外部環境多變的不確定時代,需要從線性思維轉換到系統思維,重新思考制造的價值和定位。沒有制造的實體經濟,哪里來的虛擬經濟。沒有低端制造的支持,哪里來的高端制造。即使有了高端制造,低端制造我們也不能輕易放棄。發展是多層次和多梯隊的。只有低端的管理,沒有低端的產業。很多看起來低端的產業,只要客戶需求在,我們用新的思想技術和管理方法,創造新的價值,它們就又會煥發新機。沒有中低端一層又一層的護城河,高端就要直接面對低端競爭對手,每天疲于應對低端競爭,而無暇聚焦高端技術的突破。失去了中低端規模化的競爭,高端孤軍深入,高處不勝寒,也很難成功。
從古至今,能打下地盤,還能坐穩江山的,都具備了系統思維和核心能力。
基于核心能力構建起多產業的組合布局、多產品的立體組合管理,最終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在這個產業生態中,所謂中低端制造是王小二賣豆腐,規模大成本低,周圍的虎狼們進不來。而高端制造是這個產業生態皇冠上的明珠,技術絕對領先,高品牌、高利潤、高形象,有中低端規模化利潤支撐,高端制造才可以心無旁騖地聚焦技術與高端產品突破,在向技術高峰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沿途突破,取得成果,一方面建立起技術領先的高端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技術也流下去滋潤中低端產品,迭代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