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供應鏈與產品設計
- 殷紹偉
- 3729字
- 2023-11-07 17:42:53
第一節 場景化供應模式與產品設計的價值
一、從散兵游勇到戰無不勝的戚家軍
明嘉靖年間,中國沿海一帶倭寇非常猖獗。政府正規軍雖然人數眾多,軍資雄厚,卻屢戰屢敗。百姓深受倭寇蹂躪之苦。相比于裝備齊全、給養充足的政府正規軍,戚家軍大部分是農民。他們拿的武器,所謂狼筅,就是沿海一帶本地產的毛竹,盾牌是藤條編織的藤盾。但就這樣的資源條件,戚家軍的戰斗力反而甩正規軍幾條街,真正是百戰百勝,從無敗績。四千戚家軍,斬倭寇高達十余萬人,創造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冷兵器傷亡比例最高紀錄:[1]
海寧前哨戰:0:200,倭寇死亡200余,戚家軍1人輕傷,0死亡。
新河保衛戰:1:90。
寧海花街大戰:1:333。
臺州大捷:1:250,戚家軍傷亡20余人,倭寇死傷5000余人。
戚家軍的戰斗力為什么這么強?
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其特有的陣法——鴛鴦陣,以及以鴛鴦陣為核心的配套資源要素和組織能力。如圖1-1所示,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由盾牌手(長牌手或藤牌手)、狼筅手、隊長以及長槍手、短兵手、伙夫組成,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盾牌手在前,遮擋箭矢、長槍;狼筅手隨后,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后面長槍手的進擊;中間四名長槍手,照應盾牌手和狼筅手;最后兩個手持“镋鈀”的短兵手承擔警戒、支援等工作。鴛鴦陣使用的武器,也很有特色。狼筅用的是當地的毛竹,表面覆蓋銳利的箭頭,攻擊范圍大,而且非常堅硬。盾牌用的是藤條,比較輕便。藤條就地取材,資源在當地容易獲取。鴛鴦陣匹配的這些武器看上去原始,但它們和沿海山地場景,以及鴛鴦陣陣型非常匹配。陣型模式和武器裝備都是戚繼光針對倭寇特點,根據我國東南沿海作戰地形,場景化專門設計的。后來作戰場景變成與北方游牧民族對抗時,戚繼光又對鴛鴦陣和配套武器進行了改造升級,研發了虎蹲炮等新式武器。特別是虎蹲炮,殺傷力大,又便于攜帶和大量制造。
不同兵器分工明確,矛與盾、長與短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協同優勢,而且陣型根據作戰場景,變化靈活。在地形有限制時,鴛鴦陣陣型可以分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兩小陣時稱5人組合的“兩才陣”(見圖1-2)。左右盾牌手分別跟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他們進攻。兩個小陣既相互獨立,又互相配合。三小陣時進一步解耦為4人一隊的“三才陣”,三個小陣互相配合,變陣為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

圖1-1 鴛鴦陣

圖1-2 變鴛鴦陣之左右兩小陣
長短結合、攻防兼備,靈活變陣,原來的散兵游勇構建出超強的戰斗系統。戚家軍能以一當百,百戰百勝,發揮的就是陣法(或者說模式)和兵器(產品)協同的威力。中國古代另一支軍隊,岳家軍,也很善于用陣法。在軍事力量一向羸弱的宋朝,一萬岳家軍,打得十萬鐵浮屠重裝騎兵落花流水,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
什么是模式?
它是針對某一類問題提煉出來的核心系統方法,比如生產模式、運作模式、設計模式,通常具備以下特征。
? 系統性:從整體視角,系統解構,提煉出來的成功套路方法。
? 重復性:提煉出的核心方法,具備一般性,可重復應用。
? 場景性:沒有普適的模式,也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合適的模式。
? 靈活性:模式是理論到實踐的關鍵橋梁?;谀J?,結合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可實現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銜接。
二、學習豐田的精益生產為什么難
受過時的微笑曲線影響,大家認為研發和銷售是核心競爭力,比制造和供應鏈更重要。研發和銷售的同事一般也更有優越感,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技術難度、門檻更高。我們供應鏈很多人自己也氣短一截。
我這個人自尊心強一些,不完全認同以上看法。我和研發說,研發是很重要,但你們搞個技術出來,寶貝得不得了,又是信息安全,又是專利保護,生怕別人學去了??上КF在信息流動很快,千防萬防,還是容易被對手抄襲。搞研發就像安徒生童話里穿上紅舞鞋的女孩,必須不停地跳,不能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對手就追上來了。即使是有專利保護,對手也可能另辟蹊徑,繞過專利。大家以為后端制造供應鏈簡單,只是拉通協調端到端。但看看豐田,打開門讓人學,讓人抄,還是抄不會,它靠精益領先世界幾十年,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豐田的精益完全就是“陽謀”,攤開給別人學,生怕別人學不會。
如圖1-3所示,到豐田只要填一個申請表格,就可以直接參觀生產線,毫無隱瞞。豐田還專門寫書把理論和工具方法和盤托出,不遺余力地宣傳。有的精益顧問年紀很大,衣食無憂,卻還是滿世界跑,傳道布道,就怕手藝失傳了。豐田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精益,還專門建了博物館。只要花上不多的費用(約人民幣50元),觀眾就可以在里面觀摩學習一整天。從豐田最早的紡織機,即精益思想的啟蒙開始,一代一代地,不厭其煩地向訪客展示精益思想的底層工作原理。全部都是真實場景,1:1的比例,還有專門的操作人員演示(這個門票價格肯定是虧的)。即使這樣,能真正學會的還寥寥無幾。

圖1-3 生怕你學不會的豐田
為什么學不會?
因為精益不只是生產,不是單點競爭力,而是系統協同的供應模式競爭力。
所以難學!
對于一個企業,我們往往只看到產品,再進一步看到生產線,因為它們是價值載體,比較顯性。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背后的系統。豐田的關鍵競爭力不只是生產線,還有背后的精益生產系統,以及產銷研協同的精益供應鏈(見圖1-4)。這是豐田產品優秀基因的本質來源,保證了豐田汽車競爭力長期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圖1-4 精益的產銷研系統協同
①精益3P即精益生產準備流程(production preparation process),是精益在新產品導入階段的關鍵活動。
②TPS全稱為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即豐田生產系統。
三、從精益生產到精益供應鏈
投資研發就是投資未來?,F在大家都很重視研發。在欣慰的背后,也需要思考:舍得投錢就能搞好研發嗎?當多數人不重視研發的時候,舍得投錢可以領先一步。現在產銷研和研產銷之爭塵埃落定,大部分企業都開始重視研發、投資研發,我擔心很快會出現研發的同質化競爭,線性思維容易走入死角,變成拼體力。
面向未來,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應該構建在哪里?
如圖1-5所示,我們看第一代優秀企業的代表長虹,到第二代優秀企業的代表海爾,再到第三代優秀企業的代表華為,都是敢為天下先構建的差異化競爭力。中國企業下一步競爭的關鍵是什么?企業如何未雨綢繆,提前構建能力?產銷研協同構建的供應鏈系統競爭力,是其中一個關鍵的方向。

圖1-5 中國企業未來的競爭
單點線性競爭模式下,整體競爭力易受限于企業能力的短板,也就是瓶頸環節。
系統模式競爭力是取長補短,系統協同涌現出的協同競爭力。同樣是碳元素,連接方式不同,系統層面會表現出很大的差別。如圖1-6所示,將碳元素以線性或者平面的方式連接,呈現出來的是可塑性強、易于改變形狀的石墨,而如果將碳元素立體系統地組織起來,就是堅硬無比的金剛石。明軍粗看由專業士兵組成,但打起仗來卻是散兵游勇,一觸即潰。而原來是農民的普通百姓,被戚繼光的鴛鴦陣組織起來,就是戚家軍,可以以一當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發揮出1+1遠遠大于2的效果。沒有先進供應模式的指導,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等要素之間是弱連接,供應鏈就是散兵游勇,被人鄙視,不得不尷尬地待在微笑曲線的底端,被人當救火的夜壺使。而被精益供應模式組織起來的豐田,供應鏈就是其核心競爭力,幾十年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今天我們看特斯拉的崛起,看起來終于有企業要超越豐田了。特斯拉的勝利是一種螺旋式上升,也是模式的勝利,是產品與供應模式融合創新的勝利。

圖1-6 從單點線性競爭到系統模式競爭
這種系統競爭力的構建,除了設備等資源要素和自動化、數字化等技術要素外,更重要的是模式架構,是要素之間的連接協同方式。它會涌現出單點要素不具備的系統競爭特性,是一種打開門讓你學也學不會,很難被模仿的更高競爭壁壘!
四、供應模式和制造模式、生產模式的區別
模式是針對不同系統,提煉出來的一般性核心系統方法。系統是層層嵌套的,大系統嵌套小系統,小系統再嵌套更小的系統。不同層級的系統,對應不同的模式。我們常常說的“生產模式”,非常容易和“制造模式”相混淆。制造系統范圍邊界相對清楚,而生產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它可以是企業生產,也可以是社會生產,比如封建社會的離散農業、手工業生產,工業社會初期的大規模機器生產,豐田針對大批量小頻次的精益生產。
如圖1-7所示,我理解的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指的不是狹義的制造模式,而是包含了制造、采購、物流等完整的供應鏈,甚至還包含了研發、銷售等,指的是廣義的社會生產模式。從社會生產組織的角度,叫精益生產模式。而從企業管理維度我認為不需要那么大,從精益供應鏈做起會更合適。很多企業在學習精益生產時,大的社會生產肯定抓不住,然后范圍又收斂太小,局限在生產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混淆了生產和制造的概念,局限在制造單點競爭力。對很多企業來說,沒有供應鏈系統管理環境,在制造領域單點推行精益生產是比較困難的。我認為這是很多企業推進精益生產失敗的主要原因。

圖1-7 制造模式與生產模式的關系
供應鏈這樣的復雜系統,在很多方面和軟件系統類似。首先復雜度高,其次都是持續演進的半開放動態系統。對軟件系統來說,模式架構與核心源代碼設計非常關鍵。對供應鏈來說,供應模式和產品設計源頭也非常關鍵。
精益為什么這么難?
難,就對了!這是甩開對手,建立更高競爭門檻的好機會!
大道甚夷,從岔路回到正路,追本溯源,找到正確方法,精益其實也沒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