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養生”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內篇》。所謂生,即生命、生存、生長;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其含義一是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提高生活的質量。注重養生,則可頤養天年,無疾而終;不注重養生,則會半百而衰,疾病纏身。

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必須從頭到腳全面養護身體,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中醫認為,人體的各個部位,如五官、皮膚、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甚至是人的精神活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內外相通、表里相應、彼此協調、相互作用的整體。例如:肝、膽相表里,肝臟的火要借助膽經的通道才能往外發;內臟的病變會通過氣色、頭發等外在器官的異常表現出來,即“有諸內,必形諸于外”;情緒的好壞也可以影響人體健康,等等。人體各大系統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在養護某個臟器的同時,與其相關的其他臟器也會受益;而一個部位出了問題,其他部位也無法正常運轉。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中醫養生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整體觀。它所傳授的是一種從頭到腳的全方位保養方法,一種精、氣、神、五臟的全面調養法,也是一套身心共治的養生祛病護身大法。中醫養生的補養方式大致包括以下7個方面。

神養,即精神養生。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七情波動過大,易傷身致病,正所謂“病由心生”。而調攝七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舒暢的心情則能治病,使人體各個部位的病癥不治而愈。“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中醫歷來就非常重視神養,并總結了很多神養的方法,如情志生克法、按摩、打坐等。

行養,即生活養生。不但人體本身是一個整體,人體與外部環境也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季節、氣候、地理、晝夜等對人體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如夏季的炎熱易耗傷心氣等。因此,人的衣食住行必須“順四時而適寒暑”。合理調節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保持陰陽平衡,才能使身體各個部位不受疾病侵害。

形養,即運動養生。太極拳、五禽戲、散步等是我國傳統的運動方式,采用這些運動方式可以將肢體運動與呼吸相結合,疏通經絡,調節五臟六腑,改善呼吸方式,提升人體免疫力,長年堅持,會使我們獲益無窮,從頭到腳一身輕松,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氣養,即補養元氣。元氣是人生存的根本。中醫有“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一說,元氣是人之生命所系。補養元氣可以促進全身氣血流通,從而祛病強身,激發生命潛能,方法有導引、食補、經絡按摩等。

食養,即食療養生。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如白蘿卜潤肺,黑豆補腎。只有吃得科學,合理膳食,才能達到營養生命、保障健康的目的。而很多現代人長年保持不良的飲食習慣,垃圾食品、油炸食品、雞鴨魚肉不斷,給自己的身體組織器官帶來了大量健康隱患,很容易患上肥胖、冠心病等現代文明病。

藥養,即草藥養生。草藥取自天然的植物精華,藥性較為溫和,副作用較弱,制法多為粗加工調劑,因此,草藥不但可用于治病,亦可用來養生。將草藥與食物、酒相搭配,還可制成所謂的“藥膳”“藥酒”,既有營養價值,又有強身健體、治病療疾的作用。

術養,即技術養生。中醫傳統的養生技術如按摩、拔罐、刮痧、推拿、針灸等,是基于經絡療法和反射區療法的。經絡可以決生死、治百病,反射區則與人體各個器官有一一對應的關系。這兩種療法,可以起到網絡周身氣血、安撫五臟、激發人體抵抗力的作用。

《從頭到腳談養生》博采中醫養生智慧,廣納歷代名醫所著醫學典籍中的養生之道,總結儒、釋、道、易及諸子百家各類文獻中的養生精華,同時兼收并蓄,吸收現代社會出現的養生新方式,是一部詳盡介紹中醫養心、養身、養氣、養神、養性智慧的大全集,旨在幫助讀者掌握中醫養生祛病的方法,確保從頭到腳一身健康。

本書從中醫的角度,探究人體的奧秘,細致入微地介紹了人體各個部位、各個器官的功能及養護方法,易患的疾病及其病因和防治措施,生活細節中的健康智慧,情志調養的古今妙方,養護全身的各種食療方、藥膳、健身術乃至現代社會流行的運動方式——瑜伽、游泳、健美操等。

掌握了中醫養生之道,并真正運用于生活,可促使人體各個部位和器官相護、相榮、相生,維持整個系統的平衡,實現從頭到腳、由內而外的全面健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共和县| 永修县| 安塞县| 泸水县| 同德县| 历史| 河津市| 阳谷县| 霍林郭勒市| 西和县| 甘肃省| 二手房| 容城县| 延吉市| 左云县| 和龙市| 甘德县| 镇平县| 皋兰县| 禄劝| 西贡区| 天全县| 清新县| 万州区| 湖州市| 祁阳县| 顺义区| 方正县| 泾阳县| 平果县| 静安区| 贵州省| 中卫市| 濮阳县| 闽清县| 新化县| 滨海县| 习水县| 海原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