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期間除了因罪被罰和賣身為妓的,其他賣藝之人并不算賤籍,應該屬于工的一種,比如有自由身的演奏家被稱為樂工。
說書藝人基本都是讀書人,社會地位并不低,隨時可以回去參加科舉。畢竟北宋連乞丐出身的宰相都有!
宮廷會經常邀請民間說書藝人入宮表演,也有不少文人士大夫與說書藝人交好,比如陸游楊萬里等。
其地位應該和我們現在的相聲評書演員差不多,有不少說書人紅了幾十年。后世許多古典名著的底本都是這個時候的說書藝人創作的。
還有不少士大夫親自參與到了民間藝術形式的創新中,晏殊,蘇軾,秦觀,柳永等,都為鼓子詞,雜戲等發展做出貢獻。
北宋某些社會風氣的開放程度可能比當下更甚,世人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程朱理學雖然已經出現,但完全是非主流。笑貧不笑娼和好男不當兵才是!
何況二程的一些觀點實際上正是針對當時太過放縱的人欲提出的。都說越缺什么才越強調什么。基本就是這個意思。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大多數古代史其實都可以在近代史里找到相似者。
比如喜歡微操的趙二,他面對的國內外形勢是不是和近代那位微操大師有些像。所以北漢降將楊無敵倒底怎么死的就很有品頭。
還有,兩宋期間城市商品經濟發達,人們逐利思想嚴重,而又缺少有效的市場監管,所以假冒偽劣商品泛濫。
東京城的水產販子會把頭一天剩的死蝦在糞水里泡一夜再賣,因為顏色看上去新鮮。魔都賣酒的標著三斤,其實瓶子一斤水一斤。
是不是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