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經(jīng)略府。
年逾花甲的五省經(jīng)略洪承疇正在凝神看著一封書信。
很多人到了他這個年紀早已在家頤養(yǎng)天年,怡兒弄孫。
但洪承疇做不到。
清廷入關以后,初期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進。
但在滅掉弘光政權后不久,各地蜂擁而起的抗清勢力攪合的清廷不勝其煩。
魯王朱以海、隆武帝、邵武帝、靖江王、永歷帝...
這些南明的藩王們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清軍也被迫諸方調(diào)度,南征北戰(zhàn)。
只是戰(zhàn)火越燒越旺,按下葫蘆浮起瓢。
洪承疇原本是在京師做著秘書院大學士的,此番乃是順治皇帝被迫啟用洪承疇,讓他來主持對抗永歷政權。
洪承疇的內(nèi)心很清楚,永歷皇帝不過是一個傀儡。
但是這個傀儡的象征意義和號召力還是存在的。
作為崇禎皇帝的堂弟,朱由檢的血統(tǒng)能夠起到號召各方勢力聯(lián)明抗清的作用。
不管是原先的大西軍還是大順軍,都甘愿聚合在大明這面旗幟下。
再加上明軍原有的部分嫡系,以及東南的鄭成功、張煌言,實力不容小覷。
洪承疇知道,眼下時機是相當?shù)年P鍵的。
如果可以掐死各方明軍勢力的聯(lián)系,將其逼到角落里,那么大清還是能夠掌握絕對的主動的。
但如果他們被明軍借助這個時機沖破了封鎖,各方勢力聯(lián)會成線,那么后果著實不堪設想。
洪承疇之前向清廷搬救兵就是看到了湖廣兵力不足的現(xiàn)狀。
他雖是奉命經(jīng)略湖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五省軍務。但實際上能夠控制的區(qū)域也只有湖廣一地。
云南、貴州就不用說了,那是明軍控制的地盤。
至于兩廣,廣西目前算是在明軍控制中,而廣東由尚可喜坐鎮(zhèn)。
這廝是一只典型的老狐貍,儼然把廣東當做了自家的地盤。
如今洪承疇雖然頂著一個五省經(jīng)略的名頭,但是實際能夠控制的地盤真的只有湖廣。
所以他真的非??粗睾V。
因為如果連湖廣都丟了,他甚至連立足之地都沒了。到了那時,他豈不是成了一個笑話?
誰曾想,他的擔心如今真的有可能變成現(xiàn)實。
他手中的這封信乃是固山額真阿爾津派人送來的。
阿爾津在親筆信之中很明確的指出,有一股勢力已經(jīng)進入到了岳州與常德交界地帶。
他們甚至燒掉了一座清軍位于明溪城附近的營寨。
阿爾津懷疑是駐扎在辰州府的劉文秀部明軍所為。
畢竟劉文秀屯兵在此已經(jīng)有些許時日,完全有能力發(fā)起進攻。
洪承疇一時頭皮發(fā)麻。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局勢的惡化會如此迅速。
原本他以為以劉文秀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是不會如此快速的總攻的。
只要再給他個把月的時間,等到清軍援軍趕到,他就可以將湖廣守的如同鐵桶一般。
可現(xiàn)在看來,劉文秀似乎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如果劉文秀在這個時間點上發(fā)動總攻,在洪承疇看來是十分危險的。
洪承疇手中的戰(zhàn)兵不過一萬,即便是加上阿爾津的八旗精銳撐死也就兩萬人。
想要靠這兩萬人頂住劉文秀號稱十萬大軍(實際六萬)無異于癡人說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洪承疇也不例外。
當下的形勢著實是相當被動了。
原本洪承疇已經(jīng)到了養(yǎng)老的年紀,現(xiàn)在卻得出來頂住大局,真的是太難了。
起身盯著輿圖看了良久,洪承疇在常德的位置點了點。
如果劉文秀真的動手的話,那肯定是會先攻打常德。
常德位于湖廣腹心,劉文秀拿下常德后不管進退皆是自如。
相反,若是洪承疇失去對常德的控制權,湖廣南北就會被割裂。
這真的是滅頂之災。
深吸了一口氣后,洪承疇開始踱步思考。
接下來的布置對于清軍來說至關重要。
可以說,劉文秀還有犯錯的機會,但是洪承疇一步都不能夠錯。
他若是走錯一步,很可能就會被劉文秀滾雪球,將優(yōu)勢最終轉(zhuǎn)化為勝勢。
一步錯,步步錯。屆時他若是再想要調(diào)轉(zhuǎn)方向怕就是來不及了。
思量再三后,洪承疇覺得還是應該提前向常德增兵。
不論如何也要守住常德這處要沖之地。
只是到底該向常德增派多少軍隊呢?
洪承疇一時間犯了難。
在他看來,常德眼下的駐軍三千人肯定是不夠的。
但是洪承疇手中總共只有一萬人,肯定不可能全部派去常德駐防。
經(jīng)過一番權衡,洪承疇覺得派出五千標營士兵增援常德是最合適的選擇。
當然他希望距離常德更近的固山額真阿爾津能夠全力協(xié)防。
要知道阿爾津手中的可是根正苗紅的八旗軍。
雖說入關后八旗軍的戰(zhàn)力直線下滑,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還是比普通綠營兵能打多的。
這樣湊一湊,常德的守軍勉強也可以湊到兩萬人了,短時間內(nèi)頂住劉文秀部明軍的壓力不大。
洪承疇的核心思路還是拖。
只要他能夠拖住,只要他能拖到清廷的援軍南下,那么一切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換句話說現(xiàn)在就是一個和時間比拼的過程。
短時間內(nèi)只要湖廣不出現(xiàn)大問題,那么就穩(wěn)了。
“呼...”
想到這里之后洪承疇焦躁的情緒平復了不少。
對他這樣的人來說,保證大清江山千秋萬代是十分重要的。
他本是大明臣子,卻降清做了奴才。
若是最終大明奪回江山,豈能有他的好果子吃?
到時別說他的性命不保,怕是他的九族都得被殺光,還得背著一個叛國賊的名頭遺臭萬年。
但如果大清能夠坐穩(wěn)江山,則全天下的漢人都變成了奴才,也就沒有人敢指摘他這個從龍之功的有功奴才了。
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和名聲,洪承疇也要拼盡全力為大清朝為愛新覺羅家坐穩(wěn)這天下。
他和大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固然會有些艱辛,但洪承疇不在乎。
他已經(jīng)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便是賭上這條命也要死戰(zhàn)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