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工作效率——跳出瞎忙的迷宮(2)

定期把辦公桌收拾得干凈整潔,井然有序。例如,如果辦公桌上零碎的小東西太多,最好的辦法就是買一個收納盒,把辦公用具、名片、便箋紙等小東西分類放進去,這樣不僅方便使用,也能讓辦公桌顯得整潔很多。

……

總之,一個小小的習慣,一次短短的整理,意義非同尋常,這將是你邁向成功、保持快樂的起點。我們不妨接受這一提議,并漸漸地養成習慣,相信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絕不拖延,量化每日的工作

富蘭克林曾說過:“把握今日等于擁有兩倍的明日。”

“現在”這個詞對職場有著決定性的意義,而“明天”、“以后”之類的托詞,我們平時聽得也不少。這些敷衍工作的態度表明著你的懶散,表明你事事找借口的習慣。而習慣將“明天”作為借口的員工,永遠也不會有完成任務的一天。這樣的員工永遠是滯后的、失去工作激情與責任的人,很難得到更好的發展。

拖延會侵蝕人的意志和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處于拖延狀態的人,常常陷于一種惡性循環之中,從而影響每一天的心情與工作。

拖延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輕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瑣事纏身,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不愿意自己主動開拓;雖然下定決心立即行動,但總找不到行動的方法;制定了完整的工作計劃,卻發現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做事磨磨蹭蹭,讓問題久拖不決;情緒低落,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也沒有什么人生的憧憬。

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大清早就被鬧鐘從睡夢中驚醒,一邊想著自己的計劃,一邊又在懷念被窩里的溫暖,一邊告訴自己該起床了,一邊又在對自己說——再睡一會兒吧!就這樣,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人們找借口總是那么理由充分,然而卻難以把工作做好。其實,一個人如果能把時間和精力用到正事上來,是肯定能取得一番成績的。

在海爾廣為流傳著一個崔淑立“夜半日清”的故事:崔淑立接任洗衣機海外產品經理的時候,大家告訴她說:“美國的×客戶是非常難拿下的!”因為前幾任經理都對這個客戶束手無策,幾次嘗試都無功而返。

真有這么難嗎?崔淑立心里暗暗地叫著勁。有一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客戶發來的要求設計洗衣機新外觀的郵件。因時差的原因,此時正是美國的晚上。崔淑立想,如果能即時回復,客戶就不用再等到第二天了!從這天起,崔淑立決定以后晚上過了11點再下班,這樣就可以在美國上午的時間里處理完客戶的所有信息。

連續三天過去了,由于溝通及時,產品開發部很快完成了新外觀洗衣機的設計圖。就在決定把圖樣發給客戶時,崔淑立認為還必須配上整機圖,以免影響確認。當她“逼著”自己和同事們把整機外觀圖一并發給客戶時,已經是夜里12點了。大約凌晨1點,崔淑立回到家中立刻打開電腦,看到客戶的回復:“產品非常有吸引力,這就是美國人喜歡的。”這一刻,她滿是欣慰,高興得睡意全無。

客戶被崔淑立的敬業精神和負責態度打動了,跟進速度非常快,×客戶的第一批定單就這樣搞定了!

其實,市場沒有變,客戶沒有變,拿大定單的難度也沒有變,變的只是一個有競爭力的態度。

多好的計劃,都不如一次真正的實施;多美妙的空想,都不如一次實際的行動。下決心其實并不困難,難的是付諸行動。不要把事情都推到明日,而要今日事,今日畢。你會發現,在你每天完成工作的時候,你已經在進步、在提高了。

所以我們說,要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手中的工作結束在“昨天”。對上司交待的工作,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為公司節省時間,帶來更大的效益。

從前,有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感激地說:“明天我一定全部修改。”

“明天?”柯羅激動地問:“為什么要等到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嗎?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做什么事都得把握眼前,容不得半點拖延!”

比爾·蓋茨說過:“過去,適者生存;而在今天,只有最快處理完事務的人能夠生存。”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么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

“我很累了,應該休息一下,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吧。”

“現在下雨了,我改天再去吧。”

“現在有人約我出去,改天再做吧。”……當受惰性的控制,不想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很自然地就為自己找了類似上述的借口,然后獲得心理安慰,心安理得地把這件事丟在一邊了。事實是,這些事情你早晚還是要去做的,找借口的結果無非是把這些事拖后。

一件事情,如果是你想做的,那么就趁自己熱情高漲的時候馬上動手,這時候會效率很高。如果這件事情你不喜歡做,但是又必須做,那么拖延也沒有用,只能是消極逃避而已。而且拖得越久,你就會越不想做。

記住一句話:一件事,你想做總是有辦法的,不想做總是有理由的。改變你的習慣,事情一到就馬上解決,那么就再也沒有堆積如山的任務來威脅你,你永遠都不會再被包圍在緊張和煩惱中了。

不要固執于解決不了的問題上

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經驗:當遇上某個難題的時候,往往會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處理這件事情,但是往往效果欠佳。這樣鉆牛角尖的處理方式不但會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更會嚴重影響我們工作的心情。所以,當遇上一時難以解決的困難時,不妨暫時放下這個難題,從中解脫出來,著力于自己善于解決和能夠解決的問題上,這樣反而能夠達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堅持不懈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是在工作中,固執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并不是一種合理的工作方式,相反,只會損耗機會成本。真正的職場高手能夠巧妙地避開一些自己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在碰釘子的時候,他們會暫且擱置問題,讓頭腦冷靜下來,而不會應付了事地勉強找個似是而非的方法來搪塞。

美國的物理學家曾經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實驗中,讓兩組人員演算24種簡單的計算題,其中一組在時間截止之前做了一小段中止,另一組則是毫不間斷地從頭算到尾。實驗結果顯示,稍做中止的一組對題目的記憶,比起沒有中止的一組要深刻許多。

而且,從沒有中止的一組中還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結果——有把握的題目比沒有把握的題目印象深刻;完全不會的題目比沒有把握的題目印象深刻。換句話說,人的記憶力,對于那些沒有把握的部分是最容易遺忘的,對完全不會而且沒有勉強寫上答案的部分則印象深刻。

從以上的結果我們不難發現,遇上困難時,勉強找出應付的答案并不明智,所以,不妨暫且擱置,留待日后解決。因為,一旦找個勉強的方法搪塞,那個問題便不易留存于潛意識中,因此很容易在日后錯過找出好方法的良機。而且,應付式的方法一定不盡完善。既然如此,何不暫時將問題記下,走出思維定式的陰影,留待日后重新詳細考慮呢?

遇上一時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不妨把它記錄下來,暫且擱置一旁,或是把問題“存檔”于潛在意識中,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可以意外地得到解決的線索。

某知名企業家說,他在中學時代,就經常利用上床后尚未進入夢鄉的空當解答數學上的難題。數學雖然是他的拿手科目之一,但總難免有解答不出來的時候。遇到這種情形,他不會固執地花上一兩個小時,絞盡腦汁死命地非當場找出答案不可,而是將難題暫且記下來,著手進行下一個問題。等有時間的時候,再將問題重新思量。有時候靈感一來,難題便迎刃而解。當然,也有解決不了的時候,不過沒有關系,只要它已經“存檔”,往往就會在不經意間得到解答。

畢業之后,他依舊把握住“記下問題”的原則。

這樣的工作方式,是聰明地對待問題的方法。

我們知道,強迫大腦工作,常常難以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順應著大腦的工作方式。這種借著潛在意識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說是靠運氣,而是因為大腦在一定的放松的狀態下,更容易受到啟發的結果。

另外,每個人的能力不同,特長也各有所異,擅長解決的問題自然也不相同。有的問題對于一些人來說可能非常棘手,而對于另一些人卻游刃有余。常常固執于解決不了的問題的人,有的時候也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明明是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卻還是希望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樣常常會讓自己感覺工作非常辛苦卻又收效甚微。

小王從本科的時候就一直是學習上的尖子生,常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獎學金,這也使她養成了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總是爭強好勝,很少向別人請教。遇上難題的時候,苦思冥想、廢寢忘食也要解決。

但是畢業參加工作之后,她常常發現事情并不是那么順利。一方面,上司給的任務重、時間短,想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一些自己并不擅長的問題非常費時間,而且效果也不好;另一方面,自己的能力畢竟有限,有的任務并不是自己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就能夠解決的,常常是苦思冥想也得不到正確的結果。

有一次,小王在工作中又遇上了麻煩——有一項技術的指標總是難以達到,讓她非常苦惱。那時正值五一假期,公司決定組織大家出游。正沉醉于工作中的小王也被同事們拉著坐上了去草原旅行的列車。

她一心惦記著工作,也沒有旅游的心情。在車上,她的對面是一位老人,見小王一直悶悶不樂,就向她詢問原因。當聽完小王的訴說后,老人很快向她提出了幾個改進意見,令小王恍然大悟。原來對面的老人就是公司中最有資質的技術主管。

旅行之后,小王重新拾起了手上的工作。由于旅行放松了心情,也因為有了前輩的指點,解決這項技術的難題很快便勢如破竹。從此之后,小王不再拘泥于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而是遇到問題后及時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尋找更加有效的解決方式。

小王的這種困惑也許我們常常會有,而且,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的職員,也有著很強的上進心,這種困惑也會更加明顯。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哪怕要用很長的時間,最終解決的時候也會很有滿足感。工作中的滿足感雖然有時也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但是,這是一種低效能的工作狀態,是不值得推薦的。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遇上的難題總是有一種不解決不罷休的氣勢。這是一種勇于挑戰困難的可貴精神。但我們同時也應當意識到,對于公司來說,效率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最少的時間內做好最多的事情,才是能夠為公司創造財富的最好方式。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而鉆牛角尖,陷在固定的圈子中也許永遠沒有結果,只有跳出來換個眼光或者方式對待,才可能有所突破。

學會簡化問題的方法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想得越多就越深刻,寫得越多就越能顯出才華,做得越多就越有收獲,而全然不顧現實。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決定開帽子店的青年設計了一塊招牌,寫著“約翰帽店,制作和現金出售各種禮帽”,然后請朋友提意見。第一個朋友說,“帽店”與“出售各種禮帽”意思重復,可以刪去;第二位和第三位朋友說,“制作”和“現金”可以省去;第四位則建議將約翰之外的字都去掉。青年聽取了第四位朋友的建議,只留下“約翰”兩個字,并在字下畫了頂新穎的禮帽。帽店開張后,收效甚好。

可見,“多”不一定就是好。很多時候,“多”是累贅,是畫蛇添足,只會使人更忙,更沒章法。在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樣在更好地解決問題的同時,又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洪雅县| 鹤山市| 兰溪市| 四会市| 湄潭县| 海原县| 体育| 龙井市| 耒阳市| 三门峡市| 阳东县| 泸溪县| 霞浦县| 浦东新区| 莱阳市| 闵行区| 竹山县| 乌拉特中旗| 天水市| 碌曲县| 平昌县| 闵行区| 澄江县| 双鸭山市| 广西| 四会市| 万全县| 镇原县| 安吉县| 甘泉县| 苏尼特左旗| 灵寿县| 利川市| 弋阳县| 色达县| 右玉县| 儋州市| 乐山市| 安新县|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