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微酒店餐飲企業會計、納稅、查賬真賬實操
- 索曉輝編著
- 1899字
- 2022-07-26 18:42:25
第五節 存貨涉及的稅務問題
存貨是小型酒店餐飲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及經營性輔助設備(不包括固定資產),包括原材料、庫存商品、物料用品和燃料。在會計核算中,存貨涉及的稅務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利用存貨賬戶調節成本,存貨金額的真實性會影響到當期損益及下期損益的正確性。
一、存貨損失賠款不入賬的問題
例4-12
2019年某酒店由于管理不善,廚房發生火災損失了備料間的所有物品,包括桌椅、餐具、菜品等,損失達50萬元。對于這次火災造成的損失,公司可以獲得保險公司30萬元的賠償。酒店將損失的50多萬元全部記入“營業外支出”,而將保險公司的賠償30萬元直接購買了損失后需增添的各項設備、原材料等,沒有進行任何賬務處理。酒店年底進行所得稅申報時,沒有進行任何納稅調整。
分析:該小型酒店餐飲企業發生火災是因為管理不善造成的,屬于非正常損失。按照有關規定,存貨的非正常損失分兩種情況從利潤中直接扣除: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在扣除保險公司賠償后記入“營業外支出”;對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貨物被盜、發生霉變等損失,扣除有關責任人員的賠償后記入“管理費用”。
存貨損失的會計處理涉及兩個稅種:
(1)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規定,“因自然災害、戰爭、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人為管理責任”導致的存貨損失,需經稅務機關審批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企業發生的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其進項稅額不得扣除。如果企業在發生非正常損失之前,已將該購進存貨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實際申報抵扣,則應當在該批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的當期將該批存貨的進項予以轉出。
因此該公司首先應將損失扣除保險公司的賠償后再記入“營業外支出”,然后再將損失向稅務機關申請,經審批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在未經稅務機關批準之前,必須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補稅。
二、存貨賬實不符的問題
例4-13
某酒店2019年年底既沒有燃煤存貨的實物,在賬務上也沒有反映。2020年該酒店共購進2噸燃煤共計40萬元;實際使用1.5噸,共計30萬元。但該酒店在賬面上“原材料——燃料”科目年末結余額卻是“紅字”5萬元,稅務機關發現其“燃料”庫存單顯示尚結余0.5噸燃煤,經實地盤存,確定其賬實不符。
分析:關于“庫存商品”賬上出現“紅字”的問題,可能產生的情況有:
(1)記賬錯誤。這可能是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問題或是企業管理問題造成的,如企業商品間串號,形成“紅字”。
(2)偷逃稅款。為了達到逃稅的目的,部分企業采用銷售不開票或是少開票的方式,而商品成本采用多次或一次結轉,這樣就可以偷逃企業所得稅。
存貨賬面出現“紅字”的種類:
(1)數量為零或者正數,金額為“紅字”。原因是存貨發出計價不規范或中途變更計價方法,發出價高于賬面成本價,多轉成本,減少利潤,少繳所得稅。
(2)數量為“紅字”,金額為正數。原因是未入庫就發出,且發出計價長期低于賬面成本價,少轉成本,虛增利潤。
(3)數量和金額都為“紅字”。
存貨賬面出現紅字的原因:
(1)在單價正常的情況下,存貨發票未到,存貨已入庫未做估價入賬,就領用發出。
(2)在單價不正常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存貨發出計價不規范,高于賬面成本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因此,該公司的行為違反了相關法規,不僅要補繳相應的稅款,還要受到罰款的處罰。
三、免費提供伙食問題
例4-14
2019年某酒店為減少付現成本,招聘的員工都免費提供伙食,每天按20元的標準進行安排,其中早餐4元,午餐和晚餐各8元,這個價格同時也是對外銷售價格。酒店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將這部分伙食消耗的原材料等存貨與當天提供餐飲服務消耗的其他原材料等存貨全部計入當期銷售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原材料”或“燃料”等,同時因為未收到錢款,未作確認收入的任何賬務處理。年底在申報納稅時,酒店沒有進行任何納稅調整。
分析:該小型酒店餐飲企業免費提供餐飲的行為從企業獲取最大利益的角度來看無可厚非,但是這種行為卻違反了相關法規的規定,屬于無償提供伙食用于職工福利,按規定應補繳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此,該酒店應將免費提供伙食視同銷售,按其對外銷售的價格補繳相應的所得稅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