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么做才能讓間接采購的價值最大化
對于采購人員,其負責間接采購,有時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沒有功勞是指間接采購的成本降低不好用指標衡量,價值貢獻不好體現;沒有苦勞是指由于經常接到“急單”,很難滿足使用部門的全部需求,因此遭到的抱怨非常多。對于使用部門,由于采購周期非常長,不能快速滿足其需求;由于采購人員不夠專業,買來的東西不是很好用。對于公司管理,支出分散在各個部門,不知如何控制成本,不知如何進行管理。
由于標準不一,管理不到位,漏洞、黑洞很多,很多環節不透明,陽光采購在這里并不“陽光”,間接采購成為合規管理的重點。間接采購應該獲得重視,但沒被重視,所以,間接采購成為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宮老師在“MRO及非生產物料采購管理”這門課里,把間接采購概括為“四多四少”,具體如圖1-1所示。

圖1-1 間接采購“四多四少”
歸納一下,間接采購不被重視,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
(2)使用部門對供應商有偏好,難以替換。
(3)不了解降低成本的方法。
在此,想特別說明一下,無論什么品類,都需要戰略采購,長期合作的供應商會給企業創造價值。
間接采購涉及公司所有部門、所有業務、所有人員,在管理上,究竟有哪些困難?我們通過“宮迅偉采購頻道”微信公眾號調查了2832個人,總結了8個難點,它們是需求管理難、預測計劃難、需求描述難、供方評審難、價格對比難、部門協同難、流程控制難、量化管理難。我們通過線上線下研討會,梳理出56個解決方案。這些共同構成了本書,即間接采購的7大品類、8大痛點、56個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管理優化方案(詳見本書第二部分),另一類是數字化解決方案。對這些數字化解決方案,本書專門采集了一些案例(詳見本書第四部分)。
為什么別人不做,而我們對此要深入研究,甚至要寫一本書?我們來梳理一下,本書開篇的那兩點判斷是怎么得出來的。
1.為什么說,間接采購降本可以讓公司利潤率增加1個百分點
著名咨詢公司科爾尼的一項調查顯示,間接采購占采購總額的10%~15%,間接采購的降本空間為10%~15%。如果一個公司的銷售額是100億元,采購占50%,那么間接采購降本結果最多就是100×50%×15%×15%,即1.125,也就是利潤會增加1.125億元,簡單地說就是利潤率增加1個百分點。
如果我們說間接采購,一把手可能覺得這是“小事”;如果我們說使公司利潤率增加1個百分點,相信一把手就會感興趣。因為他知道,經濟由高速到高質量發展,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利潤薄如紙片,如果公司銷售額為100億元,錯過間接采購降本,就是錯過1個億。有人說1個億是個“小目標”,但那畢竟也是目標,何況“1個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大目標”,一個值得一直追求的目標。
2.為什么說,間接采購管理可以讓客戶滿意度翻倍
有的間接采購直接影響獲客渠道、獲客成本和客戶體驗,比如市場營銷類的采購,如果找一個不好的廣告商,廣告效果就大打折扣;有的間接采購直接影響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比如生產設備、設施及其備件的采購;有的間接采購直接影響員工能力提升,比如咨詢、培訓、獵頭等人力資源類采購,一大堆人聚在一起,找一個低水平的培訓師,這是最大的成本浪費,甚至會把路走歪;有的間接采購直接影響員工辦事效率和對公司的滿意度,比如差旅、食堂、辦公軟件和辦公設備,這些統統會體現在辦公效率、辦公效果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客戶滿意度。要知道,客戶滿意度是由公司端到端流程效率、公司每個員工的工作能力決定的,滿意度是生命。
如果我們說提升采購效率,一把手可能會說那都是業務部門的事;如果我們對一把手說,這件事情關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我們相信一把手一定不會忽視。
間接采購就是這樣一件事,它可能使公司利潤率提升1個百分點,可能關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就擺在那里。理解了這兩點判斷,就理解了間接采購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