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故園情

張學良的故居,盡管離我的故里很近,但直到1994年,我才第一次前去瞻仰。村里人介紹說,當時的張家窩堡地處荒原之中,大草場,蘆葦蕩,戶數很少。據張將軍后來回憶,也是說:稀稀落落的,只有幾戶人家。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屋后有一棵棗樹,結的大紅棗很甜。于是,村里就以此為線索,進行訪查鑒定,整個堡子唯有這里有一棵老棗樹,而且,當年確曾住過趙姓人家。

這是三間極為普通的農家土平房,前面有一個院落,院墻外一棵柳樹,長得十分茂盛;屋后東北角,一棵由三條粗干組成的老棗樹,由于年深日久,有些枝條已見干枯,但每年還都結很多紅棗。

1991年10月5日,身居臺灣的張將軍親口嘗到了一別八十余載的故居的紅棗。他記起了兒時母親帶著他揮竿撲棗的情景,不禁激動萬分,當即給帶給他家園紅棗的臺灣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丁先生寫了封信:

中江先生道鑒:承贈大著及家鄉棗果,敬此申謝。愿上帝祝福!

張學良書拜 十月五日

當地民眾出于對張將軍的愛戴與尊重,他們愛屋及烏,對于這棵紅棗樹也是加倍呵護,不許有任何損傷。這使人想到《詩經·甘棠》章記述的人們對于召伯虎的懷念。召伯虎為申伯筑城蓋房,劃分方田,規定租稅,勞績頗著,申伯的子孫和當地一些群眾很感激他。為了寄托對召伯虎的深情懷念,他們加意保護召伯虎宅前的一棵甘棠樹,并吟唱道:“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居住)。”

1990年,張學良將軍九十華誕前夕,當地政府斥資整修了他的故居;并在他的生日那天,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將軍的親屬、部屬,他的八弟張學銓、四弟張學思的夫人謝雪萍遠道趕來出席。現在,這里辟為“張學良將軍紀念館”,掛有一幅由河北省張家口市楹聯學會會長董汝河撰寫的對聯:

盛京易幟西京諫策百年功業千秋節

臺島望云夏島吟風一種鄉思萬縷魂

館中陳設一些將軍童年時用過的生活器具,以及四百余幅反映少帥叱咤風云的一生的照片,像東北“易幟”、西安兵諫等重大歷史事件,均歷歷在目。展廳掛滿了少帥親友和部下及社會各界名流參觀紀念館所題寫的墨跡,其中有張學良弟媳謝雪萍的題字:“振興故里,待大哥來”。

1994年,臺安各界人民主動捐款,在縣城中心廣場為將軍雕塑一尊銅像,廣場命名為漢卿廣場。將軍九十九華誕時,以縣委、縣政府名義,主持召開了“張學良國際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了一本名為《千古功臣頌》的詩詞集。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將軍在夏威夷病逝,噩耗傳來,臺安人民當即給將軍的親屬發去唁電,各界人士舉行座談會,表達對老將軍的懷念和沉痛哀悼之情。爾后,在距離將軍出生地僅三公里的西平森林公園撥出十公頃土地,為他修建了衣冠冢,名為少帥陵,與其父在撫順的衣冠冢——元帥林相對應。將軍的女兒張閭瑛專門為陵園寫了一副楹聯:

東北易幟中華統一垂青史

西安兵諫團結救國功千秋

山門楹聯為西安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解維漢撰題:

戎馬鑄豐功一曲浩歌擔大義

衣冠還故里千秋正氣貫長虹

楹聯家李忠云也有一副對聯:

身誕臺安名動西安壯舉長教千古頌

情融國土魂歸故土英靈猶盼九州同

張將軍埋骨他鄉,到死也沒能償其回歸故土的夙愿。據說,他在夏威夷由趙一荻選定的墓地,緊鄰日本神社,周圍由日本人墓園包圍;日本神社的鐘亭就在他的墓室邊緣的下方。將軍為抗日救國付出了監禁半個多世紀的代價。而他死后,還要時時聽到日本神社的鐘聲,情何以堪,心何以安?所以,臺安鄉親在他的出生地建立了他和夫人于鳳至的衣冠冢,確有其特殊的意義。將軍地下有知,或將笑慰于九泉吧?

由于老帥張作霖在八角臺發跡,少帥張學良又在臺安境內出生,所以,張學良對臺安懷有極為深厚的感情。這里只講一件事:1929年,《臺安縣志》完稿、付梓,縣公署請張學良將軍為縣志撰寫序言。當時,張將軍身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又兼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集軍務、政務于一身,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仍然慨加允諾,欣然命筆。這在當時奉天省五十八縣中是唯一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永寿县| 大邑县| 旬邑县| 宜春市| 饶阳县| 邵东县| 淮滨县| 陇南市| 皋兰县| 宜宾县| 玉树县| 新沂市| 昌宁县| 彩票| 乳山市| 拉孜县| 阿荣旗| 城市| 陈巴尔虎旗| 镇安县| 兴海县| 江城| 顺义区| 镇宁| 呼伦贝尔市| 龙海市| 井冈山市| 新龙县| 麦盖提县| 堆龙德庆县| 嘉黎县| 仁化县| 乐业县| 武义县| 皮山县| 和静县| 宜良县| 灵璧县| 页游|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