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孩子,你想哭就哭吧

  • 與孩子共同成長
  • 呂軍
  • 2599字
  • 2022-04-27 11:08:22

一個媽媽曾經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家是個男孩,特別愛哭,一點兒小事情就哭。我很擔心,一個男孩這么愛哭,長大以后怎么辦呢?面對這樣的孩子,媽媽充滿了擔憂。所以孩子哭的時候,媽媽總是說你不要哭,有什么好哭的,這么點兒小事情就哭。

我曾經見過一個可愛的五年級孩子,因為有自殘行為,父親帶他來咨詢。據父親介紹,孩子成績還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每天晚上寫作業的時候以查資料的名義,偷偷地玩電腦。家里的奶奶管不住,爸爸也經常不在家。說他罵他都不管用,這段時間還有自殘行為。我問孩子:“你一般是在什么時候,會采取這種方式傷害自己的?”他說:“我很生氣的時候。”我問他:“你一般是什么時候很生氣呢?”他說:“爸爸打我或者罵我的時候。”“那你以前生氣的時候怎么辦呢?也是這樣嗎?”他說:“以前不,我以前生氣的時候我就摔杯子,砸電腦。”“那現在呢?現在你不砸了嗎?”他說:“我砸電腦,摔杯子,爸爸不讓,而且還要狠狠地打我。”孩子的憤怒沒有地方宣泄,所以他采取了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傷害自己,以引起父親的注意,讓父親不敢再打自己,同時,也宣泄了心中的憤怒,可謂是一舉兩得。孩子被壓抑的情緒,會憋在心里,找個機會轉移到其他地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遷怒”。我們不能接納孩子的哭,我們不能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那么孩子的負面情緒往哪里走呢?難道他遇見不開心的事情還要笑嗎?在成人世界里我們不以為然的事情,在孩子面前都是那么的重大,哪怕沒有吃到一口蘋果,他都會傷心。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一般不太關注孩子的情緒問題,孩子從小生氣、憤怒、傷心、難過的時候,我們常常不能接納,還指責批評。對于孩子來說,他的理性分析能力還比較弱,如果他的負面情緒總是被否定、被制止,他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為什么我常常有這些“不好的東西”?是不是我有問題?這種自我懷疑,將會潛伏在孩子的思想里面,一直帶著它慢慢成長。這種情緒問題被孩子深深地埋在心底,長大了以后它就可能從哪個地方冒出來或形成他們性格深處的自卑回避和不懂得愛自己。父母能接納孩子的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為什么孩子這么愛哭,一言不合就要哭鼻子呢?從進化的角度,當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幼崽沒有獨立的行為能力,不能用語言或者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怎么辦呢?他們會通過大聲哭叫,來通知同伴,盡可能獲得幫助。孩子在生命早期,不能說話和行走的時候,餓了、渴了、尿布濕了、累了、無聊了時的哭泣都是在發出一種求助信號,需要媽媽的幫助和愛護。再大一點,他們摔倒了、受傷了還是會哭。這并不是他們不堅強,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希望媽媽能夠來幫他排除危險。身體上的傷痛不舒服,孩子會哭;心里難過委屈的時候,他們潛意識里會用哭來發出信號,來解決自己的不愉快。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在家長面前喜歡哭,是給予我們信任的表現,也是等待我們表達愛意的機會。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只有在親密的人面前能哭。那是把自己的脆弱,展現給對方,希望對方能給我們溫暖。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們把最真實、最感性的一面給我們,如果我們是壓制打擊的,那么就相當于拒絕跟孩子表達愛,拒絕表現對孩子的支持。

允許并接納孩子哭,其實也是對孩子的情感接納。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哭和笑,都是一個人真實的情感流露。情緒本身沒有好壞,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已經麻木到連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他的內心該是多么壓抑,多么千瘡百孔。

我曾經咨詢過一個初三畢業的孩子,孩子成績非常優秀,全年級前十名,但孩子在初三這一年因頭痛開始斷斷續續不上學。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孩子為什么不愿去學校。媽媽的說法是,孩子從小一直都很聽話,自己愿意學,特別有上進心。這個孩子去過精神科醫院也去過咨詢機構,到我這咨詢的時候已經吃了兩個月抗抑郁的藥,覺得沒效果。通過對孩子咨詢,我發現這個孩子從小就積壓了很多情緒,沒有地方宣泄。他跟我說:“我在小學的時候同學就欺負我,所以我當時就想,我一定要考個好初中,上了好初中就沒有人敢欺負我了。”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特別努力,也如愿進了一個重點中學。我問他,小學同學欺負你的時候媽媽怎么說呢?他說媽媽很少在家,媽媽很忙。媽媽要說也就是說:“沒關系的,同學跟你鬧著玩的。”到了中學他成績很好,經常問老師一些比較難的問題。老師就會說:“這個中考不考,你不用鉆牛角尖。”幾科老師都對他說過類似的話。所以孩子感到老師鄙視自己,開始斷斷續續不上學。同時對老師的不滿,他也從來不會對父母說。因為生活的經驗告訴他,媽媽一定會跟他說沒有關系的,老師都是為你好。從小學被同學打,憤怒沒地方宣泄;上了初中,感覺自己被老師鄙視。這種憤怒沒有辦法說出來,所以他以頭痛、不上學的方式來表達。

當然,我承認孩子哭對于家長的耐心和情緒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孩子兩歲以前,生理原因的哭鬧多一些,隨著他們長大,會因為各種事,在各種場合哭鬧,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情緒。所謂接受,就是不加指責地承認情感的真實性,不加指責地承認任何人都有產生和表達這種情感的權利。所以,孩子具有“哭”的權利,不應該被否定和強行制止,不應該被壓抑。讓孩子自己認識情緒、體驗情緒,大人不必急于安慰、不必急于解決問題,允許孩子和情緒“待一會”。這個過程,就是讓孩子明白,即便是生氣、傷心、恐懼、嫉妒這些負面情緒,這本身也不是一件“錯”事,這是一個人的真實情感,可以接納它。同時,體驗的意圖在于,要學會辨清自己的情緒。孩子哭也許只是一種表達方式,這件事本沒有錯,只是我們內心不能接受而已。我們不喜歡孩子哭是因為在成年人的生存法則里,哭是一件沒有用的事。我們不允許孩子哭,是因為哭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想要玩具,哭也不能買;摔倒了,哭也還是會疼。可是,哭是沒有用的,難道笑就有用了?沒有任何理由,用“有用”去衡量一種情緒。當我們跟孩子說出“哭沒有用”的時候,本質上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也是對我們自己情緒的不接納。哭和笑一樣,都是人最正常的情緒,沒有對與錯之分。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這是一種純真,也是一種幸福。可能在成長經歷,或者生活中,我們被告知哭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的哭聲被壓制,所以我們也不能接受孩子愛哭這件事。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哭的時候,不要關注哭這件事本身,而要去關注孩子哭鬧背后的真實需求。

我們要對孩子說的是:孩子,你想哭就哭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新闻| 夏津县| 呼和浩特市| 德江县| 东辽县| 西城区| 大英县| 山阳县| 沙田区| 泽州县| 英超| 荃湾区| 耿马| SHOW| 乌鲁木齐市| 延川县| 梁平县| 龙岩市| 宝丰县| 襄垣县| 噶尔县| 济南市| 普陀区| 阳高县| 顺义区| 政和县| 晋中市| 广南县| 蒙阴县| 香河县| 墨竹工卡县| 化州市| 隆化县| 海南省| 望都县| 县级市| 云阳县| 中阳县| 鄂托克前旗|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