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當年碰上了一些小意外,沒準現在安利就是家航空公司了。
二戰之后,全美掀起了飛機熱潮。大家都以為將來在家附近就會有機場,每家最少會有兩架飛機,可以開飛機上下班。我和理查都對飛機很感興趣,于是決定朝這一行走。后來吉姆·鮑斯徹也加入我們,并提出三人合伙買架飛機創業。
當時理查還沒退伍,就先把錢寄給了我,我和吉姆興沖沖地去買飛機。最后,我們用700美元的首付,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底特律買下了一架派珀卡型雙人座飛機。我們對開飛機一竅不通,只能雇了名機師把它從底特律開回大急流城。于是,還是“無車一族”的理查,一夜之間就擁有了一架飛機!接下來,我們計劃著籌錢付款,讓它盡早飛起來。
想要籌錢,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飛機招攬生意。因為我們密歇根州又叫狼獾州,所以我們給公司取名為狼獾空中服務公司,雖名號不響亮,但我們也不介意。公司最主要的業務是開飛行訓練班,兼載人載貨,也代理飛機租售業務。當時我們還不會開飛機,就聘請了兩位退役飛行員來負責空中任務,我和理查包辦地勤工作,以前在陸軍航空隊擔任維修技工的吉姆理所當然地承擔了所有維修工作。
公司開張的時候,大急流城正在建新機場,后來因為資金不足停工了。我們只好在飛機底下裝上浮筒,利用河道充當起落場。我們在航空業創業的這段日子里,對這種“窮則變,變則通”的突發狀況應接不暇。那時公司的門面特別小,小到被理查稱作雞舍。
大約一年后,吉姆要完成他的大學課程,就把他的股份賣給了我和理查。我們白天忙著飛機事業,晚上卻閑得發慌。一次偶然,我們看到在佛羅里達州的很多城市,都有免下車的外帶餐飲服務,就想照葫蘆畫瓢。跟當初剛進入航空業一樣,我們對餐飲業也是一無所知,但我們才不會這樣就打退堂鼓。我們在飛機場附近搭了間木屋,從地基到木板墻全部自己搞定;安裝電路遇到麻煩,我們就自備發電機;沒有自來水,就用水桶運水。就這樣,1947年5月20日,我們用僅有的300美元籌辦的河邊外帶餐廳正式開業了,這可是附近第一家提供外帶餐飲服務的餐廳。
餐廳從下午五點一直營業到深夜。我和理查兩個人要輪流承擔內外場的所有工作。那是一段為了創業廢寢忘食的日子。我們不停探索著可以提供給機場客戶的新服務。我們在格蘭德河開展的泛舟業務一炮成名,后來我們還在船上裝了最新款的收音機,邊聽歌邊賞景的新體驗更是吸引了大批顧客。我們開發的湖釣業務也取得了成功。兩年里,我們擁有了一家餐廳,開展了游艇出租及船舶證照業務,還創立了一個擁有12架飛機、15位飛行員在密歇根州名列前茅的飛行訓練班。
幾年中,我們得到了很多教訓,學會了堅持和努力,也懂得了如何隨機應變。我將這些教訓歸納成幾個成功心得:
第一個心得是,創業過程中雖然會遇到很多不可預估和不如意的事情,但絕對不能畏懼和放松。那時候,我們的飛機常常碰上汽油耗盡的問題,甚至在一個夏天里,這個問題能發生高達25次。
最驚險的一次,杰克·巴斯駕駛的水上飛機沒油了,飛機頂著強風,迫降到一個小湖,由于湖面太小飛機無法再次起飛,我們就買了5桶汽油給飛機加滿油,把機尾系在樹上,然后發動引擎,等沖力夠大了再砍掉繩子,飛機驚險地掃過湖面對岸的樹頂,一沖而上。
我們遇到的問題紛繁復雜,很多都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機場不能按時完工、餐廳沒有水電、因用錯潤滑油飛機引擎受損、惡劣天氣弄壞飛機等。但我們就是一直堅持著,不屈服、不放棄。于是在第一年,我們載客航程就有200萬英里,賺進了5萬美元。
“什么也取代不了堅持。”有個智者曾經說過,“擁有聰明才智不一定成功,失敗的人中有才智的比比皆是;天才不一定能成功,天才常是終生潦倒或不被認同;受教育不一定能成功,世界上有太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廢物。堅定的決心,是決定你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二個心得是,知人任事,敢于授權。老板不必總待在店里,得讓員工施展身手,就算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也要敢授權給底下的人。開創飛行訓練班的頭幾年,理查和我都不會開飛機,必須從外頭聘請飛行教練。其他公司的老板兼教練都在天上飛的時候,我們兩個正在招攬學員,忙得不亦樂乎。結果,我們是鄰近4家飛行訓練班中做得最好,也是最成功的。
很多老板都忽略了這個道理,忙得焦頭爛額卻事倍功半。明明可以找人來負責處理的工作,他們偏要親自披掛上陣,而最重要的招待客戶的工作反而沒人做。安利的營銷人員也常犯這種錯誤,總被一些記賬、上架或補貨的雜務絆得動彈不得,沒時間去開發客源。這些人中有些是因為經營管理上的知識不足,有些則是刻意逃避開拓新客戶的工作,不愿意花時間拜訪客戶。有些營銷人員覺得大小工作都應該親自裁決,自己動手,結果不但底下員工怨聲載道,客戶還得不到充分的服務,最后創業以失敗告終。
第三個心得是,除了苦干實干,也要會動腦筋。決勝的關鍵在于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別人放松的時候,你要努力不懈地干,才能贏過他人。我們剛剛開辦飛行訓練班時,理查跟我在忙得焦頭爛額時,還不忘到附近的加爾文學院選讀商業課程,兩個人輪流照顧生意和上課。大概過了一年兩頭忙四處跑的日子,我們才休學把時間都放在事業上。
那時候我們倆沖勁十足,尤其餐廳開業之后,更是忙翻了,常常要到凌晨才能松口氣。餐廳歇業之后,我們就開車到密歇根湖游個泳,讓自己緊繃的神經放松一下,然后在湖畔就地睡上幾個小時。等日出之后,又繼續繁忙起來。日子過得很累,不過我們都覺得很充實,很有成就感。
工作即倫理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理查跟我一點一滴地開展航空和餐飲事業。雖然我們兩個都疲憊不堪,但因為是為自己的事業努力,所以我們覺得全力以赴每一天非常值得。
我們深知工作本身不是目的,在工作的時候,我們也不停地動腦筋,思考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產品有價值、有用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要判斷我們工作的成果是否有價值,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讓它在市場里接受考驗。如果我們所做的是沒有價值的,那么就賣不出去。碰上這種狀況,大多數頭腦清楚的人一定會順應市場的需求,做出調整和改變,以符合他人的需要。
只要從事正當生意,依據市場價格滿足大眾需求,就是最自然,也最奇妙的方式。企業家的價值就在于,你能提供給市場豐富多樣的產品,滿足消費者不同種類的需求。每個企業家都在激烈的競爭中,以令人愉快的態度,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賺錢并非不道德,利潤就是你服務消費者的報酬,而且利潤也是所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來源。所以要當個優秀的企業家,就要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為消費者做個稱職的“仆人”,如果你做得夠好,就會有回報。
當然,忙著打拼的日子里,我們是沒有時間去想這些的,但是這些源自父母的觀念,從一開始就和我們的身心融合為一了,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就順著這條“工作即倫理”的道路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