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傳:十五、十六世紀中國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點
- 李慶
- 1164字
- 2022-01-23 15:50:44
二、官場的奔波和交往
京城中的官僚生活,或許是某些年輕人的夢想,但一旦進入,就明白那不是想象中的天堂。
王守仁“觀政工部”,不算什么特別好的職位。當時的工部尚書是徐貫。[4]他和王華、王守仁是浙江的同鄉,對于這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下屬,自然是關照的。
官僚機構底層的小官,對于國家的大政方略,別說沒有決定權,就是發言權,也有明確限制。王守仁接觸的大多是官府的書牘往來,處理的大多是平凡的日常事務。
在京師的官場上,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到了弘治十三年(庚申)二月,弘治皇帝下旨,要更定法律。這是受刑部給事中楊廉的建議,因為自明初確定法律以后,經過多年,增加了不少新的條款,繁冗多緒,滋生弊端。楊廉建議加以整理,以適應新的環境。就在這時,王守仁升任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5]
為什么在這時候他會去刑部云南清吏司呢?
當時西南區域是明朝政府關心的重點地區。西南的少數民族多有騷動,在田州的岑氏又發生了變亂[6],正是用人之處。云南巡撫是洪鐘。[7]另一位和王守仁關系密切的林俊,也曾為云南按察副使。[8]為了更好地控制西南地區,在弘治十三年五月,朝廷重新啟用當時的名將劉大夏為兩廣總督。他和王華的父親有交情。[9]
他們都前往云南,足見明朝政府對當地的重視。云南方面需要人。而王守仁和以上這些人物,都有交往。
在朝廷中,就在這一年,閔珪調到刑部任尚書。[10]他和王華關系很好。不僅屬浙江同鄉,在政見上也比較一致。[11]
正巧工部尚書徐貫也要致仕了,接替他的是曾鑒。[12]徐貫和閔珪、王華也都是浙江同鄉。
閔珪調刑部,下面需要得力的幫手。而此時的吏部尚書屠滽是和王守仁有交往的。[13]同時,大家也知道,王守仁是當今皇上近臣王華的兒子,挺有才華的。或許是因為上述這些因素的綜合,王守仁這時調到了刑部。在六部中,刑部畢竟比工部有地位。
六部之間小官的調動,由工部調刑部,只需部內例行文牘,無須驚動皇上。
在刑部,王守仁抱著濟世責任感,奔波職場,辦事非常認真,頗有要掃清陳陋舊習的氣概。
明代刑部有“提牢點視”之制。[14] 刑部官員,每月一次,提牢點視,檢核安全,查驗犯人。[15]
弘治十三年十月,王守仁調到刑部不久,輪到他到所轄的監獄中去巡視。[16]他發現有些獄吏,把囚犯們吃剩的飯菜養豬,非常憤怒:“囚犯因犯罪被關押,還要給他們飯吃,這是朝廷的浩蕩之恩。你們這樣把飯菜給豬吃,是率禽獸來吃人呵。如此,把朝廷的德意放在何處?”想要督責眾人之過。群吏膽戰心驚,跪地俯首請求寬恕,并說明:“這樣做,是沿襲以前的慣例,而且堂卿也都知道。”王守仁說:“哪有這樣的事?你們這是想借上級來掩飾自己的罪過?!碑斎眨蛨蟾媪松霞墶I霞壒苁碌墓賳T肯定了王守仁的想法。[17]王守仁下令殺了那些豬,并割了肉分給那些囚犯。有關官員得知此事,下令禁止獄吏養豬。一時輿論傳言此事。從此,獄吏就再也不養豬了。[18]
由此可見王守仁初入官場時的意氣鋒芒和奔波忙碌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