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伙人原則
- (美)戴維·蓋奇
- 1576字
- 2022-01-14 17:28:50
為什么要制定合伙人原則
有些人擁有出色商業(yè)企劃能力,然則企劃性質要求多人協作,加上自身對合伙共事的恐懼,放棄了單獨冒險的想法。多少合伙企業(yè)維持數年良好的經營狀況,后來因合作矛盾,一切付諸東流。還有很多企業(yè)本可以更成功,卻從未思考該如何把大家的潛能最大化,喪失了機會。設計合伙人原則即為把合伙關系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充分發(fā)揮潛能。
合伙人原則好比一次短暫教學,教授你如何構建和管理一個專業(yè)化團隊或商業(yè)合作。事實上,我在美國大學教MBA,專業(yè)中有一門課有關如何管理家族企業(yè),合伙人原則就是其中主要的部分。基本上沒人傳授過該如何當一名合伙人,原則是你必要的工具書,它包含了所有合伙人應該涉及的內容,其他文件或者討論皆無此書完整。
合伙人原則的好處之一就是提供議題結構給合伙人,在建立或取消合伙關系時可以按議題討論。參照結構,以合伙人的需求、輕重緩急、個性、情況決定重點內容。合伙人原則大致覆蓋三個范疇(廣義上):商業(yè)議題、關系議題、涉及合伙關系發(fā)展的議題,會在后面幾章中依次介紹:
合伙人原則告知、提醒人們哪些問題會引起合伙人矛盾;
提供結構,討論敏感、棘手的議題;
讓大家更開放、更坦誠相待;
消除多數合伙關系中存在的模棱兩可;
提供時間和空間給合伙人、準合伙人探討雙方的共同目標是什么;
把個人風格、價值觀、理想、美好愿景轉化成具體行動的一次試煉;
幫助人們辨清自己是否真的想成為合伙人;
幫助準合伙人了解彼此,建立互信,相互理解,各自發(fā)揮所長;
給合作關系協議背書;
在將來,作為合伙人指導方針;
明確合伙人想法,為律師起草法律文書提供參考;
最大化降低誤解、沖突等。
制定合伙人原則,能夠更清楚地讓大家了解彼此合作所謀之事,很多人的溝通能力在討論中得到了提升。所有完成原則制定的合伙人對將來大家齊心協作更有信心,他們清楚彼此已經通過考驗,大部分合伙人避之不及的內容,他們都能和諧走一遍,合作關系未受影響。
討論過程對任何人都適用嗎?不,我們曾見過兩種結果,一種是詳細考慮了合作關系,在制定合伙人原則中,意識到自己不想入伙。對于這種覺醒,當事人既難過又釋懷,難過的是自己不能按計劃往下走了,釋懷的是可以不用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另外一種是合伙人在大家合作多年以后才決定制定原則,理由多是因為合作關系出現了困難或者是合伙關系處于轉折階段,如引進新合伙人。相處不快的關系可以通過合伙人原則的討論來決定是否要繼續(xù),如果能夠達成一致把原則定下來,就繼續(xù)攜手共進。那些無法順利完成原則討論的合伙人,若沒有定下協議就往前行,是極有可能出現嚴重問題的合作關系,知曉情況后,這些人就會轉變方向討論合適的散伙方式,而先前討論的原則會幫助他們有序推進退伙過程。
處在過渡時期的合伙人,原則幫助他們認清自己是否愿意在新企業(yè)架構下往前邁進。這點至關重要,就好像駕照路考,通過了(原則討論),你便知道自己可以上路了。
完成所有原則討論,終會以書面文件形式記錄雙方共識,并作為將來合作道路上的引導。合伙人原則概括了大家的實際情況,包括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目的、各自夢想、未來期望、共同協議;進一步解釋了合伙人是什么,對大家來講又意味著什么。事實上,它也發(fā)揮著應有功效,很多合伙人在合作初期把原則交給律師,律師草擬合作關系、股東持股、合約和買賣協議過程中,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合伙人原則不是板上釘釘,可以根據不同合伙人的需求靈活定制。合伙人務必要定期回顧原則內容,視需要修改,定期回顧可以督促合伙人及時關注周遭發(fā)生的變化,在事情爆發(fā)前防患于未然。
合伙人原則可以保證大家合作相安無事,完全沒有爭論嗎?不,但它能夠促使合伙人深入探查、徹底了解彼此,了解大家未來該如何共事;防止大家略過敏感而重要問題的討論,去除合作中的模棱兩可。原則不能完全消滅嚴重沖突發(fā)生的可能性,然則,是合伙人在合作旅程中的最佳保險栓,是合作關系中建立信心最有效的方式。